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聖誕時,我們的日子就是忙碌地穿梭在各個節日之間。從這個節,奔向下一個日,中途路過一些生日、紀念日,年複一年。
一進入十二月,便聽到了聖誕節的腳步聲。其實鬼節一過,就有鄰居家迫不及待地亮起了聖誕彩燈,真是急茬兒的,招得孩子們蠢蠢欲動。像世界各地其他地方一樣,我們這座中世紀小城,大大小小的商店和咖啡店裏早早地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亮起了聖誕的彩燈。
初見小城聖誕風采是十幾年前,那時我還年輕,小城卻依舊古老。那是一月初,新年剛過,人們正在瘋狂購物,小城還沒有脫下聖誕裝束,像一個婚禮盛宴後的美麗新娘,曲未終,人未散,衣未換,裝未卸,仍沉浸在歡樂幸福中。我們的第一個聖誕節便從這一年的十二月開始。
第一年沒有買聖誕樹,初來乍到,還沒有入鄉隨俗。我們家三個人去朋友家過的。朋友是大學裏的同事,單身五十多歲。在她家吃完聖誕餐後,和大兒子一起裝飾她的聖誕樹。
第二年的聖誕正好父母從國內來訪,還沒有二的、三的。記得那天,我和老公把老大扔給父母,我們倆開車出去兜風。路過離家不遠的一個小鎮,看到街邊寒風中賣聖誕樹的小男兒,便停車買了一棵很大的。買聖誕樹其實是為了孩子,這風中的小男孩兒和自家的小小男孩兒。搬回家,也許因為有些大,父母有些不習慣,怎麽在家裏放顆樹呀。屋子裏充滿了鬆枝的香味兒,增加了節日的味道,熊熊的爐火和紅紅的聖誕裝飾一起,如果外麵是風雪交加,那就更溫馨了。那味道是塑料樹和電壁爐所無法比擬的。
和其他節日一樣,聖誕節是孩子的節日。孩子小的時候哄他們玩,孩子遠走高飛後,盼他們回來團聚。難怪小的時候以為每逢佳節的佳人的‘佳’是家庭的‘家’。
聖誕節為什麽是在十二月? 女兒問我。耶穌的生日在十二月,我這樣告訴她。她仿佛恍然大悟。其實我在想,寒冷荒涼的冬季人們是需要相互取暖的。人類重要的節日都在冬季,也許是冬季使人鬱悶,抑鬱,琢磨點兒轍子來自娛自樂吧。
每逢佳節倍思親,聖誕當日,單身獨處的人最悲哀。而我們身在異鄉,遠離親人,雖有小家也想家。看看街坊鄰居回娘的家回娘家走親戚的走親戚,剩下我們冷冷清清,為自己傷感,更可憐孩子沒有像當地孩子那樣,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叔叔,姨媽們等親人在身邊。就請聖誕老人多送些禮物吧。
對於聖誕老人是否存在的問題我一直是很含糊其辭的。不能全盤否定,基本被動肯定,即想入鄉隨俗又不想騙孩子。昨日閨女說想要個iPad Air,說是聖誕節的禮物都是不需要花錢買的。今早女兒又問聖誕老人怎麽從壁爐煙囪裏鑽下來,我們要給他準備小餅幹。我無語。說的也對,還是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一個童話的童年吧。
過去我們也是按照孩子們給聖誕老人寫的信偷偷買來他們想要的禮物,然後再加上兩、三個玩具作為驚喜在聖誕夜他們睡覺後放在聖誕樹下。一次聖誕日早上,孩子們穿著睡衣下來,看到聖誕樹下的禮物驚呼:“聖誕老人用的包裝紙和咱家的一模一樣!”
近年孩子們大了,我們改為聖誕節前和孩子一起去玩具店,把他們想要的玩具買好,不讓他們打開,可以帶著包裝盒把玩一陣子,然後收走。‘我爸爸買了玩具,然後給聖誕老人,聖誕老人聖誕節再給我們送來,放在聖誕樹下麵。’ 聽到女兒和她的好朋友這樣說。
喜歡聖誕期間和家人進城,不是為了賣點什麽,而是想讓這節日氣氛感染一下自己,看著人們購物時喜氣洋洋的樣子和張燈結彩的大街小巷,心情會豁然開朗,突然喜歡起過節來。
城裏的聖誕市場 也是聖誕一景,和我們國內的小吃城似的,不過還有工藝品攤位。在市中心的小廣場上,還有兒童遊樂的設施,和聖誕聖歌演唱表演。
聖誕節,人們忙著買禮物來折騰自己,多累呀。真想向朋友發出聲明,不要互相送禮,大家都很忙,省了這時間和客套吧。記得小時候春節,大人們總是忙著走動送禮。俺娘說了不禮尚往來,那叫‘房頂開門,六親不認。’俺回答:‘君子之交淡如水。’
聖誕節之前,電視上總播放電視名廚門的聖誕大餐節目,從沒試著做過,隻是喜歡看。
和朋友的聖誕大餐不可少。老外的聖誕餐不外乎那老三樣,火雞、火腿和布丁。這年複一年的,他們怎麽就吃不膩呢?還是咱中餐豐富、多樣。晚餐上的Christmas Cracker, 活躍了氣氛。剛來時看商店裏賣,不知其為何物,朋友告知,覺得這主意不錯。餐桌上一人一個Christmas Cracker, 兩個人‘啪’地拉出一聲響,一人得到一個小禮物。
聖誕夜孩子們興奮得不眠。聖誕日,聖誕老人給的禮物可以讓孩子們忙活一陣子,讓大人消停一會兒了。中國夫妻裏據我所知相互送禮物的不多,都是家裏人,咱國人沒有這個習慣。還是咱也該學學西人,浪漫一下,給夫妻關係加點兒養分?
又到一年聖誕時, 時間過得可真快呀,去年的聖誕仿佛就在昨天。聖誕過後是新年,新年過後是春節,新的一年的節日在排著隊等著我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