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深刻,是指有思想,有見解,有哲理且有深度。可一個人的思想,見解又來自於長年廣泛,大量地閱讀,思考,分析和領悟,所以自詡有思想的人多有一份內心一覽眾山小的眼光,情懷和優越感,即吾比爾深刻。多年以來自己也是對深刻心向往之,但亦偶有疑惑,我們真的需要深刻嗎?
記得幾年前看過一個電視報道,一對夫婦有普通工作,兩三個孩子,可能受周圍鄰居和同事的影響,覺得別人有什麽,我們也應該有什麽。於是貸款買大房子,貸款買新車,出國旅遊,孩子的玩具堆滿一大房間,結果搞得入不敷出,一屁股債,最後銀行不得不派理財專家幫他們出謀劃策,告訴他們應該怎樣生活。從電視上看去,夫婦二人老實巴交的,雖有點兒木訥,但也正常,屬於我們平時說的沒有思想的那一種人,不深刻。看了這個例子,很有感慨。
對比那些智庫學者,其實這是事物的兩個極端,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沒有深刻的思想,也須有普通的生活之道。反過來說,除了研究者和社會精英,普羅大眾也許真的不需要有深刻的思想。漸漸地悟出所謂人要有深刻思想的認識,其實是人們在特定的生活情景下培育出來的,當你經曆苦難,經曆迷惘,經曆變遷,經曆世態炎涼,你自然就得思考,就會變得有思想,就會多少深刻起來。反之,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相對公平和諧的社會,一切有製度法規替你保障,也許你真的隻需要付出那一份勞動,盡情地享受生活而不需要殫精竭慮地獲得所謂深刻思想。
如果你始終都在一種社會型態中生活,那自然就會變得或多或少的木訥或深刻,倒也物有所值。吊詭的是當你有幸或不幸在兩種社會型態中發生轉換時,你會驀然發現有時木訥與愚蠢無異,而深刻則又太過奢侈。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