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敏,中華民國中將,河北懷安人

本文內容已被 [ 史迷 ] 在 2013-12-13 21:42:5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武士敏,中華民國中將,河北懷安人

新聞傳媒網 時間:2012-10-23 10:12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admin  點擊: 2次

武士敏(1892年-1941年),字勉之,察哈爾懷安(今屬河北懷安)人,國民黨軍人,原國民革命軍第第98軍軍長。他為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1892年出生於河北懷安縣柴溝堡鎮。幼年讀私塾,1908年考入宣化中學堂,畢業後入天津北洋政法專門學校。他少有報國大誌,憂國憂民,學生時代加入同盟會,開始投身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5年隨郭宗道一起參加護國討袁鬥爭。1917年,武士敏自組河東軍,1918年赴陝西參加靖國軍,期間結識於右任、楊虎城等人。1924年轉投國民二軍,受任聯絡馮玉祥等組織國民軍起義,起義成功後在保定組建國民軍第三軍騎兵一分隊,從此置身戎馬生涯,轉戰冀、魯、豫,與北洋軍閥多次搏戰。1925年出兵滄州,截斷津浦路,聯軍攻克天津,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1926年,國民軍受挫,他與共產黨人南漢宸赴蘇聯考察。1927年回國應楊虎城之邀,先後任西北軍旅長、師長、潼關警備司令。1928年任楊虎城部第一師一旅旅長,因於第一階段國共內戰有戰功,1935年晉升少將。中日戰爭爆發後,仍投入戰局,主要鎮守山西中條山,“西安事變”時,他堅決支持張、楊義舉,反對蔣介石親日反共的政策,為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做出了貢獻。“七七”事變後,懷著抗日救國的決心,率部出陝西、過黃河、奔赴娘子關前線阻擊日軍南進西犯,協同八路軍一二九師在正太路沿線重創日軍,後與敵人周旋於太行、太嶽山區。1938年與東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統一協調作戰,在粉碎敵人“九路圍攻”、“八次包剿”的戰鬥中屢建奇功。尤其子洪口、天神山兩次伏擊戰,全體將士奮力拚殺大敗日軍一0九師團,使敵人聞風喪膽。1939年因有戰功,升任第98軍中將軍長。1939年閻錫山背信棄義發動“十二月事變”掉轉槍口攻擊八路軍,而他始終與八路軍保持著友誼和合作。 

在1941年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駐守在中條山一帶的國民黨20萬軍隊麵對日軍的威脅,紛紛撤退到黃河以南,武士敏則率領98軍將士浴血奮戰。在中條山戰役中,他親臨馬頭山前線指揮,與敵人拚搏衝殺,陣地幾易其手,傷亡極為慘重。1941年5月,日軍集6萬兵力分路合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20萬眾潰敗,唯將軍率部和八路軍配合機動作戰,頑強抗敵。9月29日將軍在東、西峪山地拒敵作戰,戰鬥極為慘烈,將軍親臨前沿指揮,不幸頭部中彈為國捐軀,時年49歲。1942年6月25日,南京民國政府特以1479號褒揚令明令褒揚,以陸軍上將銜予以撫恤,並為之立傳。 

武士敏將軍抗戰期間,馳騁沙場,曆經血戰,屢建奇功,成為威震中外的抗日名將。他的犧牲表現了我中華兒女誓死捍衛祖國的浩然正氣和民族精神。將軍犧牲後,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通令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全區舉行追悼大會,並決定將將軍的犧牲地——沁水縣改為士敏縣。建國後,將軍的遺骨被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嶽烈士陵園”,長治市建立了“武士敏紀念館”。1983年懷安縣委、政府重新修葺了“武士敏故居”,陳列將軍生前遺物,以資世人瞻仰紀念。(《懷安文史資料第八輯——懷安人物誌》)  
山背信棄義發動“十二月事變”掉轉槍口攻擊八路軍,而他始終與八路軍保持著友誼和合作。   在1941年抗戰最為艱難的時候,駐守在中條山一帶的國民黨20萬軍隊麵對日軍的威脅,紛紛撤退到黃河以南,武士敏則率領98軍將士浴血奮戰。在中條山戰役中,他親臨馬頭山前線指揮,與敵人拚搏衝殺,陣地幾易其手,傷亡極為慘重。 1941年5月,日軍集6萬兵力分路合擊中條山,國民黨軍隊20萬眾潰敗,唯將軍率部和八路軍配合機動作戰,頑強抗敵。9月29日將軍在東、西峪山地拒敵作戰,戰鬥極為慘烈,將軍親臨前沿指揮,不幸頭部中彈為國捐軀,時年49歲。1942年6月25日,南京民國政府特以1479號褒揚令明令褒揚,以陸軍上將銜予以撫恤,並為之立傳。   武士敏將軍抗戰期間,馳騁沙場,曆經血戰,屢建奇功,成為威震中外的抗日名將。他的犧牲表現了我中華兒女誓死捍衛祖國的浩然正氣和民族精神。將軍犧牲後,延安《新華日報》發表了專題社論和悼念文章,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通令追認他為革命烈士,全區舉行追悼大會,並決定將將軍的犧牲地——沁水縣改為士敏縣。建國後,將軍的遺骨被重新安葬在“太行太嶽烈士陵園”,長治市建立了“武士敏紀念館”。1983年懷安縣委、政府重新修葺了“武士敏故居”,陳列將軍生前遺物,以資世人瞻仰紀念。(《懷安文史資料第八輯——懷安人物誌》)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