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落魄”數學家張益唐看華人在美國逆襲之路

來源: 卿雲 2013-09-05 09:04:4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76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卿雲 ] 在 2013-09-06 22:16:2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何三畏 撰文

 

  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立大學的華人數學家張益唐這段時間非常熱門。他在數學研究上取得了一個重大突破,有多重大呢?我也說不清楚,隻知道這個突破大到讓所有搞數學和不搞數學的人都羨慕嫉妒恨。我從媒體上看到的描述是這樣的:它是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證明,這個猜想是古希臘時候的數學家歐幾裏得提出來的,幾千來沒有人能夠證明它。張益唐在這個猜想的證明上前進了一大步,幾乎證明了它,雖然還沒有完全證明。他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個素數對相差都小於7000萬”,相當於把大海撈針的難度縮小到遊泳池撈針。老張把他的證明發給了數學界的最高刊物《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編輯們隻用了一個月時間就決定接受了他的文章,通常這個刊物的審稿時間 是24個月到幾年 – 呃,據說嚴肅刊物都這樣的。然後就是一夜成名了,各種媒體專業的如《自然》非專業的如《紐約時報》大幅報道,各個著名大學如哈佛、哥倫比亞紛紛邀請他講座,一些相幹不相幹的人等也出來八卦。我也很高興,雖然我對數學一竅不通,但同是華人,足夠讓我高興了。還有呢

  -----

  現在我開始八卦。

  老張

  是 我學長—

  嗬嗬,是真的,我們都從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度大學(Purdue University) 畢業。不過他1985年從北京到普度大學數學係讀博士的時候我仍然在中國,那時候我剛一歲。我到普度大學讀室內設計本科的時候老張早就離開了。自然我不認識他,他更不認識我。如果老張成名早的話我也會認識他,比如普度另一個學長很有名氣的鄧稼先,物理係博士,我就認識,是中國的兩彈元勳,當然他不認識我。老張原來是北京大學數學係78級的高材生, 不管哪個學校的78級似乎都是個很牛的年級,北大數學係的78級更是牛人輩出,老張又是78級裏的尖子,自然是

  大牛了。老張1985年來普度大學數學係讀

  博士,導師叫莫宗堅,是原籍台灣的數學家。老張的博士讀了7年,嗯,7年,很恐怖吧?我在普度時候有數學係的朋友,聽他說過數學係博士讀7年再正常不過,8年也有,

  唉,沒辦法,數學太難了。老張當時選得課題是“雅可比猜想”,這個名字我聽了幾遍也記不住,現在還是從別人的文章裏抄來的。這也是他導師研究的方向,我在普度時候就聽數學係的朋友說起過,上周我們係莫教授宣稱他解決了“雅克比猜想”!我問什麽是“雅克比猜”?朋友說就是一個很難的難題,能解決的話不亞於獲諾貝爾獎。我肅然起敬,我們學校曆史上也隻有一個化學係的教授得過諾貝爾獎。朋友接著笑說,“不過聽莫教授的學生說,過去這些年莫教授已經宣稱過好幾次了”。老張花了7年時間,畢業前也認為自己證明了這個“雅克比猜想”,準備答辯發論文了,忽然發現自己證明過程中用到的一個推理,這個推理是自己的導師莫教授證明過的,現在發現莫教授的當初的證明是錯的!老張的沮喪可想而知,7年心血付之東流。我不知道莫教授當時是什麽反應,後來有傳聞老張跟導師關係並不和睦不知道跟這有沒有關係。最後老張還是拿到了博士學位,畢竟答辯是對能力的肯定,不一定要求必須出成果。但是老張自己選擇論文不發表,是他要求完美的性格使然。

  然後老張開始找工作。隻有學位,沒有文章發表,甚至連導師的推薦信都沒有,據說在他們的領域裏是很難找到位置,連博士後的位置也難找。當然那個年代博士後也不象現在這麽普遍。老張把所有的家當裝在汽車的後備箱裏,開著車一個接一個大學試講,但是最終也沒找到一個教職,對於搞純數學的人,學術這條路似乎走到頭了。後來怎麽樣沒人確切知道,聽說老張在紐約的中餐館裏做過幫工,送過一段時間外賣,也做過臨時會計,後來在一家賽百味(Subway)餐館工作了一段時間,

  這家餐館是老張一位學化學的北大校友開的,他請老張來管理餐館,這樣老張就有固定的收入,還有時間研究自己喜歡的數學。到了1999年,又是老張北大的同學,這次是數學係的幾個同學,都已經在美國各個大學有教職了,他們跟老張失去聯係很久了,輾轉找到老張,其中一位幫老張在自己的大學裏找了一個“講師(Lecturer)”的職位,就是新罕布什爾州立大學。什麽是“講師(lecturer)”呢?就是大學裏隻教課,不做研究的教師,不能算教授(professor),當然也沒有機會升到終身教授(Non-Tenure Track)。從收入上講也比tenure-track的教授們要少,更重要的是工作沒有保障,因為講師(Lecturer)是合同製的,不像教授,一旦拿到tenure (終身教授)就不用擔心丟工作。怎麽說呢,對學術圈的人來說,這個似乎隻能算外圍,還沒真正回到圈子裏。但是對老張來說似乎足夠了,不管怎麽樣回到了自己的領域,有了固定收入,還可以參加係裏每周一次的研討會,這對他了解學科的前沿進展很有幫助。老張在這裏一呆就是十幾年,直到今年,他解決了這個“孿生素數猜想”一舉成名。然後數學界的人就奇怪,這個人是誰?從前沒聽說過。也難怪,這麽多年老張一共就發表過兩篇文章,還包括最近這篇《數學年刊》上的文章。一些早年認識老張的人都幾乎把他忘了,以為他已經早退出數學界了。事實上老張一些同學確實轉了其他專業,收入高生活也不錯。以老張的才智轉學計算機或金融的話,也應該有很高收入。在中國留學生網站上,就有些人評論說,很敬佩老張,但是不羨慕他,畢竟清苦幾十年的生活不是每個人都能過的。

  老張出名後沒幾天,他的導師普度的莫教授寫了一篇文章《張益唐在普度的日子》放在普度大學的網頁上。莫教授寫到,當年他跟哈佛、哥倫比亞以及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幾位數學教授去中國講學,老張和其他幾個中國學生是他從中國帶回普度的。當時人們對中國了解很少,他說服係裏接受了這些中國學生,並一一推薦給不同教授,老張是唯一一個師從他的。後來這些中國學生也沒又一個讓他失望。莫教授回憶說老張的中國古典文學素養不錯,他們在一起有時候談論古文。老張還做過中國學生會的主席,不知道那個年代的中國學生會是什麽樣子,我在普度的時候中國學生會主要負責每年春節中秋組織中國學生開晚會還有就是中國領導人到訪的時候召集大家坐免費大巴去列隊歡迎就是你在電視上看到的拿著小紅旗揮舞的那種,然後每人發二十美金補貼。老張當時選題“雅克比猜想”莫教授有些意外,因為這個題目太難了。但是最後老張做得不錯。莫教授還提到他後悔當年畢業時沒有幫老張找一個工作,多年來老張也沒回來向他要過推薦信。但是他馬上解釋了當時是“終身教授”製度剛興起的時候,雖然他幫以前的學生找了工作,但是新製度下大家都要自己找工作而不是導師幫忙找

  --- 他也是這麽告訴老張的。莫教授接著說,如果當年幫他找了個工作,“誰知道到底是不是個好事情呢?”“他有個不羈的靈魂,無法忍受按部就班職稱晉升的束縛”,莫教授這樣解釋。莫教授在文章最後用一個章節寫到,他的早年關於關於“雅克比猜想”工作得到了某某、某某和某某的承認,如果誰對他的成果有質疑歡迎寫文章指出。莫教授為什麽在寫老張的文章裏提這個,不有點奇怪嗎?

  好像沒人確切知道老張跟莫教授之間發生了什麽,也沒看到老張怎麽說這件事,但影響是明顯的,在推薦信製度下跟導師鬧翻了的老張幾十年來被排斥在學術圈外,連生活也幾乎潦倒。莫教授的文章也證實了心高氣傲的老張從此再沒找莫教授要推薦信。曾有傳說老張一直單身,考慮到他多年朝不保夕的經濟狀況這也不奇怪。實際上老張自己說結婚了,隻是夫人遠在加州工作,在美國這個重家庭的社會裏也跟單身差不多了。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一直有人在想方設法幫他,說明老張除了自己有才氣值得幫助之外,為人也肯定不錯。出名之後老張也沒提起過去的事情,倒是莫教授及時寫了篇文章以正視聽,這本身多少說明一點問題。有個網站叫“評價我的教授(ratemyprofessor.com)”,是各個學校的學生評論自己的教授的,老張的學生們對他的評價相當不錯,有人八卦說有女生對老張好感,這我不太信,畢竟老張五十幾歲了,他教的那些學生不過二十歲左右吧。老張也有過回國工作的機會,當年畢業後在美國找不到教職的時候,北大丁石孫教授曾邀請他回國,由於一些原因老張謝絕了。再就是最近清華邀請老張回去,嗬嗬清華又來摘桃子,聽說老張也同樣原因謝絕了。

  老張說他自己很幸運,因為他堅持下來了,還很幸運是在美國這個環境,可以比較容易解決溫飽問題,才有條件堅持自己的愛好,最後還幸運地解決了一個數千年的難題從而得到舉世公認。我覺得他雖然自謙,說的也有道理。不過還有一點他沒說到,我覺得他很幸運學的是數學,離開校園甚至在餐館打工之餘隻要有紙和筆就能研究數學。數學有客觀的標準,就說這個“孿生素數猜想”,解決了就是解決了,馬上就可以得到廣泛認可。如果他學的是藝術比如畫畫,評價標準恐怕就沒那麽客觀,圈內的大家故意排斥你的話,那麽就很有可能就多了一個離世多年以後作品才被認可的畫家。如果他學的是物理、化學、生物呢?離開學術圈,離開實驗室,他連堅持這點愛好的條件都沒有了,那麽多年之後他的導師也沒必要再寫篇文章回憶他的普度生活了。

  有沒有不幸運的呢? 我在普度讀書時候認識一個國內某中央級民樂團的古箏演奏家,多年前來美國,在普度校園附近開了一個發廊,收入還行,至於專業上的機會呢,她每年都在中國學生會的春節晚會上彈古箏。紐約時代廣場上畫肖像畫的幾乎都是中國人,據說也大都是國內一流美術院校出來的,陳逸飛也在這裏畫過。譚盾好像也在地鐵裏拉過小提琴。餐館裏 更是藏龍臥虎,有些留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又種種原因不能回國就送外賣或在廚房幫工。

  網上看來的,國內某大學少年班的天才生,到加拿大留學數年拿到博士學位,但是冷門專業,找不到工作。無奈又花幾年修了另外一個專業的博士,可是到他畢業時過境遷,這個專業的工作也不好找了。心灰意冷,四十幾歲的他在溫哥華自殺。另有國內某大學高材生,在美國名校博士畢業,本來在美國已經有不錯的位置,又想有更大發展攜全家海歸國內另一名校,不料事業生活全不如當初預想那麽順利,壓力之下跳樓自殺,隻有三十多歲。當然這些都是極端的例子了。畢竟逆襲成功者太少了。

所有跟帖: 

讀著想起哈金的小說《A FREE LIFE》裏的人物,不勝感慨。謝謝分享好文。 -bymyheart- 給 bymyheart 發送悄悄話 bymyheart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3 postreply 10:30:49

這樣的苦行憎也就我們那個年代和文革前才有。現在都奔錢程。。。 -莊文雅- 給 莊文雅 發送悄悄話 莊文雅 的博客首頁 (103 bytes) () 09/05/2013 postreply 13:20:55

陳景潤那時也是沒有愛情的顧慮,才有成果奔出。這樣的苦行僧,現在很難找。好故事。 -茅斌騷客- 給 茅斌騷客 發送悄悄話 茅斌騷客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05/2013 postreply 18:40:16

“他有個不羈的靈魂,無法忍受按部就班職稱晉升的束縛” -Yuan- 給 Yuan 發送悄悄話 Yuan 的博客首頁 (11 bytes) () 09/05/2013 postreply 21:24: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