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歌手》讓收視率不再是電視節目的單一評價指標

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我是歌手》總決賽以全國網、中心城市網收視數據雙雙攬獲超高收視、名列全國同時段第一的優異成績完美收官。除了傳統的收視率,此節目在社交網絡和視頻網站上的數據也同樣驚人。
 
據統計,排名市場前三位的視頻網站上傳的《我是歌手》全部13期節目總播放量累計接近7億次;總決賽當晚,微博上 “我是歌手”熱門話題突破1億次;通過百度指數搜索“我是歌手”顯示,用戶關注度、媒體關注度分別達到驚人的120萬、4000,創下同類型節目新記錄;由湖南衛視推出的首款基於電視互動的社交應用“呼啦”,首次實現多屏互動活動,創新推出的“我是歌手總決賽院線搶票活動”在60多萬網友的參與下,瞬間“秒殺”。


 
 
收視率高的節目不一定具有影響力,但有影響力的節目一定收視率高。自從去年浙江衛視的《中國好聲音》通過社交網絡和視頻網站引發核聚變傳播以後,電視節目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在微博和社交網絡上的推廣。一個節目收視率高不高、網友關注程度高不高,可以看它在微博上的有沒有影響力和熱度。在微博上的話題討論量的多少,已經逐漸成為節目收視率和關注的一個晴雨表。一個熱門節目的收視率,跟一個節目在微博上話題的“實時討論量”是否存在著某種聯係呢?
 



 
 
原來是一大家子圍在電視前麵看《新聞聯播》,現在則是一個人邊看電視、邊刷微博,與陌生人分享自己看電視的享受。美國做過此方麵的調查,據說美國人有一半在看電視的時候拿著PAD或者手機。中國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但我相信這樣做的觀眾不在少數。
 
這正是傳媒大學教授@沈浩老師所提出的“微博簽到”的觀看電視模式。很多觀眾在觀看電視的時候,通過發微博證明我正在看此節目,同時把自己看電視的感受分享給微博好友,而分享的數據則通過文本的形式保存下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微博是實時的,當人們在微博上看到如此多的人討論此節目的時候,自然而然也會對節目產生好奇,最終也可能導致打開電視來收看節目。這樣的話,微博的討論反過來又可能會影響收視率,形成觀眾的回流。
 
微博和電視節目這種相互依存的“好基友”關係,跟電影跟豆瓣的關係很類似,愈分享愈懂得欣賞。大家在看完電影以後,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去豆瓣上找一下有關這部影片的影評,看看自己有哪些地方沒看懂,看看大家對這部電影如何評價。而在微博平台上對於電視節目的話題討論,則是更加的實時化,變成一種下意識的動作。一般是邊看電視、一邊微博吐槽,像極了原來邊看電視邊嗑瓜子的場景。
 
前麵講這麽多,其實就是想說一下觀眾看電視的狀態已經發生變化。以前,電視具有壟斷的渠道優勢,家家戶戶除了電視沒得選擇,那是一條狗在電視上也會變成“名狗”的時代。而現在,大家的選擇越來越多,看節目可以網絡上看,也可以在移動設備上看,可以在任何的“屏幕”上看,這就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多屏化”。電視機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電視節目離我們並不遠,我們已經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收看節目了。大家不僅要看節目,還要邊看邊討論節目,邊看邊分享節目。大家看電視的過程,變成一個動態和社會化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用以前單一的“收視率”是不能完整的衡量一個節目的價值和影響力的。而對於節目的傳播和推廣,甚至製作環節,也應該采取與微博等社交網絡融合的方式。
 
我們再次回到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節目,它的社會化傳播,有哪些方麵值得我們去借鑒呢?
 
一、粉絲營銷
 
湖南衛視有重視“粉絲”的傳統,據說在湖南衛視還有專門的粉絲樓,專供來錄製節目的“粉絲”來居住,為了創造“粉絲文化”可謂是用心良苦。當初“超級女聲”的時候,湖南衛視就曾經大打粉絲牌,李宇春的粉絲那時被稱作“玉米”,張靚穎的粉絲叫“涼粉”,這些稱謂都曾經是芒果台的創造。
 
粉絲是一個電視台或者節目最重要的資源,如果有了強大的粉絲基數和成千上萬的“腦殘粉”做後盾,基本上啥節目都能火。在這一點上,芒果台的“粉絲營銷”跟小米手機的“米粉營銷”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在此次《我是歌手》節目中,又打起了“職業粉絲”的牌。在節目中,把很多鏡頭給了許多“很入戲”的粉絲。這些粉絲的情緒有很強的“代入感”,也會感染到電視前看電視的每一個人,也把電視前的觀眾帶入到節目精心營造的情緒和氛圍之中。
 
芒果台的這一很具爭議的安排,不斷在微博上引發討論,變成一個微博討論話題,也並不排除他們順水推舟、借勢炒作的可能。
 
二、“明星效應”
 
說實話,此次“我是歌手”並沒有請到歌壇的“一線明星”。但是,這並不影響此節目借助嘉賓製造“明星效應”。此節目在服裝、音樂、舞美、編曲上,都是不惜重金采用國內最頂尖的團隊,讓每一個參賽的選手,都有一種“眾星捧月”的感覺。許多本來已經過氣的歌手,也因為在此節目的亮相而又煥發了第二春。
 
再者,真人秀節目肯定要有“屌絲逆襲”的好戲。“我是歌手”的前期,通過讓“海濤”充當“黃綺珊”的經紀人,讓“黃綺珊”上演“屌絲逆襲”的好戲,賺了不少眼球和注意力。好多人都說是《我是歌手》成就了“黃綺珊”。其實,本節目也通過黃綺珊和相應的編排,讓此節目有了看點和戲劇性。
 
節目在安排經紀人上也煞費苦心。一般情況下是,一個有名的主持人搭配一個不知名的歌手,讓兩個人的名氣互相幫襯。在決賽時,更加突出了這一點。為本來就人氣很高的“羽泉”搭配人氣很高的明星“鄧超”,力捧他們勝出的意圖“盡在不言中”。
 
在微博傳播上,芒果台的“明星主播微博矩陣”也非常可怕。我粗略統計了一下,僅僅“快樂大本營”幾個主持人的粉絲加到一起就有8000萬,這幾大主播,除了謝娜以外,都做了“我是歌手”的經紀人,每個經紀人都是一個微博傳播的“中心結點”。僅僅這幾個“主播”就能夠在微博上掀起很大的風浪了,何況還有嘉賓的微博、嘉賓好友的微博、嘉賓粉絲團的微博。在決賽的那天晚上,大家除了看到鄧超的歌聲和“騷氣”舞蹈,肯定也見識了他和孫儷在微博上掀起的“狂風驟雨”吧。
 
三、話題炒作
 
《我是歌手》自從播出以後就“話題不斷”,無論是“職業粉絲”、“林誌炫緋聞”、“齊秦退賽”、“羽泉內定”幾乎每一個話題都在微博上掀起軒然大波,我相信裏麵的大部分話題,是營銷團隊故意設計的。對於娛樂節目而言,話題意味著關注度,而關注度而往往又會帶來收視率,無論是在電視還是在視頻網站上。
 
據內部知情人透露,《我是歌手》的營銷團隊可以參加節目的策劃會,甚至可以要求某個主持人或者嘉賓你要轉哪條微博。推廣團隊的前期介入,以及芒果台微博方陣的威力,都是話題炒作成功的關鍵因素。
 
四、全景呈現
 
找幾位歌手來現場唱歌,如果讓CCTV來做的話,充其量就是能做成《同一首歌》的歌舞晚會,最終不過是向觀眾展現歌手在舞台上“完美”的幾分鍾而已,是很難做出彩來的。原來一些電視節目,為了所謂的“完美呈現”,還會要求歌手假唱,結果讓電視變成一種“作假的藝術”。其實,對觀眾而言他們並不是想看到“完美的節目”,更願意看一些真的“哪怕有瑕疵”的節目。
 
而這幾個算不上大牌的歌手,讓芒果台來做的話,卻變成一場“真人秀”節目,把嘉賓演出 “前前後後”的各種“細節”都通過節目展現出來。據何炅的微博透露,決賽的時候節目直播,總共動用了“47個機位”,可見節目組為了“節目好看”可謂是煞費苦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節目還把一些鏡頭給了工作和幕後人員。特別是那個總導演,在預選賽的最後階段,由他來宣布名次,在那一刻成為當仁不讓的“主角”。打造“明星編導和製作人”,這既是他們的“明星戰略”,也是進一步讓節目全景展現,真正給人一種“真人秀”的感覺。
 
娛樂節目歸根結底就是要依靠明星、製造明星和消費明星,以前選秀節目靠短信投票聚集人氣,現在則是通過“微博刷屏和消費明星”的方式來獲得關注度。無論是“我是歌手”還是“星跳水立方”,無一不是采取這種社會化營銷方式。當“熱門微博”的娛樂榜,整天被“何炅”、“謝娜”這些明星主播占據,當熱門話題不斷地某個節目占據,當你的微博時間軸上不斷出現談論某個節目微博的時候,這個節目已經在社交網絡和網友心中具有空前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無疑會轉化成“收視率”,同時也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
 
(作者簡介:張俊良,Socialmouths、銳馬傳播創始人、社會化媒體研究者、房地產知道分子。新浪微博、騰訊微博:@黑馬良駒)
 
 

所有跟帖: 

湖南衛視總編室相關負責人透露 -數據有道- 給 數據有道 發送悄悄話 (297 bytes) () 04/19/2013 postreply 09:46: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