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代》與“大時代”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3-08-15 12:26: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0685 bytes)

《小時代》與“大時代”

來源:紅歌會網 | 作者:老石 | 

 

  最近,圍繞電影《小時代》褒貶不一,爭論得很熱鬧。趕巧,看到了著名文藝評論家肖鷹的一篇評論,產生了共鳴,引起了興趣。特別是他文章最後指出了“治標”與“治本”的問題:“批評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是治標之舉;要治本,必須反思大時代對青年作者成長的文化導向之誤”,更是抓住了郭敬明文化現象的要害。

 

  的確,沒有三十來年市場經濟瘋狂發展的這個“大時代”,哪會有郭敬明等人的“小時代”?這說明,馬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論斷仍是顛覆不破的真理。但遺憾的是,肖鷹寫出一句“要治本,必須反思大時代對青年作者成長的文化導向之誤”,便戛然而止。至於如何反思,就交給讀者自己去想了。

 

  於是,我就想了,覺得僅僅反思一下恐怕沒大用。在號稱特色社會主義的“大時代”裏,在承載著國家、民族未來的青年人裏麵,出現郭敬明這樣的現象,八成也不僅僅是“文化導向”問題。追問一句,這個大時代為何會有如此這般的文化導向呢?

 

  這裏我不能與肖鷹苟同的,是他“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的觀點。追根溯源,其實正是我們這個“大時代”,給“小時代的郭敬明”提供了足以讓其成長甚至“膨脹”的土壤、空氣和陽光。什麽山上開什麽花,什麽樹上結什麽果,這才是問題的本質所在。所以,應該公允地說,不是什麽郭敬明的“小時代”遮蔽了“大時代”,而恰恰是“大時代”蘊育和培植了郭敬明的“小時代”。

 

  評論中披露了郭敬明在抄襲行為被法院認定官司敗訴的背景下,“由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王蒙和一位活躍批評家兼北大教授聯名推薦”,被中國作協隆重邀請為會員,肖鷹認為這是“伴隨著市場追捧”的情況下,“文學界的權威力量對郭敬明不負責任的追捧”。

 

  可是,放開眼界看一看,這在中國文壇是罕見的個例嗎?這值得大驚小怪嗎?須知,文學“大家”、“前輩”王蒙先生,早在20年前就以《躲避崇高》(1993年第一期《讀書》雜誌)的“雄文”吹響了特色時代“玩文學”的集結號,在他自己經曆了從革命——嚴肅——崇高到中庸——寬容乃至令人驚詫的犬儒思想演變之後,怎能不讚賞和舉薦郭敬明這樣“新時代”的後起之秀呢?

 

  更何況,文學藝術的發展從90年代起,就已經把革命、嚴肅、崇高通過去政治化、去社會化而逐漸地被邊緣化、廢棄化了。反之,商業化、娛樂化、低俗化早已成為如今“大時代”文化意識形態洶湧澎湃的主潮。僅以今年的暑假檔期為例,不僅有電影院線火爆的《小時代》力壓“群雄”創造了票房奇跡,而且還有青春偶像電視劇《愛情公寓》風靡各大衛視頻道,把放暑假的青少年吸引在電視機前哈哈大笑,由此創下了收視率的新高。

 

  那麽,在“欲望放縱的消費主義和抵製教育的反智主義在20世紀末期以來的合流”(肖鷹語)鐵律下,你讓廣大的青少年看什麽、喜歡什麽呢?你又讓在商業大潮中求生存和發展的80後郭敬明們何去何從?整個社會都利欲熏心、物欲橫流,他在電影《小時代》裏宣揚的拜金主義、炫富、自戀等等不正是對當下社會的如實反映嗎?

 

  再說了,著名大作家莫言在被西方意識形態權威機構青睞,“榮獲”諾貝爾獎之前,不是由於出版《生死疲勞》等惡毒調侃曆次革命運動,極力醜化共產黨的領導,文字粗俗,格調低下,而早就在文壇上大紅大紫,並且已經是中國作協副主席了嗎?更何況,他在獲得諾獎之後,不是還得到了李長春代表我黨中央的賀電嗎?

 

  莫言被“不負責任的追捧”在先,郭敬明被“不負責任的追捧”在後,難道光批評和苛求這位“年輕才俊”“技藝低劣、思想醜陋”等等,不是罔顧社會現實而有失公道嗎?

 

  郭敬明作為特色社會“大時代”裏誕生成長的文學青年,他的價值觀與特色社會渾然天成,才是他鶴立雞群,取得如此成功的訣竅。他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也必然會“放縱消費主義和抵製教育的反智主義”,進而得到文化消費市場和很多青少年觀眾的認同,否者他就不會以《小時代》係列稱雄影壇。今年三月底,我被女兒硬拉去看叫座不叫好的《泰囧》,就親眼目睹同一檔期的《秋瑾》,還有雷鋒的兩部影片完全被冷落在一旁,很少有人問津,十分鮮明地佐證了多年來“躲避崇高”的社會效果,把不知趣的“主旋律”作品邊緣化的真實狀況。

 

  現在特別吊詭的是,明明是蠻荒的田地理應瘋長野草、荊棘,卻偏偏有人疾呼必須要長出喬木和鮮花。甚至有人明明知道荒野不能長喬木和鮮花,他其實也不喜歡喬木和鮮花,卻偏要裝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樣子,悲天憫人,憤世嫉俗,頻頻出來大事說教,以此證明他公知的良心和對社會的責任。豈不知,正如魯迅所說,“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至於肖鷹的評論文章,寫得很好,頗有見地,由於是發表在主流媒體上的,對要害問題點到為止,也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還是對他這篇評論給以充分的肯定。

 

  

 

  附轉帖

 

  電影《小時代》背後的大時代

 

  2013-07-25 11:41 《東方早報》 肖鷹

 

 

 

  在這個夏季,由青年作家郭敬明執導、據其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小時代》毫無懸念地火了。在這部電影引起的諸多爭論中,有一篇題為《小時代和大時代》的文章預警式地批評說:“今天,充斥耳目的如果都是《小時代》們,或者因為票房有利可圖,就無條件地縱容《小時代2》、《小時代3》的出現,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引導社會思潮,小時代、小世界、小格局遮蔽甚至替代大時代、大世界、大格局,個人或者小團體的資本運作或許成功了,但是一個時代的人文建設和傳播卻失控了。”

  對上述批評,郭敬明在媒體公開以“它能激起討論的欲望,我覺得這是很了不起的事”來回應。這就是說,一些主流媒體鄭重其事、苦口婆心的批評,在善於營銷的郭敬明那裏,都化成了求之不得的“激起討論的欲望”的“很了不起的事”。

  的確如一些媒體所批評的,電影《小時代》的問題,是突出而嚴重的。

  在《小時代》中,四位女大學生出身殊異,卻都以時尚雜誌為“人生導師”,追求名牌時裝,愛戀強勢帥氣的男性。《小時代》讓這四位女生表達這樣一個共同幻想:做女人的最高夢想就是依身於一位集權勢、財富和帥氣為一身的“成功男人”。電影男主角、時尚雜誌《ME》的主編宮洺,就是這樣一個成功男人。宮洺的首次出場是:他從豪車出來,用標準男模特的身材,秀出的是仿佛執掌秘密財富帝國的黑幫首領的氣勢,在他不可一世的身影背後,是前往求職的林蕭為這個成功男人的“魅力”所徹底震懾的身姿。

  因為崇拜時尚雜誌《ME》,更因為被宮洺的“強勢男性魅力”震服,成功求得主編周末女助理職位的林蕭,為贏得這位男老板的認可,以甘受奴役的姿態傾心伺候這位以潔癖和怪戾向雇員炫示權力的老板。在林蕭身上,導演讓觀眾看到的是女性在權力和財富麵前根本的卑賤,這種卑賤並沒有因為美麗而改變,相反女性的美麗是被當作奴役的內容附屬在女性身體上的。

  郭敬明向媒體表示,從中學時代拚力爭獲“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開始,他就不僅抱有“出人頭地”的夢想,而且非常早熟地對文學寫作具有明確的商業眼光。

  作為一個自覺而精明於商業寫作的“早熟作家”,郭敬明的寫作,自始至今存在三個方麵的問題:其一,過度仿襲;其二,物質崇拜;其三,病態自戀。在電影《小時代》中,這三點被集中表現出來了。電影中,那個可以在“一棵樹都不能移動的中心建立一座玻璃私人樓房”的《ME》雜誌主編宮洺和氣質非男非女、行為詭異的專欄作家周崇光,實際二位一體地表現著“郭敬明式的拜物和自戀”。

  郭敬明本人也公開承認他的拜物和自戀,而且強調這是他寫作和事業成功的主動力。電影《小時代》中有這樣一個鏡頭:正在應試助理的林蕭,因陡然見到霸氣淩人的年輕老板宮洺再次出現在眼前,外加高跟鞋不適,倉惶摔倒在地,這位在電影中被塑造為神一樣的成功男人用君主看奴婢一樣的眼神睇視趴在地上的林蕭,然後以雄視天下的姿態昂然而去。這就是郭敬明塑造的成功男人形象。

  從一個追求出人頭地的文學少年,成長為一個“做大了”的文學出版商,郭敬明的視野為什麽沒有與他的名氣和財富一起增長?

  郭敬明不僅過早地被書商定型打造為“青春文學”暢銷書作家,他自己也全身心投入文學消費市場的寫作。而且,伴隨市場追捧的,是文學界的權威力量對郭敬明不負責任的追捧。2006年5月,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被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抄襲成立,郭敬明和出版社須向被侵權作者賠償20萬元並公開道歉。但是,在郭敬明堅持“隻賠償,不道歉”的背景下,2007年9月,由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王蒙和一位活躍批評家兼北大教授聯名推薦,他被中國作協隆重邀請為會員。

  郭敬明今天能成為一個市場的“消費符號”,以他的“小時代”遮蔽“大時代”,顯而易見,是由於一個缺少文學理想堅守和寫作品質甄別的文壇,首先打造了這個“文學奇才”,而當下的國內文化消費市場則無度放大了這個“文學奇才”,使之成為一個永遠不會長大的“青春消費符號”。準確講,是欲望放縱的消費主義和抵製教育的反智主義在20世紀末期以來的合流,打造了郭敬明式的“超級消費符號”,同時也賦予它對道義價值的“免疫力”和對文化批評的抗拒力。

  今天,麵對一切批評都被其當做營銷“正能量”的“郭敬明”,應當反思的是,我們的大時代中究竟為什麽會有“小時代的郭敬明”成長的土壤。其實,在一個正常的市場經濟社會,《小時代》這樣的電影出現,是自然的,因為市場經濟本身是鼓勵欲望、鼓勵幻想,並以之為發展動力的。我們現在麵對的真正問題是,《小時代》為什麽並不“小”,而是無限膨脹,乃至於主流媒體發出擔憂“小時代遮蔽大時代”的呼聲。麵對郭敬明的《小時代》,真正要檢討的是,一個明擺著技藝低劣、思想醜陋的電影,為什麽在這個大時代爆發出漫天“火花”。  批評郭敬明的電影《小時代》是治標之舉;要治本,必須反思大時代對青年作者成長的文化導向之誤。(作者係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