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主義泛濫成災的中國社會中,好多中國人似乎對人間的苦難沒有真正的同情和理解,更不懂得對那些與自己的厄運拚搏的人表示一份尊敬。
本人中年因各種問題陷入極端的困境,但並沒因此而放棄希望,並且從來不但不覺得自己倒黴,還對自己的富於挑戰的精神而驕傲。也正因為如此,我在和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從不回避(當然也不是故意)談及自己的真實境況。然而我漸漸發現,在和很多中國人的膚淺交道中,除了少數人有真正的理解和尊重以外,多數的情況是“誤解”和“歧視”。誤解,是因為這些人不懂得如何同情,從而通過“誤解”,即否定或者歪曲我的真實境況,來免除表示同情的必要(比如一次我提到自己的經濟情況不好,一個“朋友”就說到“你還哭窮哈”。漸漸地我才知道,在中國人的圈子裏不要說自己沒錢,因為那是他們認為最為“丟臉”的事);“歧視”,就是在真正知道我的境況之後發現他們和我(在物質生活方麵)的差別之大,所以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一種實在掩飾不住他們內心的得意。
對比一下和非中國人打交道的經曆,不得不說,雖然不是每一個非中國人都那麽善良理解,但反差卻是很明顯的。
對人間的苦難缺乏同情,對未知的世界缺乏冒險和挑戰精神,這大概是很多中國人的特點。這樣的性格,也許會使人生相對平坦,但一定不會有精彩的篇章。很多中國人也似乎並不懂得,缺乏冒險精神,不敢向命運挑戰,那不是“運氣好”,而是生活的單調和生命的貧血的體現。中國文化孕育不出像“悲慘世界”這樣的作品,大約也是因為在中國社會中,我們很難看到真正的善與愛,以及勇氣,挑戰,等等這些人性中最偉大的品質。而一個缺乏冒險精神和同情心的民族,對外不可能有真正的競爭力,對內更不可能建造一個平等的健康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