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韃靼
我們該怎樣還原那隻狗在太空中死去前的一瞬間?我們又該怎樣去討論這隻狗短暫的一生?
當我們談論萊卡的時候,我們究竟有多自私?
這 麽說吧,從某一個角度,那一刻,它就是《地心引力》中逐漸消失在黑暗宇宙中的喬治·克魯尼,就是《群星我的歸宿》中飄蕩在宇宙中的弗雷,就是《索拉裏斯 星》裏麵對內心無底洞的凱文。而在更多的時刻,它是一隻被符號化的狗,被政治化的狗,被娛樂化的狗,被搖滾化的狗,被浪漫化的狗,被文學化的狗,被撿回、 喂飽又被放棄的狗,被欺騙的狗,被利用的狗,被紀念的狗,被定為曆史之謎的狗。
【太空狗V.S太空猴】
萊卡,兩歲大的蘇聯太空狗,1957年11月3日,搭乘Sputnik二號升空,第一隻活著進入繞地軌道的地球動物,也是第一個死在那裏的地球動物,人類航天史的先驅。
在成為太空犬之前,萊卡隻是莫斯科的流浪犬。和它命運相同的,還有更多的流浪狗,他們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多次執行太空任務,有的成功返回,有的則光榮殉職。具體數量估計為57隻左右。因為有的狗執行過不止一次任務,所以準確的數字應該小於57。
但是萊卡並不是第一隻穿過大氣層進入太空的生物(不算細菌),根據Space.com的資料,應該是1947年美國運載火箭所攜帶的果蠅。而第一隻進入太空的哺乳動物,是由美國發射升空的一隻叫做“Albert二世”的恒河獼猴,不過它在返回地麵的途中死了。第 一次成功升入太空並且返回的哺乳動物是兩隻蘇聯太空狗Tsygan和Dezik。最有名的蘇聯太空狗當屬Belka和Strelka,它倆在1960年8 月19日搭乘Sputnik五號在安返地球前於太空度過了一天。Strelka之後生了六隻幼犬,其中一隻叫Pushinka被送給肯尼迪總統的孩子們做 禮物,Pushinka的後裔依然存活至今。在死後Belka和Strelka的遺體皆被保存,Belka在莫斯科被展示,而Strelka則在世界各地 巡回展覽。
幾十年來,直到加加林踏入太空、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之前,美國的太空猴和蘇聯的太空狗,就這麽在大國的勾心鬥角之中,一遍遍的升空、翱翔。
而我們為何單單記住了萊卡呢?
【萊卡之死】
萊 卡原來的名字叫做Kudryavka,小卷毛,是莫斯科的一隻流浪狗,它的品種據說是混血了3代的西伯利亞哈士奇。蘇聯科學家認為,流浪狗在惡劣的生存環 境中有更強的適應能力,所以比起家庭飼養犬更有資格作為宇航狗。當然,能在零下20多度的莫斯科街頭流浪,那可不是一般的生存能力。
據說當時因為赫魯曉夫為了趕著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慶典,所以把Sputnik二號的工期壓的很緊,以至於科學家們沒辦法完成一個完美的返回計劃,太空艙隻能做成單程的,裏麵隻配備有基本的生存設備。這對於萊卡來說,就是一張死亡單程票。
按照蘇聯官方的說法,萊卡是在升空幾天後,在氧氣耗盡之前吃了有毒的食物而安樂死的。這個說法一直流傳著,直到2002年,當時參與該項目的蘇聯科學家給出了另一個說法:萊卡是在升空後5到7個小時,死於溫控設備失靈產生的高熱。也就是說,太空英雄是被活活熱死的。
有那麽兩個月,地球軌道上默默環繞著萊卡的屍體和廢棄的太空艙。直到1958年蘇聯把太空艙回收,萊卡和太空艙一起,才在大氣摩擦的高溫中化為灰燼。
【被符號化的“萊卡”】
動物實驗品,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不計其數,人們不會因為善待實驗動物而被讚揚,也很少因為繼續對動物實驗而被大範圍譴責。在這個選擇性憐憫甚至有些偽善的社會邏輯體係中,實驗品動物的地位永遠是模棱兩可的。但作為冷戰時期的實驗動物,名噪一時的萊卡,卻有著迥然的命運。
它 的知名度超過了美國的太空猴以及後期的各種航天器“隨行成員”。對她的緬懷和紀念也從未停止過,它現在的身份就是太空英雄。而在我看來,真實的萊卡,隻是 一個匯聚了人類科技、道德與文明發展的矛盾掙紮的結果,它是一個必須的犧牲品,必須被犧牲的符號。認清這一點,是絕望而無奈的。
我們為什麽要紀念萊卡?
萊 卡作為社會主義的一隻狗,如果隻是一隻被虐待的街頭流浪狗,沒有人會關心。但如果把它的名字和赫魯曉夫、十月革命勝利四十周年、Sputnik二號……並 列之後,它就自然成為資本主義陣營攻擊蘇聯的好借口。美國政府和媒體在此事發生後,多次發表講話,暗示蘇聯的冷酷與殘忍,政治化的悲憫被一點點撒向大眾, 而美國人自己對實驗太空猴的動作卻沒有停下。
萊卡悲壯的太空之旅和蘇聯草率魯莽官僚冷漠的態度,讓西方世界的人們找到了進一步怪罪、憎恨蘇維埃的理由。煽情由此開始,並長盛不衰,這場“帶有欺騙性的自殺之旅”讓很多人憤憤不已。聯合國就在當時受到了一群密西西比州婦女的聯名來信,要求譴責蘇聯以這種不人道方式對待狗,並且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提議:如果科學發展需要送生物上太空的話,那麽就送黑鬼好了,反正他們那裏很多。(這樣說來,英國是不是可以大把大把地送印巴人了?)
荒唐的責難,往往借以正義而感人的名號。是非並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似乎隻有那一口“氣”。
【萊卡的美麗新世界】
幾十年後,脫離冷戰的人們依然不忘萊卡,以各種形式從浪漫主義、英雄主義的角度去看待這隻狗,於是新的符號化的萊卡就出現了。
下麵簡單的列舉一下有關資料:
1.BBC在2009年的時候拍攝了5集的紀錄短片,來講述蘇聯太空狗的故事,在第5集結尾時,當時的工程師沉痛地說:“萊卡死得很痛苦,它至少在高溫中煎熬了1-2個小時,我們不得不這麽做,這是上麵的安排,不是太空署的領導,而是最上最上的領導。”
2.村上春樹的靈感來源,後來寫了一本書叫做《斯普特尼克戀人》。
3.芬蘭的surf-rock樂隊“Laika & the Cosmonauts”,八十年代末在北歐廣為人知。
4.丹麥推出的一款電腦遊戲,《Little Barker Kudryavka》,以第一視角模擬一隻流浪狗在黑暗的莫斯科遊蕩與生存,並最後被帶到蘇聯太空署的故事。
http://littlebarker.dadiugames.dk/
5.日本的音樂計劃“初音未來”,有一首歌曲叫做《第一條太空狗萊卡的故事》。
6.美國動畫短片,講述的也是萊卡的太空之旅。最後的收尾是萊卡衝向太空,成了為一個遙遠的發亮的星。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5Nzg0MzYw.html?from=y1.2-1-100.3.2-2.1-1-1-1
7.俄羅斯動畫電影,《Belka and Strelka》,講述當時一批太空實驗動物的故事。主旋律,弘揚國家榮譽感、民族自豪感、星空崇拜症。
8.俄羅斯後搖樂隊Powder!Go away的第一張專輯《Laika still wants go home》,從悶騷的角度闡釋孤獨的星空旅行者的內心幻想。
9.美國導演David Hoffman製作了短片《Sputnik maniac》,裏麵很多意識形態的討論,從社會民眾對蘇聯占領太空,向美國發射導彈的恐懼心理的角度出發,側麵烘托了萊卡的形象。就像片名說的,狂熱的太空病。
10.英國的RSPCA(皇家保護動物反虐待協會)則在當年發出呼籲,號召人們到蘇聯大使館抵製蘇聯這種虐待的行徑。
11.各種以Laika為名的英語係樂隊,風格涵蓋trip-pop,future-pop,說唱,民謠等等。
12.蘇聯各地興建了萊卡紀念碑以及發行萊卡幾年郵票等各種紀念品。
【最後的反問】
我們該怎樣去麵對漂浮在地球軌道上的狗的靈魂呢?當坐在宇宙飛船裏去往火星旅行時,你打開搜魂App,手機是否會告訴你那隻狗的故事呢?
所有人類社會的意義與法則,對於狗來說是並不適用的,那麽對於人類來說,萊卡是不朽的。但對於萊卡來說,也許隻有恐懼了。
在這件必須去做,也必須後悔的事情上,人類永遠都是幼稚而自私的。
我相信,那裏沒有烈士,隻有永遠的銀河異客。
Bye, galactic lo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