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

來源: 思考為了未來 2013-10-06 20:10:4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1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思考為了未來 ] 在 2013-10-07 20:45:5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

 

老幾

《道德經》第八十章講的是老子心中的理想國家的形式。原文是:“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字麵意思是:“國家小,人口少,即使有十倍百倍於人力的器具也用不著。人們重死而不遠行遷徙。雖有車船,卻無處可用;雖有軍隊,也無處可以安置。(如果做到這樣),假使人們再回到用結繩紀事的時代,以所吃為美食,以所穿為美服,安其居,樂其俗;(這樣即便)鄰國的人們相互可以看見,雞犬之聲相聞,(小國的)人民直到老死也不會與它國之人往來。”

解釋

中國曆代的統治者,采用的大都是愚民政策,不是家國不分,就是黨國不分,不是家天下,就是黨天下。在前秦文化中不是這樣的。因此在討論老子的“寡民小國”之前,我們首先得知道老子的國指的是什麽。

在第五十四章中,老子這樣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注意:老子這裏說得很清楚,他這裏用的是比較學,是從社會實踐中得出的結論,不是九天之上玄出來的。)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邦,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析言之也。許雲。邦、國也。國、邦也。統言之也。周禮注又雲。邦之所居亦曰國。此謂統言則封竟之內曰國曰邑。析言則國野對偁。周禮體國經野是也。古者城?所在曰國、曰邑。而不曰邦。邦之言封也。古邦封通用。書序雲。邦康叔。邦諸矦。論語雲。在邦域之中。皆封字也。周禮故書。乃分地邦而辨其守地。邦謂土畍。杜子春改邦爲域。非也。”

也就是說,老子第五十四章中的邦就是這裏第八十章的國,是“天下”直轄的一級管理機構。“大曰邦、小曰國”,所以叫“小國寡民”,不宜叫“小邦寡民”。老子讚成的不是“邦聯製”,邦太大;老子主張的是“‘國’聯製”,“‘小國’聯製”;隻要能夠自立,越小越好,估計應該是如今鄉村一級。同時注意,老子對“天下”也就是如今所說的“國家”的概念是沒有質疑的。因為本章排除了國防和外交的必要,也可以說老子認為國防和外交是“天下”的事,對“天下”是認可的。所以說“老子反對國家這種社會組織形式”是很難站住腳的。換句話說,老子認為的理想國,是鄉村一類的桃花源。

我們要意識到,在老子所處的春秋時代,並不存在老子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寡民小國”;即便有,也不是老子所界定的那種(下麵我們就要對此分析)。所以“小國寡民”隻是老子理想中的國家形式。老子為什麽主張“小國寡民”這種形式?因為這是古樸少欲“儉”的形式,最容易實現其無為而治的理念。無為而治,需要“三個代表”:一慈,二儉,三不為天下先。“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國家小,人少,欲望也少;自然不需要大的貴重的器具。人少自然親,慈就實現了。人們互相熱愛自然不願意別人為自己傷心,所以重死而不遠離,雖有車船,無處可用;慈而勇,人人比兵還猛,無人敢冒犯,軍隊自然也無用武之地。(這一點,瑞士是個好例子,二戰時希特勒再牛,不敢跨入瑞士一步。)

在老子看來幸福感最重要,實現這點以“小國寡民”最為有效。

“使民複結繩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一句是針對“小國寡民”說得。老子意思是如果采用了“小國寡民”的形式,人們慢慢就會清心寡欲,即便是人們再回到用結繩紀事的時代,也會以所吃為美食,以所穿為美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裏的“鄰國”是指通常形式的“大國多民”,是利欲熏心的社會,道德倫理不同,自然說不到一起,當然就“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必須強調的是,這裏說得是老子的理想國。“盡信書,不如無書”,如今究竟能不能實行,如何實行是值得討論的。

 

附後:

“什伯之器”個別版或“什伯人之器”,注家解釋不一。有說:“什伯之器,乃兵器也。”。何新認為是:“什,士也,什長也。伯,侯伯也。士伯之器,貴族之器也。” 王力認為是“效能十倍百倍的工具”。胡適解釋是:“什是十倍,伯是百倍。文明進化學,用機械之力代人工,一車可載千斤,一船可裝幾千人。這多是什伯人之器。下文所說‘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正釋這一句。”與王力一個意思。

大道至簡。筆者以為,““什”即十人,“伯”即百人, “什伯之器”就是“十百人之器”,讚同胡適王力的說法。其實無論是貴重龐大兵器,都是老子不喜之物,不影響理解其思想。讓文字專家們考證吧,我們關心的是老子究竟想說明什麽。

《道德經》多版多注,頗多爭議,很多是雞毛蒜皮,不影響主題思想之類。書生們不少是像諸葛亮說的,“皓首窮經,實無一策”,在很多書解中都能夠看到。故王弼提出得意忘言,有其一定道理。然而走極端,徹底忘言,又恐失了真意。筆者理工出身,邏輯不吝,文字上差錯難免。歡迎更多從文字上砸磚把關。

[戲劇金銀大玩家老18,雖1+8=9,才高九鬥,因專攻語言哲學,偏離了道。在老幾前文中留下如此反動言論:“老子繼承光大了一個古老的傳統,就是反對國家這種社會組織形式,把所有的理由都拚湊係統化了。”我方大腕玄野博懂而不說,無為而做,老幾隻好順道而為,學著說說。看看老子的國體觀,看看老子是不是真的反對國家這種社會組織形式。]

所有跟帖: 

這篇寫得這麽差,都不好意思擺在這裏顯眼。就這老弟都沒有批到點上,水平也太差了點吧,比哪個董中差遠了。 -老幾空間 - 給 老幾空間   發送悄悄話 老幾空間   的博客首頁 (62 bytes) () 10/07/2013 postreply 15:10:0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