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儉在《後漢書/黨錮列傳》中有專門記載。他本來對曆史並無特殊貢獻,早就淹沒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隻是因據說出自譚嗣同的一首有爭議的絕句而喚醒了人們的記憶。他生長在官宦之家,心高氣傲,頗具正義感。早年堅守清名,拒絕一位品行有虧的官員舉薦。後來上書彈劾宦官侯覽殘暴鄉民,被人誣陷結黨營私而遭通緝。張儉被迫逃亡,所到之處,“望門投止”,人們敬重張儉的人品,把他評選為“八俊”或“八及(能吸引人們效仿)”之一,寧肯受牽連家破人亡,自願為他提供了庇護與生活所需,甚至一些官員也自動放棄捉拿張儉邀功請賞的機會。張儉的個人品質有閃亮點,但更讓人感慨的是當時社會那麽多人仗義行俠,不懼強權,不怕犧牲,保護揭露黑暗醜惡的正義之士,為此付出了“伏重誅者以十數,宗親並皆殄滅,郡縣為之殘破”的慘重代價。由此可知,原來古代華夏人沒有那麽冷漠,沒有那麽懦弱,他們把正義與政府法律區分得相當清楚,知道什麽是枉法,什麽是正義,並且敢於支持正義。由此還可以知道,正是有這樣的社會基礎,才會出現稍後的英雄時代。如果張儉穿越時空,來到今天的中國,我很難想象他“望門投止”會受到陌生人熱情溫暖的接待,很難想象他會安然度過被通緝的黑暗時期,能夠想象的則是他一定會以手加額慶幸活在東漢。
轉而再看斯諾登的逃亡之路,就沒有絲毫溫馨的體驗。小斯放棄了高薪工作與舒適的生活,出於良知,勇敢揭露了美國在國內國際“反恐”事業中不斷擴大化的行徑。對這種有利於保障美國人民權利與維護國際間公正關係的正義行為,因事涉機密與顏麵,美國政府的激烈反應,不難理解。然而可以從中受惠的各國政府表現得異常冷血與怯懦,少數幾個國家嘴上說不怕美國施壓,行動上卻極為遲緩,瞻前顧後,反複權衡,處理方案一拖再拖。細想想,美國的恫嚇固然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大概還在於各國都有一屁股擦不幹淨的屎,唯恐收留斯諾登會為本國叛徒照亮前程。他們並不在乎斯諾登的個人命運,幾乎沒有意願聯手製止美國的侵權,甚至連譴責美國的反恐擴大化錯誤也不願多提。他們實際上是默認並鼓勵了網絡侵權與攻擊的合法性,不難想見未來各國勢必掀起更大程度越界窺密行為的惡濁浪潮。
斯諾登做決定時恐怕根本沒想到“望國投止”會行不通,以為各國政府具有私人的道德水準,同時把自己看得太重。殊不知國際上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事,曆來停留在書麵上,絕少付諸行動,往朋友兩肋插刀的事倒史不絕書。何況斯諾登還不是國家,僅僅是個可憐卑微渺小的人。人們再一次真切感受到,國際關係沒有正義可言,有的隻是冷酷的利害取舍。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