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最高貴的辦法並不是不讓別人說話,而是要改正你們自己。”- 蘇格拉底
老幾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更白話一點就是:“天下人都認為我說的道大而無物,看似沒有具體的內容。正是因為道之大無所不包,所以才不能具體地加以描述。如果具體了,時間久了就發現其不足了!我的道有三件護身之寶。第一件叫做“慈”,第二件叫做“儉”,第三件叫做“不敢為天下先”。因為慈,所以能勇;因為儉,所以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所以能成就萬事萬物使之長久。現在人們舍慈而勇,舍檢而廣,舍後而先,這是取死之道!因為慈(能勇),以慈戰則勝,以慈守則固。上天要救助誰,就用慈來護他。”
第六十七章講的是老子治國的實踐論。總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萬事“慈”為先,“身”為後。“慈”為“慈愛”,“身”為自身。“道生之,德蓄之”,因為道無形,所以要以慈德顯現。道廣大,所以要節儉以待;道久遠,所以要想“成器長”,江山永固,就要持身後待。通俗點說,就是為人要以慈愛為本,節儉為事,低調為要;為君要愛民,戒貪,以天下為重,個人為輕。也就是說,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不是自創的,是來自老子的!這其實都是無為理念的自然邏輯延伸,一脈相稱。老子說我的話甚易之甚易行,可是千百年來無人理睬,還說老子避世消極。老子冤啊!易中天老師,您淺薄了點!
在老幾為老子徹底翻案以前,有些非常重要的話要先說一下。這一章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線索:“天下皆謂”或者白話的“天下人都說”。如果認為老子不是順嘴胡說的話,那麽這裏說明一個事實:老子說的道,在《道德經》“正式出版”以前,已經是廣為人知,已經是廣為人談,甚至可以猜想在當時是一門顯學。事實上《道德經》與《黃帝內經》的思想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以至於很多人把兩者並稱為“黃老之學”。
《道德經》第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第六十五章:“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這裏的愚有講究,另說)。說明老子“強名”的道,古已有之;老子的思想不是憑空自己想出來的,是傳承的結果;老子對遠古之“為道者”的看法是,“深不可識”,認為自己較之遠為不如。這裏的比喻非常類似孔子對老子的評價。不排除有自謙的可能,但至少說明老子認為自己較之遠古之人是有局限的。(難道古人真都是神人不成?!慚愧啊慚愧!)
上麵這幾點非常重要,筆者孤陋寡聞,沒有見到有任何地方提到過。所以總結列出來,再次強調一下:
- 《道德經》不是老子憑空想出來的,是有傳承的,是古代中國先賢長期積累的結果。
- 《道德經》是針對當時人們對“道”的不解,而做出的係統解釋;換句話說,不是片言隻語拚湊而成的,是有特定思想文化背景的,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的結果。
- 老子並不認為自己的道是終極真理,這或許是其“相對論”的潛在來曆。
回到本章的內容。本章從講“道”的久遠廣大開始,重點是講為什麽和怎樣做事才能合乎道。老子提出有三條法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用弱”的“實踐論”。所以看一個人,一個君主的行為合不合乎道,隻要看這“三個代表”就行了。
我們以前討論第四十章時說過,“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這是老子的認識論。“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這個實踐論是以老子的認識論為基礎的。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錯會老子的意思。
首先,“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 不是並列的,是有優先順序的,也就是說萬事“慈”為先。為什麽?因為“弱者道之用”,道是要用到弱的地方,用弱必得用慈。“慈”乃慈愛,含有柔和、愛惜之意。慈愛的對象必然是針對弱者,這是自然之道。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第七十七章裏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不足”就是弱者。
孔子的仁,墨子的兼愛,孟子的仁義,楊朱的“一毛不拔”,佛陀的慈,都是近道之心使然。其中以耶穌最猛,更是喊叫“要愛你們的仇敵”。說明什麽?耶穌的道強大到了這麽個程度,所有的人,都是弱者,都是慈愛的對象。事實上強到了這個地步,也就沒有了敵人。所以從老子的角度看,一個不能擺脫仇恨之人,是沒有智慧可言的。
“弱者道之用”,這也是道的物質基礎決定的。我們前麵論證過,“道之為物,是為量子”,量子何物?微粒與波,你能對它用強嗎?不能。所以我們為什麽對老子的道有這麽多的興趣,是因為它有實證科學的基礎,是可以印證的,不是虛無的。孔孟之道說得再好聽,共產主義藍圖,公平正義,普世價值看起來再怎麽漂亮,都是空想,沒有基礎,空中樓閣,實現不了。
再回到護道之頭號大寶,看看它到底有什麽用。其實其用處隻有一條:“慈故能勇”。護道首先得勇;不勇,見事就躲還護什麽道?有不少人認為老子是消極避世,看看這裏哪裏有消極的成分?!老子不但不消極,相反是個頭號積極分子,消極之說是不懂老子!
“慈故能勇”,是說勇以慈為根,真正的勇敢是從慈愛中來的。為什麽這樣說?人能舍身喂鷹嗎?佛陀能,因為他大慈大悲。人明知道要被釘上十字架,能躲而不躲嗎?耶穌能,因為他有大愛。
有人說這些都是大人物,沒有代表性。那好,我們就拿小女子來說事。一般女人相對男人來說膽小怕事,這誰都知道。但是你在一個弱女子麵前欺負她的孩子看一看,有膽你就試試!別來怪老幾沒有警告你:母親的勇天下第一!為什麽?沒有什麽能超過母親對孩子的愛,勇從愛中來。
所以老子說:“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因為慈能勇,以慈戰則必勝,以慈守則穩固;天要救助誰,就用慈來保護他。反過來引申一下,在老子看來,天要滅誰,就用恨狠來充滿他;也就是耶穌說的“心裏剛硬”之人,不能承恩蒙救。強盜貌似凶惡剛猛,因為其根於仇恨,其實骨子縫裏充滿害怕,不足為懼。以強盜邏輯治理國家,如中國政府,處處維穩,不是恐懼又是為了什麽?同樣美國以強盜邏輯對待其它國家,結果而來的反恐戰爭難道不是出於害怕?可見慈是和平的鑰匙,恨是世界的亂源。(管理一個網站是同樣道理。一個網站縱容煽動仇恨,最後的結果隻能是損害自己,損害不了網客,大不了一走了之。因有無聊之人,多說幾句無聊廢話。)
下麵該說護道的第二號法寶:儉。它的作用是“能廣”。因為道大無所不包,所以必須得能廣播,這就是儉的作用,“萬裏長征的播種機”,必不可少。儉是慈的延伸,是個效率,資源的概念,對君主來說,就是要重視效率,珍惜資源。“儉故能廣”,另一方麵,是說要檢點,節儉,不能貪腐浪費,這就是對下的慈;否則就不能廣得人心,地域不廣,江山不固。這個可以延伸到各個方麵,比較簡單,限於篇幅,不多談。
比較難理解的是護道的第三號法寶:“不敢為天下先”,容易誤解;其實它的原理還是“弱者道之用”,更深裏說是無為的作用。
“不敢為天下先”經常容易被理解為消極,不思進取,這是用單向思維的結果。其實老子看問題是全方位的或者是多方位的,至少是包括正反兩個方麵的。以功利角度談論什麽切入點來理解老子,是徹底走偏了。“不敢為天下先”與六十六章中的“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七十章的:“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是謂配天,古之極也。”(善於指揮之人不逞勇武,善於作戰之人不動怒氣,善於勝敵之人不戰而能屈人之兵,善於用人之人總是甘於居人之下來為人服務;這些就是所謂的不爭的品德,就是所謂的善於用人,就是所謂的能與天道配合--這才是自古以來的極高境界),等等都是一樣的思想。這裏麵有幾個方麵:我們以前講過,“先”以“後”為本,貴以賤為根,沒有後就不能有先。具體點說,就是隻有當過士兵的人,才能當軍官,不能做“直升飛機”;隻有服務過別人的人,才配接受別人的服務;隻有願為人民服務的人,才配人民為其服務等等。用王弼的比喻就是,樹葉長得再高再好,都是底下根的功勞。“不敢為天下先”的另一層意思比較明顯,那就是“功成不居”,這個以後要專門討論,此處不多談。隻是提醒大家從第三條看,對比一下江澤民“三個代表”的“先”進性,就知道是完全背道的。
可以看出來,“不敢為天下先”是個有效性原則,並非不思進取,而是有效的進取;隻有有效,才能節儉;而節儉是慈的延伸;所以“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這裏的遞進一二三實際上都是歸於慈,歸於一。而慈又是德,“道生之,德蓄之”,也就是說慈是展現道的存在。有人問什麽叫一元邏輯,一以貫之,這就是一元邏輯。
值得重視的是老子這句話:“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用王弼的話說是“舍本逐末”。可見從老子那個時代起,人類都在“舍本逐末”,寧給樹葉噴綠漆,不管樹根是死活。在老子看來,人類這樣做,是取死之道。
常聽人家說人類要毀壞地球如何如何,在老子看來,那是在做夢。這個世界是“人法地” 不是“地法人”,是人要遵守地的法則,人要跟在地球後麵,“不敢為地球先”。現在人類高高在上,藐視地球,索取無度。在老子看來,人類這樣做,也是取死之道。人類在毀壞地球以前,早就自己滅亡了。如果人類還不改邪歸道,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早晚是要完蛋的。看不到這一點的,是不懂科學即將帶來的危險。隨便舉個例子,咱也不說現有的生化核武器毀滅人類多少遍的事,就說說“高雅”一點的,有一天你麵前站著一個外表聲音跟你一模一樣,而裏麵全是金屬橡膠和芯片的人你怎麽辦?笑?“他”要占你老婆強你房取完你銀行裏的存款看你還笑得出來?!好,就算你能像那位女星找到開關,對付克隆的你怎麽辦?好了,說多了晚上做惡夢就不慈了。
最後在這裏我們可以將老子“用弱”的“實踐論”跟毛澤東的“用弱” 的“實踐論”做一下比較,看看他們的異同。老子“用弱”,老毛“用弱”,甚至連薄熙來也知道“用弱”,所以在弱勢人群裏麵他們有或者曾經有許多擁護者,這是他們相同的地方。
不同的地方是,老子主張的是對待量子的方式,“一弱到底”,全麵是弱。“天將救之,以慈衛之”,用弱力(慈愛)對弱者,並不將強者弄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僅僅是“損有餘”的富人,用於救助貧窮的弱者而已。老子不主張用強,也是由他的認識論“反者道之動”決定的。物極必反,用強必然有強力反彈,結果是損了“有餘”的富人,並不能補了不足的窮人。
老毛也“用弱”,是“用弱滅強”,是利用“不足”的弱者貧民的力量來滅“有餘”富人的強,結果固然是強者變弱滅亡,同時弱者更弱,大家同弱。既然沒有了“有餘”,哪裏還能有什麽東西來補“不足”呢?共產主義的問題,從老子這裏看得是清清楚楚。老毛“用弱滅強”能一時成功,也是他在“滅強”時,“用弱力”,借力打力的道行高深的結果。什麽聯係群眾,統一戰線,紅衛兵等等,都是“用弱”的手段,這是其合道的一麵。毛成功後由慈轉惡,也就沒有了“用弱”的可能,“舍慈且勇”,坑害同事,“舍儉且廣”,糧食用來輸出革命,餓死民眾無數;“舍後且先”,將自身置於國家和他自己的黨之上。所以老子說:“死矣! “獨夫民賊 ”!
至於薄熙來那一套比起老毛,都差的遠,方向上“用弱”,力度上一味用強,“反者道之動”,“舍後且先”,造成反彈。更不用說他把自己的弱當強,放縱老婆和孩子胡鬧,被人家給用了弱,如此背道,不死才怪!所以今日的左派,把希望寄托在毛薄那一套所謂的理想上麵,注定是空想,感情用事,一廂情願,不智如此,吾複何言?
有人會說依你看怎麽辦?老幾沒招,老子有:就是“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一慈要扶弱,不要總把眼睛盯在上麵,不要隨黨起舞,慈能勇,自然知道合理抗爭,為誰抗爭。要為毒食品抗爭,為無理拆遷抗爭,為井下礦工的生命抗爭,不為濫用職權不為體製內失寵的權貴抗爭。這樣才會讓社會拋棄不平等的精英概念,重視每一個生命,這就是儉,儉了就沒人敢多吃多占,何必反貪? 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要承擔自己公民的責任,服務社會,不要想著搶在別人前麵等天上掉餡餅。老子是這樣說的,聽不聽在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