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90後的一個側寫:zt:更加多元化的電影在哪裏

來源: v5 2013-07-02 22:29:1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328 bytes)
更加多元化的電

2013年07月02日09:15 來源: 文匯報

  《小時代》上映4天,票房逼近2.5億元,麵對龐大的“90後”市場—— 更加多元化的電影在哪裏
  《小時代》已經成為一個話題級現象。該片上映4天,票房逼近2.5億元,而有關該片的爭議也一路水漲船高,把微博上一眾大V都裹挾進來。
  記者注意到,此次關於《小時代》的爭議,明顯以代際為分界線。力挺該片的大多是“90後”,而不少“60後”、“70後”甚至“80後”不喜歡或者無法理解這部電影,就像有時他們看不懂“90後”那樣。郭敬明對此早有準備,他的態度是:不在乎,“反正我也不是拍給你們看的”。的確,《小時代》是第一部精準定位於“90後”消費群體的國產電影,是郭敬明為他們精心打造的一個夢。問題是:郭敬明憑什麽相信,這樣一部被不少人貼上“不接地氣”和“拜金主義”標簽的作品,會得到諸多“90後”的應和?
  躋身上流社會的青春幻夢
  如果說《致青春》展現了青春傷痛的話,那麽《小時代》就是鋪陳了一個青春的幻夢,每個細節都書寫著與真實生活的背道而馳。一個突出的例子就是:4個主人公說起來是大學生,可從頭到尾沒見她們上課考試,不是在吵架,就是在和好。這很像當年的瓊瑤小說——主人公名義上都有工作,但從來沒見他們上班,永遠都在談戀愛。
  《小時代》和瓊瑤小說最大的區別就是:瓊瑤小說中的主人公不食人間煙火,而在《小時代》裏,整個銀幕都填寫著對世俗財富的崇拜和追逐。4個女生讀大學就像T台走秀,衣服多到每天換不完且“每個人的衣服看起來都很貴”——有網友這樣評價;大學宿舍是錯層套房,不僅麵積大,還有沙發、壁爐和吧台;閨蜜們每次聚會都畫著精致的妝容,在高級酒店喝著香檳;每一個男生看上去都像王子,最優秀的人都既好看又有錢。
  最重要的是,《小時代》雖然力圖展現年輕人的努力與上進,但他們的夢想卻是躋身上流社會。也正因為如此,在很多“90前”觀眾看來,整部影片“除了衣香鬢影、濃妝豔抹之外毫無價值”;但從“90後”觀眾的反應來看,他們中的很多人顯然還是比較能夠接受《小時代》——也就是接受了郭敬明製造的這個夢的。
  奢華夢折射時代的某些症候
  《小時代》無疑是時代的產物,而郭敬明對於票房的自信,除了電影觀眾的年輕化傾向之外,更多的隻是折射了時代的某些症候。
  上海大學社會學係講師華紅琴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的心靈成長是後天塑造的過程,而“90後”成長的年代,正是中國社會飛速進入商業化的時期。如果他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長得好看又有錢的人才有青春”這樣的案例,自然會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小時代》在他們眼中便不是拜金主義而成了一種現實主義。
  華紅琴還注意到一點:“90後”群體一方麵物質並不缺乏,一方麵每天都置身於商品的誘惑之中,“比如手機,新產品層出不窮,必然會激發出他們新的欲望”。當物質成為一種符號和象征,對物質的渴求便永無止境,“特別是當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缺乏自律和節製,就更容易放任自己對物質的沉迷”。
  對物質崇拜未成為群體特征
  然而,必須看到,對物質的崇拜遠沒有成為“90後”的群體特征。上海大學影視學院教授石川認為,部分“90後”對該片的追捧很大程度上也許與年齡相關:“除了拜物之外,實現人生價值還有很多其他途徑,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多元的。但低齡觀眾還沒有太多機會經曆這些,對文本也缺乏足夠的反思和剖析,而創作者似乎又是主動片麵地迎合這種思維。”
  在石川看來,問題的實質不在《小時代》本身,而在於我們當下的文化根本沒想清楚大眾如何應對撲麵而來的物質崇拜。如果銀幕上針對“90後”的都是物質至上的電影,拜金主義便有可能成為社會主流思潮。從這個角度來看,《小時代》對國產電影提出了一個課題:麵對龐大的“90後”市場,更加多元化的電影在哪裏?
 

所有跟帖: 

越來越不接地氣了. 謝謝介紹.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3/2013 postreply 14:28:3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