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人死如燈滅",這是真的嗎?

問:你怎麽理解“人死如燈滅”這句話的。
 
“人死如燈滅”是一種老百姓中常見的斷見,它的意思是說,人死了以後就什麽也沒了。這和佛對生命的認識不一致。佛認識到的生命沒有“‘生前’和‘死後’”這個概念。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佛認識到我們的生命——“心”——是不生不滅的。不生,就無所謂“生前”;不滅,就無所謂“死後”。所以在佛的知見裏,生命沒有“生前”、“死後”那種狀態。打一開始,我們的生命就“一步未移”,那看起來移來變去的僅是“錯覺”,不是“正覺”。所以我們修行,佛教導要找“正覺”,而一旦我們成佛——成為佛那樣的,即被稱作“正等正覺”。正覺就是本覺,本覺就是長明燈,不生不滅。所以,當我們能夠認識到這盞長明燈時,我們不再堅信“人死如燈滅”這個故事。但在此之前,我們很難不這樣認為。
 
通常情況下,人們相信我們有“生死”,是因為在信念深處,我們認同“身體即我”或“意識即我”。因為身體和意識都是有生滅現象的,所以一旦認同“身體即我或意識即我”這個觀念,我們不得不是有生有死的。但這是個錯覺。真正的我們既不是身體,也不是意識,而是隱藏又普顯於身體、意識以及處處的覺性。但因為這個覺性即“隱藏”又“普顯”,所以普通的人卻不知它是什麽、在哪裏了。也因為平時我們的能想之心太狂亂了,它一刻不停,東奔西突,似乎一直“拉著”我們的真心流浪在外,這好像使我們“遺失”了本體,又像是浮塵妄相,把我們真正的心體“遮蔽”了一般。而實際,我們一直生活在“念頭高頻率地生滅,形象不間斷地流來流去”的錯覺裏,真如本體從未移動和變化過。這給我們造成的結果是:我們的覺(本來之真心)——“天天隨身卻不見,日日所用但不知”。
 
我們的生命像燈嗎?死後就一無所有?答案是:沒有“死後”這事兒,我們是“無生”的。我們怎樣才能知道這一點呢?二千六百年前,令人普敬的佛陀和一位修行的國王有過一段對話。國王問佛陀:“偉大的佛陀,有一些修行者認為,人一旦死亡就什麽也沒了,就像燈被吹滅了一樣,就像柴被燒盡了一樣,就像雪融化了一樣。尊敬的世尊,是這樣嗎?”佛陀反問國王說:“大王,你見過我們城市邊的大河嗎?”國王回答說:“見過。”佛陀又問:“你第一次是什麽時候見到的?”國王回答說:“大約三歲時,母親領我路過時見的”。佛陀又問:“你最近一次見到這條河是什麽時候呢?”國王說:“最近不久。”佛陀問:“你小時見到那條河的‘見’和如今見到這條河的‘見’有何不同?”國王回答說:“沒有不同。”佛陀說:“大王。那個‘見’就是你,就是每個人生命本來的臉。從你小時到今天,幾十年間它從沒變化過,可見它是不衰減的。大王,能衰減的必然由盛到衰,及至於無。不衰減的自然不變,無生死變化。由此可知我們的生命是無生死的。大王,請尋找你生命中的‘見性’,安住在那裏體會它的真實,並由此如實地觀見一切有形象的生滅,了見生命的實相。”
 
嗯,此見性正是我們的生命之實。這個“見”是“心見”——它反映在我們的眼睛上叫作“看”,反映在我們的耳朵上叫作“聽”,反映在鼻子上叫作“嗅”,反映在舌頭稱作“嚐”,在身體上顯現它叫“覺”,在頭腦上叫作“知”。這個“見”在沒有被我們的六大器官、六種意識“分割”之前,儼然是一麵生命的“大圓鏡”,它時時照耀我們一切的見聞覺知。它正是本心妙明,覺心之體,長明燈——不生不滅的生命之光。當我們“認識”到它、“是”它,生死幻象,一眼便看穿,眾幻消失,猶如明來暗除,又如醒來夢去,了無所得,本本然然。我們本質一麵大圓鏡,從生到死從未動(身體的生死)。縱便你八十歲身體極衰,諸病噬身,它也一樣清清爽爽,好像十五夜晚的月光,清澈明亮。這就是我們的覺啊,我們的生命,它是世上的任何一盞燈也無法比擬的,縱使天上的太陽也無法與它比長短。太陽有終時,它卻無了日。這就是生命。
 
“人死如燈滅”,這是真的嗎?未認識到這生命的實相之時,它如同真理一般,幾乎人人有眼可見;但當你認識到生命的實相,縱使全世界所有的人都向你證明死亡是存在的,你也無法相信。“人死如燈滅”是凡夫眼中的實相,卻是佛眼裏的幻花;佛眼裏的實相,凡夫還沒有機會看到。世上的人們有些因懼怕死亡,在求長生不老,你想有真正的長生不老嗎?去覺悟佛陀的認識吧,那是真正的長壽——不生不滅,無壽量也。世上有真求長生不老、求真長生不老者,但去求覺悟。找到長明燈,回坐正覺城,你是永生中的永生,你是不死中的不死。“人死如燈滅”,你能確定這是真的嗎?當你出離錯覺,回入正見,它僅是你念頭中的一個故事,一個曾被無數人當真的笑話。“人死如燈滅嗎?”很抱歉,你從沒生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