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至上,《小時代》裏的中國 (zt)

來源: v5 2013-09-04 19:49:2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8022 bytes)
NEW YORK TIMES
物質至上,《小時代》裏的中國
SHEILA MELVIN 2013年09月05日
關於四個上海學生追求奢華生活的電影《小時代2》,在中國引發爭議。
China Lion Film
關於四個上海學生追求奢華生活的電影《小時代2》,在中國引發爭議。

北京——今年夏天,在西方進口大片(如《侏羅紀公園3D版》[Jurassic Park 3D]、《怪獸大學》[Monsters University]、《環太平洋》[Pacific Rim])通常會斬獲巨額票房的季節,兩部中國國產電影出人意料地過關斬將,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冠軍。這兩部影片講述的是上海一所大學裏,四個醉心時尚的閨蜜的故事。
根據電影行業研究機構藝恩谘詢的數據,其中的第一部《小時代1》於今年6月底在中國公映時,首周即獲得超過4300萬美元(約合2.63億元人民幣)的票房,擊敗了《超人:鋼鐵之軀》(Man of Steel)。其續集《小時代2》於今年8月8日公映後,前三周就獲得了超過4700萬美元的票房。(《小時代1》於7月在北美地區一些選定的市場上映,其續集已於周五在紐約上映。)以這樣的票房收入,這兩部電影在中國已經稱得上熱門大片了。
  • 查看大圖陳學冬(左)和楊冪在電影《小時代2》中的鏡頭。該片是《小時代》係列小說和影片的一部分,因為物質主義而飽受詬病,但在年輕粉絲中大獲追捧。
    China Lion Film
    陳學冬(左)和楊冪在電影《小時代2》中的鏡頭。該片是《小時代》係列小說和影片的一部分,因為物質主義而飽受詬病,但在年輕粉絲中大獲追捧。
  • 查看大圖電影《小時代》導演郭敬明
    Feng Li/Getty Images
    電影《小時代》導演郭敬明
然而,這兩部由初出茅廬的導演郭敬明,根據自己的暢銷係列小說拍攝的電影,在斬獲票房之外還產生了其他影響。這兩部電影也成了評論的焦點,反映了中國人對本國不斷發展的青年文化日益演變的看法。許多知名的中國文化評論人,對這兩部作品公然崇尚物質主義的態度感到憤怒。他們的憤怒遭到了出人意料的強烈反擊,反擊來自影片的許多年輕粉絲。
影評人把第一部形容成類似於《穿普拉達的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相遇混搭而成的東西,不過這部電影中並沒有性。中國影評人周黎明在《北京晚報》上抨擊《小時代》,隨後在中央電視台的脫口秀節目《海客談》(Crossover)露麵時,再次抨擊了《小時代》,他斥責影片中充斥著“極端的”拜金主義潛流和“惡俗的品味”。紐約的媒體學者朱影和弗朗西絲·希斯根(Frances Hisgen)在《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網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責了影片中“男性扭曲的自戀”,這篇文章在中國被廣泛地引用。
還有一些人迫不及待地站出來,為這部影片及其創作者辯護。《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稱郭敬明是“超人”,評論人騰繼萌在《海客談》發言時,盛讚《小時代》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人民日報》迅速加入混戰,拋出了三篇文章,對電影作出了觀點各異的評價,之後又發表了以批評為主的第四篇文章。
與此同時,郭敬明的粉絲和狂熱的追星族聯手,用數以萬計的指責網貼,淹沒了周黎明這樣的批評者。這些以年輕女性為主的粉絲還湧入影院觀影。
郭敬明說,“爭議比我預期的要大。”
他的書裏充斥著各種品牌的英文名字,比如Chanel和Gucci;還有惹人不滿的字句。(“我坐經濟艙會死的!”和“我恨北京!”)他的影片中不僅展示了特別設計的名牌產品,還包括同樣讓評論員惱火的對白,比如在《小時代1》裏,一對不走運的戀人之間的對白就是一個例子:
年輕男子說,“我並不是因為你從小就有寶馬車接送而喜歡你,也不是因為你的LV包包而喜歡你,更不是因為你送了我D&G的靴子而喜歡你。就算你沒有一分錢,我也喜歡你。”
女子回答道:“別幼稚了,沒有物質的愛情就是一盤散沙。”
戲劇及電影導演陳士爭說,這部電影“就像植入式商業廣告”。不過,“郭敬明是中國年輕人的一個品牌”。陳士爭拍攝過的影片包括中國版的《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
郭敬明的電影突顯出,政府長期推行的政策所催生的社會和經濟轉變,對文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這種轉變就是中國城市化舉措的成功。城市化舉措已經把中國的城鎮人口比例從1979年的19%,增加到了目前的53%。這種轉變創造了一個規模巨大的新群體,他們的消費水平能負擔得起去電影院看電影這樣的文化體驗。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有1.3萬多塊電影銀幕,2012年,銀幕數量還在以每天10.5塊的速度增加。人口構成的變化,導致電影人和其他文化內容提供者開始迎合這些“新都市人”的品味,他們的品味往往與在大城市長期居住的居民不同。
《小時代》係列電影還反映出,財富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成為價值的衡量標準。許多涉及《小時代》的文章指出了郭敬明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的排名,而且字裏行間毫無嘲諷的意味——他在2011年的榜單上位居榜首,在2012年位列第四。
陳士爭說,“所有東西都由錢來衡量。三十年前,我們有意識形態,可是現在,人們伴隨著物質主義長大。對他們來說,隻有消費文化是有價值的。也許有一天,他們會回歸生活的本義。”
按照陳士爭的觀點,《小時代》引發的大部分爭議,都源於青年文化在中國相對較新的狀態。“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對待它,”他說。“中國正在追趕全球其他國家。中國大約有4.5億人口的年齡低於25歲,而中國觀影群體的平均年齡是21.2歲,考慮到這些原因,追趕很可能是飛速的。”
現年30歲的郭敬明似乎占據了理解新都市人的理想位置,因為他也是一名新都市人。他出生在四川自貢的一個中產家庭,2001年,他贏得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冠軍,並來到上海。他上了大學,在課餘時間寫了一部小說。他的作品《幻城》賣出了150多萬冊。2004年,還是學生的郭敬明接著出版了第二部小說,上市的第一個月,這部小說就賣出了60萬冊。
然而,醜聞爆發了,他被指控剽竊。2006年,一家法院判決,他的第二本書在情節和其他方麵與另一名作者的作品相似,並責令郭敬明支付賠償。他支付了賠款,並受到中國媒體的嚴厲指責,然而他既沒有道歉,也沒有承認錯誤。
不過,這起事件幾乎沒讓他的事業受到絲毫損害。他2007年出版的小說在上市的頭十天裏就賣出了100萬冊,這本小說寫的是一名懷孕的高中女生自殺的故事。郭敬明後來撰寫了由三本書組成的《小時代》係列作品;成了長江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創辦了一本雜誌,用來刊登其他年輕小說家的作品。今天,他經營著一個橫跨出版業和娛樂業的帝國,囊括了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和《最幻想》、《最小說》、《最漫畫》雜誌。“最”(ZUI)代表著“熱情”(zestful)、“獨特”(unique)、“理想”(ideal)。
郭敬明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部電影會引發如此多的爭論。不過,每個人都能就這件事情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情況不錯。”
企鵝出版集團北亞區董事總經理周海倫(Jo Lu*****y)曾與郭敬明合作過幾個項目,她說,“拍攝這些影片需要極大的勇氣。”她還說,“並不能確定它們不會受到審查。”她指的是這兩部影片。“在中國,沒有什麽選擇是容易的。所有事都有風險。”
郭敬明說,他研究了對他的電影製作“實際上有益的評論”,不過,他補充說,“說到《小時代》這部作品本身,我覺得我會堅持自己的理念。不管怎麽說,我是最了解《小時代》的人。”
爭論還沒有結束,因為《小時代3》將在明年上映。
翻譯:張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