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我的敵人不少,但我不得不說,你們太過於激動了,以至於根本沒有讀懂我關於父親戰火戀情的帖子。
我的帖子涉及“打虎拆屋”帖子,她的帖子涉及一個戰爭年代,衛生兵經常男女同鋪的事情,並且發生一個意外,“打虎拆屋”把這個意外歸類為是軍中“流氓”,我讀後,感覺不妥。
因為,在自己父輩發生過“同鋪”的故事。這個故事就是我前貼提及的“戰火戀情”。
盡管我們對曾經的戰爭的對錯,有許多不同的看法,乃至爭議。
但那個年代的兵,應該是單純了。
大家可能知道有位大名鼎鼎的於會泳,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的原創作曲,也是與父輩同時代的膠東兵,一位才子,或許是毛左的膜拜。他有個令人感歎的故事。戰爭年代,他在自己的口袋中放了個字條,上麵寫這這樣的字:“如果國軍士兵發現我的屍體,請講我口袋中的錢(銀元)寄給我父母。”落款是村名及父名。
另外,我的故事,是想匡正一個由來已久的誤區,就是認為當年的軍人,都是沒有什麽文化的土農民組成。這是個錯誤!
膠東是自古以來比較重視教育的。我們都知道《苦菜花》的作者,是位與父輩同時代的有文化的軍人。還有《三進山城》的作者,也是如此。還有許多,其中許多涉獵共產黨建政後的文學藝術領域。當然還出現,像遲浩田、張萬年、王瑞林這樣的軍中翹楚。
不錯,我讚賞過“打虎拆屋”的帖子。因為她真實的記錄了戰爭的慘烈與戰爭中軍人的真實。但這不等於欣賞她一些結論。
這裏我想說,大家也許看過美國的電視連續劇《太平洋戰爭》(根據回憶錄改編),它把視野放在戰爭摧殘的個體士兵身上,殘酷的戰爭異化了他們,以至於懷疑自己的理想與信仰。這個電視劇的主題曲名為《榮譽》,可是她給出的故事,卻是摧殘。片中的一個主角,充滿理想的去了戰場,但當戰爭結束時,回到家中,已是萬念俱灰!
我做為一個經曆過戰爭軍人的孩子,從小接受許多也許與其他人不同的關於戰爭中軍人的信息,當把這些感受通過網絡,抒發出來,引發爭議,是必然。
我並不奇怪。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讀帖應認真,不可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