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失去土地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

來源: 淡黃柳 2014-01-08 03:57:09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99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淡黃柳 ] 在 2014-01-09 09:48:1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土地是財富之母,是老百姓的“根”,是老百姓最可靠的、也是唯一的“救命草”。

回顧中國社會發展史,每一“朝代”的更替,無不與“土地”有關。遠的不說,就說說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為老百姓爭取土地而進行革命,建立了新中國;鄧小平給老百姓分土地,取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江澤民繼續新一輪土地承包,確保老百姓擁有土地不動搖,保持了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胡錦濤堅持土地政策不動搖,但由於政策的不明確性,導致各種名目的強征強拆在各種借口下進行,由土地引起的各種矛盾已顯現;當前,由於政策更加模糊,這種強征更是變本加利,一些地方政府看到土地“前途不可限量”,土地不僅成為一些地方發展的“最主要動力”,而且以強征土地來不斷顯示“權力”的至高無上;故以土地之權引起的糾紛越來越多,矛盾越來越激烈,這類群體性事件井噴式地暴發,愈演愈烈。

政府強征土地的目的——促進地方發展;實質——為政府創收;手段——用“權”來強製執行;力量——以維穩調用暴力機構;結果——政績工程或是爛尾工程。

老百姓守土地的目的——保護生存之源;實質——保護權益;手段——抵抗,引起群體事體;力量——全村之力;結果——部分老百姓被抓,土地被征。

後遺症:

政府疲憊不堪,忘了“正事”。

暴力機構沒了自己的“主業”。

老百丟了土地,懷恨在心。

社會出現無序發展。

不滿情緒蔓延於整個社會。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向前發展,勞動力流動加快,更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流向了城市,還致使農村許多地方出現了土地撂荒現象,但這隻是暫時的,而並不是老百姓不想要土地了,或是土地真正閑置了。近2.5億的農民工,他們的根在農村,他們在城市永久留下來的畢竟是極少數極少數,絕大多數吃完“青春飯”後仍要回到農村,所以說土地是他們最根本的、也是唯一的“救命草”,是他們的“底”。就是年青力壯的農民工,一旦整個社會經濟出現不佳時,在城市裏呆不下去了,他們仍可回到農村,因為他們的土地至少能保證他們能生存。而他們一旦失去所有的土地,他們還能往哪兒走呢?

土地政策不能輕易動,要保證老百姓手中土地的穩定性,不能從老百姓手裏奪土地,這是保證社會穩定的前提,也是促進社會不斷向前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根本。中國的曆史表明,土地決定著國家的走向。

當前,一些地方在搞土地流轉,而且把這種形式看成是一種創新,並且在大搞特搞,這是相當危險的。一是當前的中國仍是農民占多數,讓土地又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眾多老百姓怎麽辦?二是流轉的土地都是精良土地,都是高產的良田(半山腰的低產地是不可能流轉的),糧食安全如何保障?三是誰能保證流轉出來的土地真正用於農業生產?

土地流轉從短期看,由於流轉出來的土地為了建設可以創造更多眼前就業機會,失地農民可以依靠眼前就業獲得收入;然而長期來看,老百姓心裏沒底,他們最可靠的生存之源沒了,他們的生存誰來保障?這一點,老百姓最清楚,所以他們為土地會奮力“反抗”的。

老百姓失去土地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說白了就是土地流轉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你能保證老百姓不為自己的生存之源而“揭竿而起”?

 

所有跟帖: 

城鎮化是當今最大的忽悠,就是為了用欺騙得手段將中國人唯一存在個人財產--土地--騙走, -萬得福- 給 萬得福 發送悄悄話 萬得福 的博客首頁 (95 bytes) () 01/08/2014 postreply 09:02:39

強頂!人類擁有個人財產的權利是天賦的。政府現在的巧取豪奪一定會有後果的。 -萬得福- 給 萬得福 發送悄悄話 萬得福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8/2014 postreply 08:56:54

土地私有化才是上策。 -悟空孫- 給 悟空孫 發送悄悄話 悟空孫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08/2014 postreply 09:32:57

我覺得你還是在用農業社會的意識來看待今天的土地問題。農業社會時期,失地農民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550 bytes) () 01/08/2014 postreply 15:58:3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