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寨,由“劫富”到“劫貧”

來源: v5 2013-07-16 20:28:5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733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v5 ] 在 2013-07-18 14:35:3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時尚
中國山寨,由“劫富”到“劫貧”
唐霜為紐約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3年07月17日
中國設計師劉清揚的個人品牌Chictopia因為辨識度強,山寨率很高。
Liu Qingy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國設計師劉清揚的個人品牌Chictopia因為辨識度強,山寨率很高。

不論我們是否願意麵對,在對於當代中國的描繪中,“山寨”都已然成為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詞匯。它對於中國生活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科技、建築、生活方式、意識形態……,無一不涉。美國《連線》雜誌就曾經做過一篇報道,記者探訪了上海火車站附近的手機市場,對當中的巨量山寨手機進行調查,驚歎之餘竟總結出了頗為樂觀的結論:中國人的山寨行為其實在客觀上也正革新著自己的科技水平,照這樣的步調下去,不出幾年就會趕英超美。處在這樣一個社會裏,人們對於山寨的態度變得曖昧不明。我們蔑視它,嘲笑它,又將它視為合理的本土文化構成,心安理得享受它帶來的廉價和便利。我們對山寨施以各種反諷的調侃,卻逃避嚴肅的批評,山寨既是發展產生的毒草,又理直氣壯地充當著通向發展的偏門和靈藥。
山寨浸染時尚業由來已久,經曆了由仿冒名牌到模仿小眾設計師的階段,尤其是山寨黑手伸至稚嫩的中國本土設計,就像寄生蟲攀附上了毫無抵禦能力的嬰孩。那些剛剛起步的中國本土時裝設計師們猛然發現,在自己和全世界其他年輕設計師一樣,以薄弱的財力和經驗周旋於尋找創意、開發麵料、尋找加工廠、拓展銷售渠道之時,又要著手解決一項可能僅僅存在於中國的棘手難題——對抗山寨。
  • 查看大圖劉清揚的Chictopia品牌,2013春夏款。山寨方式包括抄襲設計,但是貼上國際品牌的商標。
    Liu Qingy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劉清揚的Chictopia品牌,2013春夏款。山寨方式包括抄襲設計,但是貼上國際品牌的商標。
  • 查看大圖另一款山寨率很高的設計,劉清揚的Chictopia品牌,2013春夏款。
    Liu Qingyang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另一款山寨率很高的設計,劉清揚的Chictopia品牌,2013春夏款。
從英國留學歸來的設計師劉清揚於2009年創立了個人品牌Chictopia,主打醒目可愛的原創印花圖案,帶有強烈的辨識度和傳播性。然而,也正是這傳播效應,五年不到的時間,她已成為中國設計師中最為被山寨所累的一個。在淘寶網以“劉清揚”為關鍵字搜索,跳出的頁麵就有84個,99%的都是假貨。而外貿小店的櫥窗裏也經常懸掛仿製Chictopia的連衣裙,原本刺繡圖案被簡化成了印花。隨著山寨手法的日漸多元化,對劉清揚的抄襲也愈見“創意”:有的專仿製她的特色圖案,印製在設計師從未生產過的款型和產品上;有的在一款裙裝的基礎上開發出不同的顏色;有的則專抄她的過季款……。蝗蟲般的山寨大軍攜帶五花八門的山寨手法而來,這個台麵下的體係,簡直比台麵上Chictopia本身的規模和出產還要大得多。
兩年前,我認識了一位朋友,較為深入地體會一下台麵下的山寨體係。這位朋友因為擔心來自行業內的報複要求匿名。他服裝生意的核心產品便是山寨時裝,涵蓋了前期生產、中期批發和後期零售。在他的指引下,我參觀了深圳的一家大型山寨批發市場,在這裏,英國品牌“Burberry”甚至擁有自己的專門店麵,而那已經是過時款山寨客的目標。在更稍稍時髦的鋪頭上,隨便一翻,都是美國設計師品牌“Alexander Wang”、瑞典品牌“Acne”這樣的新銳品牌。朋友告訴我,如今的客人慢慢也從買大牌過渡到了買款式,為了追趕日新月異的市場,他們也不斷尋找新晉設計師,“我們很多抄版的原單貨都是去香港Joyce買的”,他說。Joyce是起源於香港,以販售最頂尖先鋒設計而聞名的買手店。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依附於原創的山寨一再擴大搜索網絡,正在升溫中的中國設計師在所難逃。
如今的中國原創設計愈發受到追捧,名人效應衍生出巨大的利益驅動力,也為山寨提供了溫床。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第一次出國隨訪時穿著由“例外”定製的長款大衣,曝光幾個小時後就在淘寶催生了鋪天蓋地的“第一夫人同款”。明星範冰冰、白百合、陳喬恩等女性都在公開場合穿過劉清揚的Chictopia裙子,往往在她們亮相後不出幾日,“xx同款”這樣的形容詞就立馬冒出,成為淘寶的熱門搜索詞條。兩年前,本土設計師Vega Wang(王在實)設計的一條裙子也因為範冰冰的穿著而成為淘寶熱門仿製款式。
在中國,靈藥或毒草,似乎都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模糊概念。有一種說法是,山寨貨雖然可鄙,但它畢竟也算是幫助本土小眾品牌在大眾市場進行傳播,從而也提升了大眾審美。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正規進貨的店鋪裏,劉清揚設計的單品通常由人民幣一千多到三千多不等,而山寨品的價格則大多隻在兩三百元。中國設計師集合店棟梁的合夥人之一Tasha認為,山寨與原創設計區隔出了兩個消費市場和群體,它們彼此之間其實並無重疊:“我們接觸到的客群都是從前端渠道獲取信息,從而去追捧這些設計師的。淘寶客的審美應該要打引號,因為審美並不隻是外觀上的形,還應該包含質感的美,兩樣東西缺一不可。棟梁的客人是在乎後者的,美感首先要入眼,價位和品質也要跟自己的消費習慣和地位相符。那些在淘寶上花200多元購買假冒Chictopia的人,即便是劉清揚的真品放在他們麵前,他們也不會去買的。如今的現象隻能說明,第一,明星效應在中國的確很厲害,第二就是中國廣大族群的消費能力還是偏低的。這是兩個不同的市場。”
劉清揚自己則認為,山寨“極大地損害了品牌”。目前的山寨形態主要分兩種:一種是直接貼設計師自己的品牌標簽,偽造成真品魚目混珠,其質量參差不齊,極不利於品牌形象。另一種則是將本土設計師的設計取來,冠以國際知名品牌的商標。在外貿小店裏,劉清揚標誌性的娃娃頭連身裙搖身變成了意大利品牌Docle&Gabbana的出品;設計師雲稀在棟梁裏熱賣的長裙則被貼上了Celine的商標。這樣的狀況讓劉清揚很是憤慨:“這種抄襲,跟仿製LV或者Gucci概念還是不一樣的,起碼那些人還是衝著品牌的名氣去買的。而不少人買了我的設計,隻是單純地覺得圖案好看,根本不知道這個品牌的存在。這對於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品牌和設計師是很致命的打擊。”
曾供職於媒體的馬啦啦於幾年前創辦了LC風格網,作為一個媒體型消費導購網站,LC幫助大眾在令人眼光撩亂的網絡世界作出選擇。淘寶,正是LC的重要導購平台之一。馬啦啦說,買山寨的選擇和堅持正品的選擇在消費的角度各自背後有價值觀。對此,她既不歧視也無評判。而站在時尚行業從業者的角度,她支持原創,在篩選推薦時亦會刻意避免仿版、抄襲現象,不推薦A貨。盡管如此,一不留神,LC有時也受到山寨貨的彌彰。不久前,LC在其新浪的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訊息,推薦一雙印有火烈鳥圖案的平底鞋,正是仿造了中國設計師小炳炳的設計。小炳炳第一時間在微博上作出回應,LC的編輯隨即刪除了該條推薦。麵對躲不掉的山寨之禍,馬啦啦認為,本土設計師本身在於媒體、網絡溝通時仍顯薄弱。傳統品牌往往以新聞稿及發布會等形式讓媒體在第一時間了解新品及背後故事。而在不斷湧現出來的本土設計師產品麵前,媒體的信息是有限的,這就會造成一款新設計並不容易掌握出處、來源,如何構建更好的信息渠道,減少信息不對稱,都是需要思考和改進的。
很多年前,北京秀水街和上海襄陽路市場都因為雲集的山寨大牌貨而名聲大噪,一度成為熱門旅遊景點,也接待過不少來淘便宜貨的外國友人。後來,秀水街和襄陽路市場都被改造了,人事易變,山寨卻依然屹立不倒。然而,從抄襲大牌到抄襲本土新銳品牌,儼然已經從“劫富”到了“劫貧”,有些窮凶惡極、不顧後路。劉清揚告訴我,如今,甚至有進駐大商場的本土商業品牌也公然原樣拷貝了她的設計作品。這讓我想起,在那個山寨市場的“Burberry”專店裏,店主拿起一件仿製外套,口氣中是掩蓋不住的成就感:“你看這件衣服,三種不同麵料拚接的,我們研發了快半年才做出來,做出一件好東西不容易啊!”一切諷刺到幾近不真實,而這就是現實。在創意、生產、資金等等環節還未能理想對接的情況下,如果不拋開麻木和投機心理,重塑行業責任感和道德感,中國設計,恐怕要在本就難行的道路上被自己人不斷啃噬。
唐霜曾供職於時尚媒體,現為自由撰稿人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