我也看過這本書

八十年代中後期,傳進來很多西方的書籍,讓人大開眼界,那時第一次知道西臘城邦製度,了解現代民主的一些概念。當初看河殤,也覺得很震動,但也有說不清的迷惑,不管如何反省,把自己全盤否定,是否會失去立身之本。後來再看河殤,覺得它其實比較偏激。它對中華文明自身的近乎全盤否定,更多顯示的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態度,和對自身文明的缺乏了解。就象一棵樹,有枯枝敗葉,是否就說明整棵樹已爛根?在初開國門時,麵對和西方物質文明的巨大差異,人們恨其不爭之心可以理解,然後到當代,人們越來越多地理解到,各種文明各有優劣,沒有哪個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就算移植什麽,也要考慮如何讓其和本地水土相服,才有實踐可能。

所有跟帖: 

這話得頂。我看《河殤》,由於你相似的心理曆程:) -JieHu-- 給 JieHu- 發送悄悄話 JieHu- 的博客首頁 (182 bytes) () 04/22/2014 postreply 13:13:2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