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類的曆史有幾十萬年,但第一批典籍出現的時間大致就在那幾百年間。其實不是因為那時間突然出現了很多聖人,原因很簡單,就是書寫文字正好在那個時段成熟可以實用了。所以,道德經與其說是老子創作的,更大的可能隻是某個人記錄整理的口頭代代相傳的東西。與其說是古人惜字如金,不如說是之前為了能全靠記憶流傳,不得不精簡,甚至要編成順口溜的形式,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就很有可能是口傳的“口訣”之類的東西。”
有一定道理。
“有幾個假設的前提,我覺得是站不住腳的:
1。老子(或道德經的作者)全知道道德經在說什麽:未必,他隻是靠記憶把認為應該是一類的東西,錄在一起;[有可能,經中有說]
2。經書應該是一個自洽的體係,其中邏輯不衝突:從所有的古代經書的形成過程和結果來看,這是不可能的。[小心慕容跟你急:-)]
3。每句話都有意義:這個作者自己都隻是相信,不能說出來。”[存疑?]
“對這些古籍,我更看重時間相近的古人的注釋,因為時間越近,人們相應有共同的思維方式和知識範圍。其中知識範圍是最重要的,因為思維方式我們可以模擬,知識範圍我們無法理解。古人的知識範圍狹小,而這正是他們互相理解的保證。古人說這些概念不需要解釋和定義,因為沒有其他,隻有一種意義,大家都知道。比如說“車”,我們今天要解釋是什麽車,什麽牌子等等。對西周人來說就是那種。以至於後來有人造出了不一樣的車,周天子都要厚著臉皮到東方來要。”
曆史老幾弱項,承教。
“等你把全部道德經譯順了,那就全部是一部後來的論文了。當然,這也是一件有趣的可以消磨時間的事。”
大家一起玩,玩到哪兒都算。關鍵是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