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變成掃墓“代名詞”,專家呼籲—— 別誤解了清明節的本意 (zt)

來源: v5 2014-04-05 05:44:5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522 bytes)
文匯報


清明節變成掃墓“代名詞”,專家呼籲——
別誤解了清明節的本意

  “本來想趁著清明小長假出去兜一圈,但聽人說清明出門不吉利,想想作罷了。”吳小姐昨天在朋友圈留下這樣一段話。
清明節怎麽成了“不吉利”的代名詞?專家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清明節的功能日漸單一,在人們心中隻剩“掃墓祭祖”和“吃青團”的形式。
李先生今年決定放棄在清明當天回鄉祭祖,一來是考慮到可能會碰上交通擁堵;二來是李先生覺得清明節出門不吉利,“兆頭不好,還是過些時候回鄉下吧。”
記者發現,互聯網上出現了很多關於“清明節禁忌”的帖子。一篇“清明節期間八大禁忌”在朋友圈和微博廣為傳播,其中列舉了很多條目,如“清明節忌諱探視朋友親人”、“少些娛樂活動”、“清明節期間忌買鞋”等等;還有甚者,一口氣列出了更加詳細的“十八忌”。
“清明節的功能日漸單一化是主因。”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仲富蘭表示,提到清明節,人們的慣性思維就是“清明掃墓”,特別在中老年一輩的心中,每到清明必上墳頭。一般來說,申城每年新增10萬死亡人口,新增的掃墓人流約為40萬,今年清明期間,市民政局預測掃墓大軍將超過800萬人次。仲富蘭表示,相比之下,踏青、郊遊和開展體育活動等清明節的文化內涵元素,都未被充分重視。
此外,年輕人對於清明節民俗文化的陌生,也助推了“不吉利”的感受。人人網在清明前夕針對近千名高校學生的網絡調查顯示,將近八成學生能立刻說出清明節的具體日期,但能記住清明節主要因為“它是一個法定小長假”。
“對先人的慎終追遠,為的是讓後人明德歸厚;在踏青和大自然的接觸過程中,是為了讓生者領受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歡愉。”作家李寬定認為,應該將清明節的多種功能結合來看,“我們提倡移風易俗,但清明節不變的是對人和生活的感悟。”
仲富蘭表示,在新的社會曆史條件下,應該把關注重心上升到全民關注曆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播上來,關注、保護和宣揚那些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文化生態,回歸清明節的本意。
本報記者 徐晶卉

所有跟帖: 

前幾天正想為什麽祭祖要在春天,原來是在祭祖的同時更多的是為了讓生者領受生生不息的生機與歡愉 -明紫- 給 明紫 發送悄悄話 明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5/2014 postreply 15:25:26

謝分享。現在咱國吉利不吉利的講究真是“深入人心”,諧音都成邪引了。問好。 -文革傳人- 給 文革傳人 發送悄悄話 文革傳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5/2014 postreply 20:31: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