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魯迅等都是民族大英雄 我們不能沒有他們


   英雄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其英雄共同的曆史認同、價值認同、情感認同,是孕育英雄、激發英雄主義與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感情與國家意誌不可或缺 的曆史文化土壤與內生力量。沒有英雄的國家和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缺少英雄文化的國度和民族是誕生不了英雄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英雄文化 的強弱興衰,對人民信仰、精神麵貌以至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都有重要影響。英雄文化的衰微絕不是好事情。

  中華民族曆史上災難深重, 命運多舛,在舉世罕有的生死存亡抗爭中砥礪了不屈不撓的民族意誌,造就了偉光四射的英雄群體,形成了以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為內核的英雄文化。尤其近百年 來,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華民族前赴後繼,英勇奮鬥,英雄燦若星辰,加之長期對英雄模範的褒獎與傳揚,革命英雄主義大張,英雄文化大振,造就了一個英雄輩出 的時代。但是,近一二十年來,尤其是近年來,英雄文化遇到了嚴峻挑戰:

  一是曆史虛無主義日漸掏空英雄文化的曆史根基。多年來,曆史虛無 主義陰風四起,國內外一些史學家打著曆史研究的幌子,以所謂的新史證為曆史“正名”,肆無忌憚地歪曲、顛倒從“五四”運動到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 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曆史原貌,否定中國革命道路的曆史必然性。與此同時,極力誇大我黨和毛澤東同誌所犯的錯誤,借以否定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曆史虛無主 義並不虛無,既然革命錯了,革命道路錯了,一切革命英雄都無來路。曆史虛無主義恣意掏空革命曆史根基,阻滯了英雄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其害甚烈。

   二是“解構英雄”日漸剝離英雄文化的本體依托。多年來,“解構英雄”由隱避而公開,進而越發放肆地揭“底”、爆“料”,把許許多多的革命英雄人物、英雄 群體說成是“吹出來”的“假英雄”,企圖抹黑、詆毀、扳倒英雄,導致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對英雄的懷疑、誤解、疏離,導致英雄形象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轟然崩 塌。英雄人物是英雄文化的本體依托,“解構英雄”使英雄文化日漸失去這個依托,長此以往,英雄文化自然無以存續。

  三是本土英雄文化受到 外來英雄文化的嚴重衝擊。多年來,我們對英雄文化的培育、傳揚明顯弱化,中小學教材古今英雄題材的課文占比明顯減少;英雄題材的影視作品數量、質量大不如 前,尤其有如《英雄兒女》那樣震撼人心的力作更是少見,一些有損英雄形象的泛娛樂化、低俗化以至惡搞的戰爭片、抗日劇、英雄佳人戲獲得了一定的市場;過去 遊走鄉間街巷四處說唱《說嶽》、《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的文化景觀早已不在,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英雄文化的傳播。與此同時,以“英雄+浪漫情懷”為基 調、張揚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大片、動漫紛紛登場,外來英雄越發顯得光彩照人。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外來英雄文化對本土英雄文化帶來很大衝擊。

   英雄、英雄主義、英雄文化是互為依托、相伴相生的,沒有英雄就談不上英雄主義,談不上英雄文化,而英雄文化又會源源不斷地孕育、滋養英雄與英雄主義。崇 尚英雄才會誕生英雄,淡忘英雄必然失去英雄,而英雄文化的重要功能就是教化引導人們崇尚英雄、敬仰英雄、立誌當英雄。我們這個盛產英雄的國度當下顯然有些 “英雄氣短”:遠的不說,單是今年春節晚會上演唱了一曲《英雄讚歌》,竟然引來一些網民“吐槽”、指責以至辱罵,好像我們這個時代、這個社會“讚”一下英 雄就錯了。這很令人擔憂!缺少英雄文化的滋養,缺少英雄主義的熏陶,必然缺少精神鈣質;缺少英雄之氣,必然導致民族精神的矮化。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歌舞升 平,需要浪漫生活,但絕對不能沒有英雄情結、英雄情懷。英雄文化不僅是英雄之氣、英雄情結的文化源頭,還是艱苦奮鬥、自強不息、見義勇為、舍生取義、先人 後己、扶貧濟弱等美德的基因,須臾不可缺少。如今社會上那些見利忘義、不敢擔當、乘人之危、貪圖享受等惡習,都不難從英雄文化缺失上找到根源。

   還必須看到,中華民族依然麵臨內憂外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然要跨越許許多多可以預見與不可預見的艱難險阻。我們這麽大一個國家,這麽多人 口,曆史上內憂外患又很多,就當下而言,我國周邊存在著各種危機和挑戰,軍事威脅長期存在。無論遠慮還是近憂,中華民族都必須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英雄主 義精神,必須具備堅定的國家意誌和堅貞的民族氣節,必須英雄輩出,而這都依賴於厚重的英雄文化的長期滋養。從一定意義上講,培育、弘揚英雄文化既是文化戰 略,也是安全戰略;英雄、英雄主義、英雄文化也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

  當前我們需要提出大力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的任務。最近中共中央 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英雄 是愛國的先鋒與典範,培育和提振英雄文化不僅是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且將會構築起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的精神高地。培育、提振英雄文化,需 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著力:

  其一,讓英雄享有崇高的國家榮譽。敬仰、崇尚、學習英雄是英雄文化的核心要求。英雄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中的地 位,決定英雄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英雄往往是偶像化的,是神聖的,正因為如此,英雄才是不朽的,才最具榜樣的力量。目前我國榮譽稱號很多,各種嘉獎也很 多,但還沒有“國家英雄”、“人民英雄”稱號的授予,需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榮譽製度,將“國家英雄”、“人民英雄”作為最高國家榮譽,用於褒獎對國家和人民 作出偉大貢獻的英雄。有必要設立國家榮譽基金。要以法律的形式禁止褻瀆、汙蔑英雄。

  其二,大力頌揚英雄形象,傳揚英雄精神。英雄是形象 化的,英雄精神也是形象化的,英雄精神寄寓於英雄形象,英雄形象承載著英雄精神,英雄文化的傳揚依托英雄形象的傳揚而實現,英雄文化的影響力以英雄形象的 影響力而實現。一部《水滸傳》,讓人們記住了武鬆等英雄豪傑;一篇《雞毛信》,讓人們記住了海娃;一部《英雄兒女》,讓人們記住了王成和王芳。但凡英雄, 都有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是繪聲繪色的傳奇,人們都是通過小說、繪畫、雕塑、電影、電視、故事、曲藝等文學藝術形式認識英雄的。遺憾的是,當下的小說家們寫 英雄的不多了,歌頌英雄的影視精品力作不多,戲說英雄以至俗化、矮化英雄的平庸或者粗製濫造的影視作品卻令人眼花繚亂。這種情況亟待改變。國家應在實施文 化發展戰略中重視培育英雄文化,配置力量重點打造一批具有標誌性意義和傳世價值的英雄題材文化項目,尤其著力推出一批高水準的電影電視作品,講好英雄故 事。作為革命聖地,西柏坡正在啟動英雄文化基地建設項目,致力於為革命英雄樹碑立傳,爭取在挖掘、傳播英雄文化上取得成效。

  其三,從娃 娃抓起。“自古英雄出少年”。對英雄的認知和價值取向往往是在青少年階段完成的。因此,英雄文化的內化外育要從娃娃抓起。中小學課本上英雄題材的課文應作 適當恢複。應根據讀圖時代、網絡時代的傳播特點,組織力量生產一批受青少年歡迎的英雄題材的圖書、動漫、短片、遊戲等,讓孩子們從小認識英雄,接受英雄熏 陶,萌發英雄情感,立誌將來做英雄。孩提時代還要格外重視他們鍛煉體魄,體壯才能氣壯,弱不禁風的“豆芽菜”很難頂天立地。集體主義也往往伴生英雄主義, 要在青少年中大力組織開展富有競爭意識的集體活動,將英雄意識潛移默化於青少年的精神世界。

  其四,要特別注意維護國家、民族“大英雄” 的尊嚴與形象。綜觀曆史,橫看中外,傳世英雄多是在重要曆史關頭站在民族前列,或肇始文明,或創業開基,或扶危救亡,或砥柱中流,或叱吒風雲,發揮引領時 代、扭轉乾坤的巨大曆史作用,唯有他們,才能得到全民族的高度認可,才有巨大的感召力。從三皇五帝到秦皇漢武,從周公孔明到關公嶽飛,中國有史以來不乏名 垂千古、世代敬仰的大英雄。譬如關公,屢代尊崇,直至加封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讚宣德關聖大帝”,極盡褒揚,無以複加,關公祠廟更 是遍布全國各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甚至影響到海外,堪為中華民族樹得最為成功的大英雄。凡人英雄、民間英雄固然可貴,固然需要,但國家英雄、民族 英雄更堪大用,更富有曆史與精神價值。毛澤東、周恩來、李大釗、魯迅、錢學森等都是當代的國家民族大英雄,我們這個時代不能沒有他們,對他們的任何汙蔑和 攻擊實質上都有損我們國家民族的形象、核心利益和核心價值觀。尊崇他們,維護他們,傳頌他們,應該成為全民族的共識與道義擔當。

  (作者:李旭陽,中共河北省平山縣委書記;顏建國,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常務理事)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