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當上電影製片人的頭幾年,陳義(Christopher Chen) 參加了很多聚會。他有自己偏愛的聚會地點,比如好萊塢的烤盤咖啡館(Griddle Cafe)和比弗利山的內特和艾爾餐廳(Nate ’n Al)。盡管他賣力推銷的電影一直沒能拍成,但至少在熟食櫃裏有美味的醃牛肉碎。
後來,到了2009年末,陳義收到了職業生涯中一份不同尋常的邀請。幾名有可能成為一部紀錄片記錄對象的人想要與他見麵,地點是他們的教堂。在會麵之前,他們問了陳義一個問題:你是基督徒嗎?而陳義剛好是一名基督徒。
於是,在一個周日的上午,陳義來到了位於矽穀的加州山景城的一座基督福音派會堂——基督徒會堂(Chinese Church in Christ)參加禮拜。禮拜之後,他與會堂的兩名成員——吳信信(Shirley Lin)和林繼明(Lin Gie-Ming)坐了下來。他們的兒子林書豪(Jeremy)正在哈佛大學念大四,是校籃球隊的明星後衛。陳義想要為他拍一部電影。
四年後,沒錯,林書豪已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也成了奇跡的代名詞。他去年在尼克斯隊躥紅,後來又與休斯頓火箭隊簽下了一份報酬豐厚的自由人合同。就在幾天前的晚上,他在麥迪遜廣場花園的一場比賽中砍下21分,帶領全隊擊敗了昔日的東家。
至於這部紀錄片——《林書豪旋風》(Linsanity),此前在各電影節和藝術院線已經上映過,如今它的電影生命將進入下載和DVD傳播階段。從一個層麵來說,這部紀錄片是歌頌運動成就的一部英雄傳奇,林書豪則是百折不撓的英雄,他顛覆了所有懷疑,征服了全部挑戰,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製作人之一陳義的祖父是一位知名的中國福音布道者。
Larry Busacca/Getty Images
不過,從更深層次的意義講,《林書豪旋風》展示給廣大觀眾的不僅是一位亞裔美國體育明星,更是一位亞裔美國基督徒。在電影中,林書豪不僅能投三分球,帶球攻入罰球區,還反複提到了上帝的教導、上帝的代禱和上帝的意誌。
他在電影的結尾處說,“我認為上帝給我帶來的一個超自然的東西,靠我自己是做不到的。今後恐怕也再也不會重演了。”在這部電影之前的拍攝中,當林書豪即將被尼克斯裁掉時,他的母親祈禱:“上帝,如果讓他在NBA繼續比賽是您的旨意,請告訴我們。”林書豪後來拿下25分,挽救了他的職業生涯。
在當代體育界,這樣把成就歸功於上帝的運動員並不少見,但是他們通常是白人或黑人運動員。Beliefnet網站幾年前列出了體育界最著名的12位福音派基督徒,其中八人為白人,三人為黑人,一人為拉美裔。
因此,《林書豪旋風》提供了一個了解美國宗教界另一組成部分的難得機會,這個部分就是亞裔美國基督徒。除了主角,影片的幾個創作者也都是活躍的基督徒。他們熱誠的信仰代表著存在於亞洲移民和他們的家人中的一種趨勢。
坐落在伊利諾伊州迪爾菲爾德市的三一福音神學院(Trinity Evangelical Divinity School)教授、已按立為牧師的彼得·T·查(Peter T. Cha)說,盡管在韓國和台灣等地的人口中基督徒是少數,但在來自這些地區的美國移民中,基督徒的比例格外大。一旦到了美國,亞裔移民和他們出生於美國的子女就把教堂作為一種連接舊世界和新世界的橋梁。
“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組合,”查博士在一次電話采訪中說。“一個機構如何既幫助人們保持種族特色,同時又幫助他們適應美國社會,融入這個社會?移民教會的好處恰恰在於這一個機構可以同時扮演兩種角色。”
作為《林書豪旋風》製片人之一的陳義就親身經曆過這樣的情況。陳義是中國著名傳教士周主培(Moses Chow)的孫子,他父母從中國移民到台灣,再移民到北加州東灣地區。他從小就參加一個兼用中文和英文舉行儀式的福音派教會。
作為一個籃球迷,陳義從林書豪在帕洛阿爾托讀高中起到進入哈佛,一直關注著他的職業生涯。林書豪進入NBA並同意拍一部以自己為主題的紀錄片時,陳義和該片的導演梁艾文(Evan Jackson Leong)麵臨著如何處理宗教信仰的問題。
“我們第一天就談到了這個問題。”37歲的陳義說。“甚至在我們最早見麵一起吃午餐的時候,書豪的父母就問,‘你如何處理宗教部分?’我當時說的話現在也會說,就是:你不談他的信仰,就無法講述書豪的故事。那是真正的基石。你不能無視它,不能把它放到一邊去。”
34歲的梁艾文從兩個方麵來展開《林書豪旋風》。他自己從小到大都打籃球,而且對基督教在亞洲的活動有很深的了解,他在2010年執導的電影《1040》就是關於這個話題的。
“如果書豪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那我們在紀錄片中也要把它體現出來,”梁艾文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說,當時他剛在下東城打過了一場臨時組隊的籃球賽。“但是,由於他是基督徒,人們覺得自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就會有一種‘不要跟我布道’的心態。但好素材就是好素材。”
梁艾文所在的家庭並不信教,但他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正越來越多地探討基督教教義。因此,林書豪看似不可能的明星路——沒有被招到一所主要高校,沒有被一支NBA球隊簽下,在同一賽季中兩次被裁掉——讓他有所感觸。
“你可以盡你所能地提升技能,努力訓練,但究竟誰會成功,仍然存在著一個未知因素。”他說。“我得以目睹這個奇跡。它就是一個奇跡。”
Email: sgf1@columbia.edu;
Twitter: @SamuelGFreedman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11月16日。
翻譯:王湛、土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