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譯道德經(六)

試譯道德經(六)

老幾

第五十二章
1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2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3 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
4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5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6 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譯文
1 天下萬物有起始,以道為天下之母。
2既然道為萬物之母, 曉悟道之理,就能通曉萬物。
3 既然萬物為道所生,遵守道的規則,就不會有危險。
4 塞住感官,關閉門戶,就能終身不被動。敞開感官,憑感覺行事,就會終身麻煩不斷。
5 觀察入微叫“明”,堅守柔弱叫強。
6 用道的智慧之光,使人恢複其“明”(見微知著,筆者注),就不會遭殃。這就是為什麽要經常習“道”(的原因)。

解釋

原翻譯完全不得要領。這章是說明為什麽要學“道”, 是非常重要的一章,本來可以再往前一點講。

古人以觀為學,開的是“照相”館。道法自然,沒有推導過程,顯示不出邏輯,隻能比喻(不僅在中國,在早期西方也一樣,比如伊索寓言)。這在傳承上無疑是個缺陷。後輩 學習就隻能猜,說得好聽點叫“悟”。悟有好有壞,這是國學顯得幼稚的一麵。悟性從何而來?無非是豐富的人生的經曆經驗領悟,或者是對自然的準確知識。閱曆,科學至少得其一,否則看古典有如盲人騎瞎馬,迷路不自知。所以喜歡國學的人以老家夥居多。

這裏的“母”“子”是比喻因果關係,解釋不清就等於胡說。

在老子看來道是宇宙之法,就像牛頓定律是力學之法,歐姆定律是電學之法一樣(當然老子是不知道牛頓歐姆為何物,不解釋一下人家會以為筆者認為老子是個神人)。“少則得,多則惑”,與其拚命做習題,不如悉心研原理。所謂一法通, 萬法通是也。見小曰明,見微知著。感官騙人,至死不悟。避險有法,智慧無敵。悉心求道,守弱是強。

見小曰明,是要我們觀察入微,見微知著。學習道德經也是如此,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守柔曰強”岐意比較多,大多解釋都是似是而非。可能主要解釋者都是君子,理解不了爭鬥的實際情況。比如兩人打架,首先要護檔,然後是護頭,檔中一腳就玩完,頭中重拳就發懵,無法再戰。守檔, 頭就是守柔。武林高手守練門,就是守柔。傳說中的金鍾罩,找不到練門就沒有辦法破。官渡之戰,袁紹不重視守糧倉這個“柔”,結果就敗給了原比其兵少的曹操。所以 “守柔曰強”強調的是立於不敗之地。

侃侃說了柔是變化著的事實,這個變說得好。這一句要和“柔弱勝剛強”聯係起來理解,所以老子是不主張用強的。其實變也有不變,這個不變就是每時每刻變著的那個“柔”。再用“反者道之動來”看,全“柔”了,就又不是“柔”了。比如傳說中的高手,你一拳打過去,如中棉絮,全不著力。

這些比較虛,說些實的例子。對一個國家來說,專政機構官員是強,老百姓是柔;對百姓來說,政治道德主義法律公平正義(盡管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是強,柴米油鹽是柔。毛太祖是用強不守柔,結果導致國家頻於崩潰。這一點林彪老鄧看得清,所以鄧上台就是守柔,不講主義,隻抓老鼠,國家馬上就富裕。問題是富裕以後道德法律公平正義都沒有了,強變“柔”了。沒辦法,隻好把一切被搞的灰頭灰臉的老祖宗請出來,大辦孔子學院。簡單一句話,當權者無道不主動用“道”,最後被情勢所逼,為了維持統治,也得延著“道”走。百姓的作用是造勢,逼當權者走“道”。

襲,通假字,同習。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兌是口,與門合起來表示感官,是要我們不要受感官的欺騙誘惑(這一點老子專門有論述)。張寶勝王林之類的騙子,手段低劣卻屢試不爽,難道不是利用人們感官行騙?不是 “開其兌,濟其事,”的結果?!

在老子看來,眼見不為實, 耳聽不為真。隻憑感覺,不習“道”理,隻能“終身不救”。由此看來,今天有些人知識雖多,“多則惑”,對人生的道理,反倒不如古人的“少則得”。

 

附原文原譯文及鏈接

第五十二章

1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2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3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4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5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6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譯文

1 世界有一個開始,那開始的,就是世界的母親。

2 既曉得有一位母親,就知道我們是兒子。

3 既知道我們是兒子,就應當回歸守候母親。若能這樣,縱然身體消失,依舊安然無恙。

4 塞住通達的感官,關閉認識的門戶,你就終身不會有勞苦愁煩。敞開你的通達感官,極盡 你的聰明能事,你便終生不能得救了。

5 能見著精微才叫明亮,能持守柔順才叫強壯。

6 藉著大道灑下的光亮,復歸其光明之中,就不會留下身後的禍殃了。這就是承襲永恆、得 著永生的意思。

Link: http://web2.tcssh.tc.edu.tw/school/guowenke/books/new_page_1.htm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