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對資本的逐利性有著相當深刻的解釋。

回答: 等到意識形態的濃霧漸漸散去FarewellDonkey182013-01-23 10:19:23

但個人認為大師高估了剩餘價值學說。

在西方經濟學裏,勞動力本身就是生產要素之一,所以國際資本趨向勞動力價格低窪地帶以獲取高額利潤十分正常。但不一定能因此確定利潤是由“剝削”所得。

其一,勞動力價值是無法確定的。到底是根據生存需要,發展需要還是整個社會的平均水平,或是心理需求?

其二,價值的實現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價值最終體現於價格。沒有其它生產力要素,勞動力所體現的價值至多是維持自給自足。

西方國家用提高整體福利水平來減少社會矛盾,不一定是降低“剝削”程度的體現,似乎正好相反——在很大程度上,讓勞動人群來承擔不勞動人群的生活。

這是我所讚成的社會製度:一個社會的幸福水平體現在任何人都有基本的生存保障,而勞動是權利而非被迫。單就這一點來說,接近共產主義。我向往共產主義社會,但不完全讚同“剝削”理論,這個理論在某種程度上導致暴力的輪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