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喜歡讀些修身養性的書,有時看到閃光的真知灼見,忍不住要說給孩子他爸聽。可惜他對此總是反應平平,常見的回應是:“道理誰不會說呀”或是“我可不是聖人”。
最近看了清人唐甄《潛書》中的“居心”一節,覺得似乎可以拿來回應我們家那位。
唐甄推崇孟子,認為聖人和我們大家一樣是人,普通人作為一個人,並不比聖人缺少什麽,但我們看待聖人,覺得高不可攀。唐甄認為,喜歡學習的人向內反省自身,向外觀察世界,但還是覺得離聖人太遠,其實是沒有把注意力轉回到自己的內心去尋求。道不遠人,如果你真的身體力行這些聖人的 道理,這些道理就會成為你自己的行為準則,成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你一定會從中受益。
唐甄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方。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舒適的房子,你路過朋友家,聊聊天,吃完飯,就得離開了,這裏再舒適,你也不能久留,因為這不是你的家。如果是自己的家,就一輩子也離不開了。人在對待房子的問題上,看的很清楚,但沒有想到其實人的心靈更需要一個使自己心思入定的房子,一個心靈的居所。
怎樣才能使心思入定呢?唐甄以中嶽嵩山打比方。嵩山所處位置是天地開始和終結的地方,它的根基連通四方,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再拿海水做比方,海風忽南忽北,海浪忽東忽西,沒法確定它的位置,可以說是不穩定到了極點。聖人之心有如嵩山,眾人之心有如海水。善於將自己的心思入定的人,能夠把自己的心思狀態從海水變為嵩山。做到這樣,就可以使自己接近聖人了。
我們有了自己心靈的家,就可以心思入定,用心去求真知。心靈開通了,就像有了火焰,領會了真知,就像有了光明。所謂心明眼亮,心裏想明白了,對周遭的一切就會看得清楚。
唐甄也很推崇王陽明,欣賞他的“知行合一”。王陽明格物致知,以良知為核心。每個人都有良知,有是非善惡之心。心裏知道什麽是正確的,就不要偏離正確甘於錯誤,心裏知道什麽是善的,就不要背離善而趨從惡。我們每個人都按自己的良知做事,就不會有糾結。 “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就是說人人都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幹淨純潔,人人都有能力為自己的心靈找一方淨土。
智慧和真知是一種極其神奇的東西,看是看不見的,必須用心思去探求,如果認為道理僅僅是說說而已的道理而已,和你毫不相幹,那你確實不可能從中受益,就像是參觀別人的舒適的房子,終究不是你的。
聖人的道理並非高不可攀,不可企及,隻要我們用心去做。
不存任何成見去和人相處,用正直去對待別人的虛情假意。有人理解我,我的心不會沾沾自喜,沒有人理解我,心裏也不覺得惱怒,有人讚譽我,心裏不覺得是看重我,有人怠慢我,心裏不認為是輕薄我。讓自己的心房寬敞潔淨,讓自己的心窗明亮透徹。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你會在心靈的家園裏怡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