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為何要行善

來源: miat42 2012-12-14 11:35:2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08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miat42 ] 在 2012-12-14 18:50:23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回答: 求教米大解惑BAC_Tracker2012-12-14 10:56:08

1。既然是人生類似於夢,順境逆境,六道輪回,生老病死等等就都不重要了,夢中的因果業報承受就是。醒來就知道一切是大夢一場。如果這樣為什麽還要刻意行善積德,提高品行?

[答]:是的,你認識到物質世界的空性。但認識到不等於你就不是人了。你還是一個人,什麽都不變,唯一改變的是自我定位。原來的EGO定位放棄了,轉移到了大我上。但問題就在這裏了,如果道德平行不提高,怎麽放棄EGO定位?怎麽轉移到大我? 這些都不可能! 因為道德品行就是轉移的即時即刻的展現。是自然流露。 我說博愛是無法學會的,而是一種自然流露。如果你真正看到的你肉體的空性,物質世界的空性,如果你真正開始轉移了,博愛就自然流露出來,不可能是刻意的。 如果你說有刻意在,那說明你還沒有真正轉移定位,還駐在EGO思想上不放,這個刻意的感覺沒錯,是開始時的正常感覺。

一開始確實有刻意行善的感覺,因為你的定位剛剛開始動搖但還沒有真正轉移,但隨著道德品行行善的堅持和提高,你就逐漸從刻意(努力)變成無刻意(無努力)。當轉移到一定高度,你就是善本身,你就是聖人了,連你自己都不自覺,你的每一個行動或不行動都是善。


2。既然空性的本質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那麽緣又如何生起來的呢?如果夢中的人如此痛苦輪回,虛空又何必做這個夢呢?保持一個寂滅的狀態不是很好嗎?

[米]:這個問題就好比你問自己“我為什麽要晚上要做夢?”你有答案嗎?沒有!因為你沒有動機。這就是自然規律,你不知道為什麽。本質就是大我,真正的你。大我是同時做夢同時清醒的。大我的純粹意識是必須要展現成個體生命的,這是自然規律,沒有為什麽。當大我中折射出一個EGO思想景象,大我還是不增不減不變的,什麽都沒有發生。就好比你晚上做夢做出一個夢中世界來對你是沒有影響的。說不定你還很ENJOY這個夢呢。 痛苦產生在夢裏的角色錯位定位他自己是獨立存在的,痛苦產生在夢裏的角色(EGO)看不到自己在夢裏,他執著於故事情節了。當這個角色轉移定位到床上的你,夢可以照做,但一下子他就解放了,脫離了自我創造的痛苦感覺。


3。佛菩薩可不可以理解為虛空,或者說與虛空融為一體?如果是,佛菩薩辛辛苦苦來救我們,虛空又在不停的做夢,也就象自己和自己做個遊戲一般。佛菩薩是不是也沒有大慈大悲的必要?

[米]:佛菩薩應該理解為一個徹底醒悟的人。最好不要把真理理解為虛空。真理絕對不是人腦可能理解的,人腦邏輯上的虛空和真理完全是兩碼事。 我建議理解真理為充實,因為其他的展現才是空性,唯一真實存在的就是真理本身。 不要去用腦子理解真理,但你可以成為真理。

佛大徹大悟後就是真理本身。怎麽救你,不是要阻止大我做夢展現,而是要你看到做夢的是大我,把自我的定位轉移到大我這個中心。然後你隨便它做多少夢,多久的夢,都是一個娛樂,你再不執著和糾結。 你說的有道理,確實好像是大我自己給自己做遊戲。但問題不是在遊戲上,而是當這個遊戲展現出來後,你不要當遊戲中的角色,沉浮於喜怒哀樂中,如果你永恒知道一切都是大我的展現,你有玩遊戲的大我,再不是角色了!


4。佛說念佛法門無比殊勝,念佛和看清大我有關嗎?

[米]:我用大我這個詞為了把真理拉近你,讓你知道真理就是你的本性,所以“大我”是一個好比喻名詞。 但“佛法”同樣是一個比喻名詞。這些比喻名詞的意義是一致的,都像一個指路明燈指向無法描述的真理。 念佛和看清大我的意思是相同的。

所有跟帖: 

回複:回答為何要行善 -BAC_Tracker- 給 BAC_Tracker 發送悄悄話 BAC_Tracker 的博客首頁 (51 bytes) () 12/14/2012 postreply 14:38:01

回複:回答為何要行善 -BAC_Tracker- 給 BAC_Tracker 發送悄悄話 BAC_Tracker 的博客首頁 (147 bytes) () 12/14/2012 postreply 14:39: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