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生是致力過中國礦產分布研究,包括石油。但對大部分地區,是從地質原理上的一般推論。倒不是怪他,其他人來做也超不出這個水平。因為當時實在缺乏必要的地質資料。回顧謝先生的涉曆,淮南的煤,陝北的石油,南京附近的多金屬共生礦床。今天搞地質的人都好感歎為奇跡,因為這些是互不相關的不同領域。在佩服謝先生的全能多才之餘,我們要看到無奈。因為當時資源部和東南大學能搜羅到的成係統的地質資料就這些。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基礎地質資料是一片空白。這些留學回來的教授,要麽帶學生去跑野外,填補空白。如果想做科研,翻來覆去就是這麽些原材料。
謝先生的學生們說他的理論對大慶石油的開發作了貢獻,我是相信的。作為礦床專家,他早年對背斜層在陸相儲油構造中的重要意義有獨到研究。這個研究,對初步勘點的篩選和探井的定位,都有指導意義。但這個方麵,和另外幾個人所爭的,他們的理論揭示了火他們本人事先預計到可以發現大慶這種級別的陸相沉積油田,是兩碼事。
至於謝先生事先提到過,並首創了“鬆遼平原”一詞,隻是作為一個典型的地質沉積盆地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