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10日 14:34:31
來源: 環球時報
俄羅斯昨天舉行全國哀悼,追思南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洪災中的171名遇難者,這次的洪水被多方強調為“普京第三總統任期以來最嚴重的災害。”俄羅斯當天給災民分發救濟金、停止受災最嚴重地區兩名領導人的職務,普京還下令本周相關部門必須遞交關於洪災的詳細報告。為什麽洪災能造成這麽多人死亡?俄部分官員強調這是當地“150年來僅見的大雨”,一些媒體歸咎於地方當局應對不力,互聯網則風傳“地方官員悄悄泄洪而不通知當地民眾”的陰謀論。西方大媒體像商量好似地,努力把槍口轉向普京。法新社預測“普京形象將會受損”,認為俄羅斯的反政府示威可能會燒起來;《紐約時報》則突出“玩忽職守”問題。不過,西方媒體很可能是一廂情願,俄國內幾乎沒什麽人拿這次事件直接批評普京政府,多是在批評地方當局;而且,進入七八月,俄羅斯人進入休假期,示威活動開始“冬眠”。
西方渲染“普京受打擊”
“本周末。”俄羅斯總統普京9日在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洪災情況的會議上劃定最後期限,要求相關人員“以最快速度完成災情分析報告”。
索契西南300多公裏處的克雷姆斯克市有5.7萬人,是這次洪災最嚴重的地區。9日,該市1814棟建築內的排水工作已完成60%,65公裏道路被清理。俄羅斯媒體稱,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下令22輛載著人道主義救援物品的卡車以及38名救援者抵達災區,格魯吉亞總統薩卡什維利對悲劇表示慰問,並準備提供人道援助。西班牙和美國也表示慰問,美國還提供了幫助。
西方輿論感興趣的似乎不是俄羅斯的救災。俄緊急情況部部長普奇科夫9日在政府工作會上的講話引發鋪天蓋地的報道。美聯社稱,普奇科夫受到副總理的拷問,他說,警告居民的係統已經建立,但不幸的是,不是每個人在足夠早的時候收到通知。報道說,普奇科夫稱當局通過手機短信發出了警告,但很多當地人稱他們從未收到。
“俄羅斯悼念洪災死難者,普京麵對尷尬問題。”路透社9日將槍口轉向普京。美國《底特律自由報》稱,“普京試圖平息俄羅斯洪災傷亡引發的憤怒”,澳大利亞《新聞報》則說,“殺死170多人的洪災之後,俄羅斯陷入相互指責的遊戲”。“俄羅斯致命洪水,普京形象再受打擊。”法新社的這則報道昨天被西方媒體大量轉載。報道稱,普京上任才兩個月,一場洪災奪去至少171人性命,預計這會引起對其處理人為和自然災難方式的新關注。普京擔任俄羅斯領導人十幾年,先是總理,接著是總統,再接著是總理,現在又是總統,其間重大災難接連不斷,包括庫爾斯克號潛艇沉沒和幾起飛機墜毀事故。批評者一再批評他對危機反應緩慢,沒能改變蘇聯時代的基礎設施。報道引述一名專家的話稱,普京5月重返克裏姆林宮以來的第一次大災,凸顯民眾對當局的不信任深化,預計會給反對這位強人統治的抗議運動推波助瀾。法國歐洲一台評論稱,災情發生後俄羅斯社會和網絡上傳聞不斷,許多消息指控當局玩忽職守,壓力迅速集中到重新上任不久的普京身上。德國電視1台說,這是普京再次就職總統以來的第一個真正考驗。雖然普京及時承擔過錯,宣布哀悼,但俄羅斯人的憤怒並沒有熄滅。法國《世界報》稱,網絡上借機抨擊、諷刺普京的聲音層出不窮,甚至有反對人士在網上將這次災害稱之為“對普京貪戀權力的報應”。
災難發生後,普京迅速行動,他同邊疆區行政長官通過直升機視察了災區,開著一輛小麵包車與克雷姆斯克的官員在當地的道路上顛簸,討論救災。加拿大《多倫多星報》卻解讀道,一個跡象顯示普京可能沒有逃脫批評,社交媒體批評國有媒體對普京視察災區的報道竟然與對災情的報道等量齊觀。該報還特意刊登了這樣一幅圖片:“克雷姆斯克的一個小街上,破塑料水壺、爛木頭、淤泥散落在一起,最上麵的是貼著普京肖像的大鏡框。”法新社稱,在這起最新災難中,普京試圖塑造俄羅斯領導人掌控的形象,他親自視察災區,告訴地方官員,俄羅斯最高調查者將調查事件過程。但克雷姆斯克的許多災民說,他們不以為然,抱怨自己的泥濘房子裏沒有飲用水,也沒人管。報道不無挑動地說,當地人抱怨沒有洪水預警,邊疆區行政長官(普京盟友、任職時間最長的地區領導人之一)反問道,“你認為我們必須挨家挨戶通知?”
“神秘之浪。”俄羅斯《獨立報》9日以此為題報道稱,克拉斯諾達爾地區的居民質疑當局水庫泄洪後沒有在夜間及時喚醒他們。“今日俄羅斯”電視台說,洪災一開始,網上就到處談論,發生在克雷姆斯克的洪災是天災還是人禍?不少網絡活動分子支持陰謀論,稱此次洪災實際上是因當地一座水庫緊急放水引起的技術災難。《俄羅斯導報》評論稱,如果當局建有一套有效的災難預警係統,這次遇難者會少很多。《消息報》報道說,蘇聯時期,多數城鄉居民家中都設有有線廣播係統,在街道上都安裝了擴音器,這些係統在停電時也能依靠蓄電池工作。但在此次的受災地區,這些廣播係統已廢棄多年。目前僅莫斯科、聖彼得堡、葉卡捷林堡等大城市還保留了這一係統。
俄官方調查部門9日稱,當地對洪水預警不夠,但否認人為泄洪引發災難。
患了“普京綜合征”?
“俄羅斯與美國水深火熱。”香港《明報》9日報道俄羅斯洪災時也提到了美國正在發生的熱浪。今年的熱浪侵襲半個美國,休斯敦的遊客基歐稱“華盛頓比地獄還熱”。台灣《聯合報》說,熱浪使新澤西州的公路路麵凸起12厘米,一些鐵軌變形,42人被熱死。不過,美國媒體上鮮有人為此指責政府。美國《外交政策》雜誌5日專門選出了“地球上最熱的十個地方”,建議“美國人應該停止對熱浪發牢騷”。報道說,伊朗的盧特沙漠,2005年達到創紀錄159華氏度(71攝氏度),以至於細菌都無法生存,被宣布為“無生命區”。
與俄羅斯洪災更為相似的是印度。該國北部的阿薩姆邦連日暴雨,河流決口,已有120多人死亡,600萬人撤離家園。不過,印度的洪災在西方遠沒有引發俄羅斯洪災產生的那種影響。
“西方媒體患上了‘普京綜合征’。不管俄羅斯發生什麽事件,都能迅速與批評普京聯係起來,翻雲覆雨。”上海的俄羅斯問題學者鄭潤宇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他表示,西方輿論對普京的敵意已被深深地意識形態化了。
冷戰時,西方媒體視俄共為頭號敵人。上周,“美國之音”卻大力為俄共“做宣傳”。報道稱,俄共在莫斯科郊外舉辦夏季中央委員會會議,一名負責意識形態的俄共中央委員表示,俄共將動用前輩布爾什維克十月革命時使用的手法,向生產車間的一線工人、商鋪的普通店員宣傳、講解目前的局勢。報道稱,“俄羅斯媒體說,如果某家數萬人的大企業開始拖欠工資,或因為其他社會問題工人開始抗議罷工,這將給俄共提供可乘之機。抗議活動會從某個工廠蔓延到整個地區,對普京政權構成嚴重威脅”。“美國之音”的報道標題十分抓人眼球:俄共準備變天,十月革命重演?6日,美國《外交政策》刊登了一篇充滿“反普”情緒的文章。文章寫道:“普京妖魔化美國,保衛像敘利亞巴沙爾那樣的凶手,跟伊朗站在一起。他的高級司令官警告如果華盛頓在東歐部署反導係統,俄將使用‘毀滅性的力量先發製人’,這好像就是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邀請函。普京蔑視國內外的民主追求者,公然支持阿拉伯世界的極權統治者,他加強俄羅斯國內立法將接受國外資金的公民社會團體定為‘外國間諜’。他相信勝利屬於強者,公開將喜歡討好別人的美國總統視為軟弱。”
如何對待普京的俄羅斯
“普京:西方以轟炸民主來保留在阿拉伯世界的影響力。”“今日俄羅斯”電視台9日報道稱,普京在與俄羅斯高級外交官舉行的會議上發表講話稱,西方國家經常采用違反國際法的片麵政策。某些國家為保留在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願意使用任何手段。普京談到敘利亞,稱隻有外交解決才能給地區帶來長期的和平與穩定。
普京的這番講話很可能又會讓鼓吹嚴厲懲罰敘利亞總統巴沙爾的西方媒體不滿。自普京今年5月上台以來,圍繞如何解決敘利亞問題,俄羅斯與西方幾乎迎頭相撞,互不妥協。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有些憤憤地寫道:“俄羅斯給了一丁點幫助嗎?沒有。”美國《福布斯》雜誌7月4日刊文說,“普京已經以反美和反西方的吹牛大王而知名,你不用費什麽力氣就能找到很多將他視為瘋子的說法”。
“西方須與普京的俄羅斯合作,而不是一味申斥。”英國《金融時報》上月刊登的這篇文章有些另類,但也透出冷靜。文章說,俄羅斯大選結果以及反對者示威隊伍的構成都表明,絕大多數俄羅斯人支持民族主義者和蘇維埃忠誠分子的結合體。盡管他們厭惡精英階層的腐敗,但多數人不會支持親西方的自由主義者。俄羅斯的這一基本現實——以及在普京謹慎管理之下俄羅斯經濟的相對良好表現——不僅讓普京政府餘威仍在,而且還意味著,萬一普京政府倒台(不太可能),俄羅斯外交政策也絲毫不會改變。報道稱,西方需要與俄羅斯尋求妥協,部分原因是西方的實力已不如往昔。另外,讓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和歐盟、或者隻是大力加強合作的想法已經胎死腹中。這進而需要西方把政策從與俄羅斯競相擴張轉向合作控製危機,比如共同應對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可能會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爆發新的戰爭這一切實危險。
俄羅斯《新聞報》7月5日報道說,最近一項調查顯示,17%的俄羅斯人認為示威運動會增加,41%的人認為會維持當下水平,32%的人認為會減弱。對於示威是對是錯,43%的受訪者認為示威對社會有益,也有43%的人認為有害。
據俄羅斯《觀點報》2日報道,美國皮研究中心公布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雖然俄反對派在國內舉行了一係列反政府和反普京集會,但仍有72%的俄羅斯人支持普京。
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研究係教授列文日前在媒體上撰文稱,當前局勢的發展表明了兩點:如果我們希望西方民主保持其全球影響力,我們就急需改善民主在本土的表現;未來,全球不僅會出現多個強國,還會存在多種政治體製。因此,如果全球合作有任何可能的話,我們必須學會對各自的體製表現出尊重。列文認為,與俄羅斯和中國就敘利亞問題展開對話將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 蘇帆 楊 明 青 木 汪析 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