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陽明大師哲理的一些注解:

來源: miat42 2013-01-16 03:54: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959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miat42 ] 在 2013-01-17 00:10:48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哲學神童zqy682013-01-15 21:28:09
仔細地讀讀王陽明的哲學,體會到我們中國古代精神文明是非常精深的。 2012-10-19 06:10:41

 


以下載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2488.htm


王陽明思想主張


心外無理


王守仁秉承陸九淵的學說,使陸的思想得以發揚光大,因此他們被稱為“陸王學派”。陸九淵從“心即理”說出發,認為格物的下手處,就是體認本心。王守仁並不滿意陸九淵的解釋,他說:陸象山之學,“其學問思辨,致知格物之語,雖亦未免沿襲之累”。


[米注解]:本段的重點是:懂得外部物質世界,必須從自我的內心深處下手(體認本心)。



王守仁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米注解]:王陽明早在500年前就悟到: 人是無法通過對外部的事物的研究而真正發現真理的,一切真理都源於人“心”。人類的探求方向搞反了。 這個說法,支持我對所謂科學的批判,科學有其啟發作用,但還是停留於物質表象,最終人類必須研究自己的心,才真正升華。



正如陸九淵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則明“天理”。故王守仁強調:“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義,獨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


[米注解]:他說“不可以心外求仁”。什麽意思?一個人希望學習仁義善良,但不首先淨化自己的心靈,怎麽學的道? 如果讓自己的思想欲望自由發揮,這樣的表麵仁義往往是一個假仁義。有些人做好事的動機是祈求老天看到,給於他個人某些回報,這就是一種例子。


知行合一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王守仁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王守仁認為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隻是自稱為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比如,當知道孝順這個道理的時候,就已經對父母非常的孝順和關心;知道仁愛的時候,就已經采用仁愛的方式對待周圍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於確實的按照所知在行動,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他的目的在於“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



對於朱熹的“先知後行”等分裂知與行的理論,王守仁在他學生編著的《傳習錄》中是這樣理解的,古代的聖賢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認為這樣下去會造成浮誇的風氣,於是開始強調要知,更要行,而後世的人就理解為要先知而後行,這就錯誤的理解了聖賢的意思。北京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它作為校訓的一部分。


[米注解]:王陽明批判某些人的求知方法僅僅是讀大量的書,口頭上學習,但他們不實踐這些知識,這樣的做法造成社會的浮誇風氣,學者們互相炫耀書本知識,字麵解釋,以此為榮耀。真正的學習就是行動,這個行動包括善行,也包括自我靜思審評內心的思想,觀察自己的言行舉止。 這個想法和他的“心是萬理之源”的根本思想一脈相承。 修行者的首要任務不是祈求外表上的仁義素養,希望社會給他一個“XX大師”的虛名,而是真切地自我純淨。


致良知


王守仁經曆過百死千難的人生體驗,在五十歲時提出猶如畫龍點睛般的學說宗旨“致良知”:“某於此良知之說,從百死千難中得來,不得已與人一口說盡,隻恐學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種光景玩弄,不實落用功,負此知耳!”人性本善,良知現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懼,所謂“慎獨”(獨處時猶如在大庭廣眾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禮儀),“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沒有絲毫不善夾雜,“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使心靈不受任何染汙,這樣良知自能百發百中。王陽明解釋說:“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君子戒懼之功,無時或間(間斷),則天理長存,而其昭明靈覺之本體,自無所昏蔽,自無所牽擾,自無所歉餒愧怍,動容周旋而中禮(合乎禮節),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斯乃所謂真灑落矣。是灑落生於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於戒慎恐懼之無間(間斷)。孰謂敬畏之心反為灑落累(牽累)耶?


唯求其是


王陽明倡“君子之學,唯求其是”的“求是”學風,並多有闡發。時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浙江大學把它作為校訓的一部分。


士農工商


 顧炎武日知錄》卷七中提出,“士農工商謂之四民,其說始於管子(管仲)。”王陽明認為士、農、工、商“其歸要在於有益於生人之道,則一而已”,且進一步說明“古者四民異業而同道,其盡心焉一也。”的觀點,他把傳統觀念中一直被視作“賤業”的工商擺到與士同等的水平。(《節庵公墓表》)王陽明《傳習錄拾遺》說:“雖經日作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此說被稱為“新四民論”。


四句教


四句教”是王陽明晚年對自己哲學思想的全麵概括,即“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四句。



良知是心之本體,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它是“未發之中”,不可以善惡分,故無善無惡;當人們產生意念活動的時候,把這種意念加在事物上,這種意念就有了好惡,善惡的差別,他可以說是“已發”,事物就有就有中和不中,即符合天理和不符合天理,中者善,不中者惡;良知雖然無善無惡,但卻自在地知善知惡,這是知的本體;一切學問,修養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為善去惡,即以良知為標準,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動。



無善無惡就是沒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發之中,是無善無惡的,也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米注解]:記得我在前階段也提到,當一個人悟性提高了,就超越了中低層次的善惡對立麵。王陽明同樣悟到這個道理。我告訴你,如何你真正做到每天靜心靜坐,在精神的安寧中,任何人都最終會體會到世間的善惡對立麵在高層次是不存在的。智者的境界是既不依附於善,也不生惡念。他沒有這個概念。但這種境界隻有悟性高的學生可以體會,因為他們的心已經純淨。 但是對於市井悟性的人,我們不應該隨便告訴他善惡這個對立麵是沒有的,因為他沒有理解的悟性。他可能誤解成歪理,認為既然沒有善惡對立,那麽我做惡事也沒關係了。不是!一個人在沒有純淨自己心靈的時候,必然有善惡對立的相對性,對於這些悟性的人,教育他們目前各大宗教的道德規範是因材施教。



但是有時候人的判斷會出現錯誤,也就是意之動出現了錯誤,即不能正確地分辨善和惡,把惡當作善,把善當作惡,那麽他的良知也會出現錯誤,從而格物也會誤入歧途,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因為此時的心已經被私心和物欲遮蔽了,不是天理,這時就要反諸求己。


[米注解]:王陽明解釋的很清楚,為什麽人會誤入歧途?不是他本質(天理)的問題,而是他的私心和物欲,就是我一再說的EGO的MIND蔽障了你的本質,讓無知幻覺控製了你,讓你誤入歧途。 盡管這樣,你的本質始終不變,它是天理。



努力使自己的心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



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了,才能有正確的良知,才能正確的格物。


[米注解]:王陽明說道,修道人真正的努力方向,就是把這顆遊弋的心拉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這樣才能真正有良知,才能真正格物(懂得物質世界的真相)。如何進行?開始靜思,開始觀察自己的思想。



什麽是有理,隻要格物致知來達到一顆沒有私心物欲的心,心中的理其實也就是世間萬物的理。


[米注解]:當你的心無欲無求後,才能體會到世界萬物的真理。



天理不是靠空談的,是靠格物致知。靠實踐,靠自省,即“知行合一”。


[米注解]:如何避免空談,與其成為口頭佛徒或口頭道士,不如開始自省。你自省的30分鍾,超過你讀千卷書的功效。



心中有天理,無私心,就好比世間有規矩,有規律,有規矩就能丈量世間萬物的方與圓。無論有多少方和圓,無論這些方和圓的大小,都能靠格物致知揭破其規律,不然這些規律就是不正確的。天理就在人的心中。



這是王陽明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即是“怡神養性以遊於造物”,“閑觀物態皆生意,靜悟天機入穴冥。道在險夷隨地樂,心意魚鳥自流形”的“真樂”或“真吾”狀態。這種境界是超凡脫俗,擺脫個人名利毀譽貧富窮達束縛的自由狀態。在這種“至樂”境界之中,人與“大化”流行,“逍遙”於“人生山水”之間,實現了社會與自然、理性與感性、美與善相統一,達到了一種活潑潑的怡悅的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



他的良知體驗美學值得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咂摸體驗。在忙忙碌碌前行的道路上,偶一回頭,發現先人衣決飄飄,麵對蠅營狗苟生活著的人們,早已微笑的將我們宿命的留在艱苦跋涉的道路上,而兀自去追求那種自在清明的聖人生活去了。也隻有在這假日,我才能去觸摸內心本有的“良知“,王氏的“格物致知”顯然對我而言,比朱熹的要親和受用的多了。



王門四句教闡述了心體、性體和良知在其心學體係中所具有的多重意蘊,指出心、性、理三者的內涵並不如通常所認為的那樣是完全等同的,並通過心性“無善無不善”的分析,指出王陽明所說的“至善”是超越道德善惡的不可執之善。最後,通過對本體與工夫之間關係的分析,揭示了四句教所內含的潛在矛盾,指出此矛盾是心學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有跟帖: 

您就是傳說中的米大師吧?來茶軒時間不長,多謝指教!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zqy68- 給 zqy68 發送悄悄話 zqy68 的博客首頁 (153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17:29: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