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作家”謝冰瑩與台兒莊——轉載

(時培京整理)

(2010-05-16 10:05:00)

 

 

孫中山先生創辦的黃埔軍校曾有四期招收女學員: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的黃埔武漢分校,1938年抗戰時期的黃埔第七分校,1939年黃埔第三分校,1940年黃埔成都本校,畢業總數約為800人。其中1926年的黃埔軍校(第五期)武漢分校即武漢軍事政治學院招收的女學員是18至20歲的中學生。1927年2月入學,共200人。編成1個大隊,3個中隊。在這一期的學生中,湧現出了一武一文著名人物。武有在白山黑水之間與日寇浴血奮戰的抗日英烈趙一曼。文有知名於海內外的“女兵作家”謝冰瑩,“為了想受點軍事及政治的訓練,將來好實際參加革命”“投筆從戎”,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批女兵中的一員。1927年,參加了北伐革命,被譽為“中國第一女兵”。在北伐軍旅中,寫下了《從軍日記》,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成為北伐戰爭彌足珍貴的曆史記錄。冰瑩的日記和散記樸實無華,是未經雕琢的最自然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那個偉大時代裏青年的愛國犧牲精神和當時人民苦難以及擁護革命的熱情。林語堂曾評價說道,“我們讀到這些文章時,隻看見一位年輕女子,身穿軍裝,足著草鞋,在晨光熹微的沙場上,拿一支自來水筆,靠著膝上振臂直書,不暇改竄,戎馬倥傯,束裝待發的情景;或是聽見在洞庭湖上,笑聲與河流相和應,在遠地軍歌及近旁鼾睡聲中,一位蓬頭垢麵的女兵,手不停筆,鋒發韻流地寫敘她的感觸。”  

《從軍日記》一經發表,立刻在海內外文壇引起巨大反響。林語堂除把它譯成英文,在《中央日報》英文版上連載以外,又把謝冰瑩所有的日記、散記譯成英文,交商務印書館結集出版,書名《A Girl Solider’s  Dairly and War Jime Essays》。汪德耀把《從軍日記》譯成法文,在法國出版。大文豪羅曼·羅蘭讀到後,特別致函謝冰瑩表示祝賀。謝冰瑩一時成為中國廣大讀者和世界文壇所注目的人物。

謝冰瑩(19062000),原名謝嗚岡,字鳳寶,又名謝彬。湖南新化人。l926年考取武漢軍事政治學院,次年隨軍北伐。在軍旅生涯中,寫下了許多戰地隨筆、散文。1936年出版了《一個女兵的自傳》,由此成為中國現代報告文學的開拓者之一。抗戰爆發後,組織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赴前線參加戰地工作,19384月謝冰瑩隨軍進入台兒莊。1938年夏,李宗仁將軍為她的《新從軍日記》題辭,由漢口天馬書店出版。1945年抗戰勝利後,寫作《女兵自傳》中卷,並以《女兵十年》為書名出版,林語堂的兩位女兒還將它譯成英文,由林語堂親自校正並作序,在美國的John Day公司出版,譯名為《Girl Rebel》。1981年初,謝冰瑩時已73歲高齡,將《新從軍日記》、《第五戰區巡禮》和第三次上前線的日記,合輯為《抗戰日記》,並附錄了兩篇戰區演講。“用將士們犧牲生命的寶貴資料寫的日記……讓五六十歲以下的中青年朋友,了解當年的重要曆史之一,也算我替國家盡了一點微薄的責任。”謝冰瑩被海內外華人譽為女兵作家。《台兒莊巡禮》為其散文代表作之一

 

1938423日夜謝冰瑩隨軍進入台兒莊采訪,僅一天時間,於24日夜就寫出長篇通訊《踏進了偉大的戰場——台兒莊》,書寫了抗戰軍民浴血奮戰的場景,謳歌抗敵軍人英雄氣概。台兒莊大捷中那堆積如山的戰利品,使她興高采烈。這時期她寫了許多報告文學,後來在廣西出版了一本《五戰區巡禮》(日記和報道集成的報告集),基本上包括了作者在抗戰前期的作品,也有精彩篇章在戰亂中遺失了。這部作品記錄了作者在長沙組成“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自長沙出發,隨部隊轉戰……山東濟南、台兒莊……奔走千裏的戰場實錄,作者深入部隊、醫院、前線陣地,與戰士和難民同甘共苦,目睹了士兵的英勇作戰,淪陷區人民遭摧殘的悲慘狀況,寫下了前線後方為救亡共同的努力,不僅是優秀的報告文學,也可當作某些戰史來讀。這部作品具有報道價值、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

 台兒莊大戰和台兒莊大捷的報道極大地鼓舞了當時抗日軍民的士氣,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冰瑩的作品極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氣。(1)報道台兒莊大捷及對抗戰的深遠影響。1938323日至47日,李宗仁將軍所部國民黨軍隊在台兒莊與日軍侵略者激戰半月,殲敵兩萬以上,獲得震驚中外的“台兒莊大捷”。謝冰瑩寫道:“台兒莊的每一寸土,都滴下了我們英勇將士的血,每一寸土,都是他們用性命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奪回來的”。血與火的洗禮,使台兒莊這一繁榮富庶的運河古鎮成了一片廢墟,留下的隻是“滿目淒涼而又悲壯的印象”,以及“將與日月同輝、與民族永存”的“偉大光榮的戰史”……謝冰瑩作為一名疾病纏身的女記者,竟能深入火線,用筆記下了中國抗戰的一頁重要戰史功不可沒。在繼後三天時間,她又寫出了《津浦線上的血痕》、《會見池峰城師長》對台兒莊戰役作了連續報道。由於曆史的局限,冰瑩不可能了解抗敵戰場的全麵形勢,但從池峰城師長的談話,總結台兒莊勝利的原因時,指出“友軍從臨沂方麵牽製了敵人,使他們不能傾全力來猛攻台兒莊”。提到了八路軍發動的臨沂殲滅戰幫助了台兒莊國民黨守軍,在當時,確是難能可貴的反映國共合作抗戰的一筆。

2)展現抗敵士兵們忠勇愛國,不怕犧牲的頑強決心。冰瑩在戰場救護所裏,親耳聽到許多戰地景況,如《血的故事》、《血戰三日記》、《肚子打穿了的傷兵》,報道我軍排長胡玉政在手槍打不響的時候,拿起一把鐵鍬殺死了日軍排長;一個傳令兵用機槍掃死30多個敵人,鼓勵弟兄們一氣消滅了百多敵人,打退敵人的衝鋒。一次×師與敵軍激戰三晝夜,敵軍憑借武器優勢,用大炮、飛機、坦克猛攻,我軍經三天激戰,前仆後繼,戰士被炮火掀起的土掩埋,從土堆中站起來,滿麵烏黑的衝向敵人,把敵人嚇得後退;有的連排長左手被打斷,右手舉著手槍指揮作戰。戰士們說:“死得隻剩一個人,也不許後退,死定了,就算盡了我們守衛國土的最後責任。”

全民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不分前線後方,不分男女老幼,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冰瑩以其特殊的筆記下了許多難得的曆史資料。(1)反映了愛國誌士,同心抗敵、支援前線的高風亮節。由於冰瑩特殊的社會關係,她同辛亥革命前輩、文化界民主人士多有交往。在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開赴江蘇前線期間,為募捐支援前線的藥品、棉衣等物資,多次進出上海、南京,會見了何香凝、柳亞子等國民黨元老,及當時文化新聞界知名民主人士胡愈之、範長江,沈茲九、田漢、胡蘭畦、葉淺予等,記下了他們支援抗戰的故事。如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女士已是高齡,仍抱病主持上海“婦女慰勞會”工作,計劃安排、分配工作、發號施令均事必躬親。見到冰瑩,十分興奮,當即賦詩《贈謝冰瑩女士》:“征衣穿上到軍中,巾幗英雄武士風;錦繡江山遭慘禍,深閨娘子去從軍。”

與之相反的是國民黨某些地方政府、貪官汙吏在國難當頭的醜陋作為。冰瑩目睹嘉定××部執委會官員狼狽逃跑,“重要的文件,(有許多上在寫著“秘密”兩字)印章私人的名片……”,通過一個60多歲的老人的口罵道:“該死的貪官汙吏,平日知道剝削老百姓,刮地皮,抽捐稅,到了這時,連鬼影子都看不到一個。”冰瑩秉筆直書,在國難麵前,愛國誌士和貪官汙吏真是涇渭分明。

2)記錄日軍殘暴罪行,教育後人牢記曆史,不忘國恥。冰瑩在抗戰的前階段,輾轉前線數千裏,目睹被敵人攻占的地區,人民遭受沉重苦難,身陷水深火熱的慘景。在蘇州城,她看到“被機關槍掃射死了的士兵,老百姓,橫一個直一個地躺在血泊裏,有的正在流血,有的雖然死了,眼睛卻睜得很大。”敵機還在繼續轟炸,到處是呼救聲,“濃黑的青煙直冒上天,鮮紅的火焰,燒得劈劈拍拍作響,你找不出那悲慘的聲音發自何處。”她沉痛地寫道:“蘇州,美麗的天堂啊,如今完全成了地獄,成了瓦礫,成了一片焦土,成了一座埋葬忠骨的大墳穴。”作者還通過繳獲的敵酋日記,寫下了日軍的暴行。日軍中校軍官恒岡少佐的日記充分暴露敵人的無恥和殘暴。他寫道:“昭和十九年九月十六日,黃昏時候,在一堆稻草上,發現一個大約兩三歲幼童的屍體,被砍成兩邊(段)。”冰瑩以親自的觀察,寫下了這卒不忍讀的國恥曆史。   

3)正麵戰場的熱情書寫和戰局報道的缺失。在記錄曆史的層麵上,作者隨前線部隊采訪,對國民黨軍隊正麵戰場的報道較為充分,如濟寧之戰、徐州戰役、台兒莊大戰等津浦線上,對我軍將士、軍民英勇抗敵都作了有聲有色的報道,對當時國民黨抗日將領李宗仁、李品仙、池峰城作了充分的采訪。尤其《津浦線上的血痕》,對敵我雙方攻防戰術、武器配備,對我軍指揮、調度,敵軍傷亡情況,敘述得井井有條,具體生動,曆曆可見,可作為一頁軍隊戰史來讀。很難想像這是出自一位抱病上陣的女記者之手。但限於作者身在前線,對國民黨高層決策,如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戰略,缺少了解。雖然作者三個月隨部隊從嘉定、揚州一直退到湖北宜昌,河南南陽,而對國民政府指揮無能,畏敵怯戰,以至兵敗潰逃的記載和報導不足,作為史料來看,使人隻看到下級軍官、士兵的浴血殺敵的一麵。但處於抗戰初期,宣傳報道應以鼓勵全民鬥誌為主題,因此,我們也不必苛責。

冰瑩的抗戰通訊,是中國報告文學初始期的珍品,在文學寫作上有自己的創造和個人風格,為後來的報告文學作了開拓性貢獻。(1)將文學筆法注入新聞通訊,具有簡潔、生動、明快的風格。冰瑩的戰地報道並非刻意在寫作報告文學,但她的筆調帶上了文學色彩,簡潔的導語也含著文學韻味。 “六十師剛接火兩天,就到了七百傷兵,天井裏,階簷下,過道……什麽地方都躺滿了!”冰瑩把文學語言注入新聞寫作,處處呈現著散文筆調,這和後來穆青總結的“散文式新聞”是一致的,冰瑩用自己簡潔、明快、生動的風格為報道文學開辟了新徑。(2)現場描寫和人物對話有機配合,使讀者具有身曆其境的現場感。作為通訊報告,除了報道重要的事實和數據,還必須有一定的現場描述,以視覺衝擊讀者的某種情緒,起到更大的感化和宣傳作用。冰瑩在報道蘇州被日軍轟炸時,首先就是“目擊”者的視象開始:“清早從觀前街走過,高大的洋樓,還是那麽整齊地排列在馬路的兩邊,雖然店門都緊閉著了;但來往的士兵,逃難的老百姓,還是那麽絡繹不絕地走著”。“誰知僅僅相隔兩個小時,當我從原路歸來時,觀前街,護龍街已經炸得一塌糊塗了,什麽國華銀行,金城銀行,交通書局,炸得隻剩半塊招牌,幾個殘缺不全的字跡,其餘大小店鋪,盡成了一片瓦礫。”把日軍的瘋狂殘暴,給蘇州城造成的災難,寫得曆曆呈現眼前。冰瑩的戰地報告文學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善於用人物對話表現我軍民抗戰的意誌和決心。這些現場對話鮮活的語言至今仍震撼人心,當她給一個傷兵換藥時,鮮血仍在外湧。她同情地說:我想你給家人寫封信吧!戰士回答說:“還是不告訴她吧,免得她又急得要命,其實在我們受傷軍人,實在太平常了,有什麽關係呢!右手雖然打斷了,我還有左手呀!”一個愛國勇士的赤膽忠心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3)特有的女性視角和傷感情懷,使作品具有濃鬱的抒情色彩。而報告文學的作者所承擔的社會評判角色,常常在是非對錯之間表現自己的態度,加入作者的情緒表達。所以報告文學者可以有感而發,可以議論臧否,可以評判是非。冰心的報告文學往往從女性視角的獨特感受介入,使這一特色顯得特別鮮明。作者在等待往前線的命令時,戰地月夜,“半彎明月,像水晶似的徘徊在蔚藍的雲裏,我獨個兒跑去田園間散步,一種淒清寂寞的感覺襲上心頭,夜是太靜了,月是太美了,要是沒有敵機的轟炸,沒有大炮的響聲,該有多少詩意”。戰地黃昏,“突然想起南方,想起了我那在青山綠水的故鄉,和在暮靄籠罩下我母親的孤墳。母親啊,為了倭寇還沒有消滅,使我有家不願歸,寧願到處漂流,到處受苦。……”女性視角的傷感情懷溢於字裏行間。但作者的抒情議論決不限於個人兒女情長。作者隨部隊撤退到河南時,看到北方民眾艱難的生活,不由讚道:“北方人的吃苦耐勞精神,實在太偉大了”,“比起那些不做事隻抽鴉片,掛羊頭賣狗肉的假救國者,以及損人利已,吃喝民眾血淚的敗類,和假借服務名義升官發財的腐化分子來,實在有天淵之別”。義正辭嚴,切中時弊,一位憂國憂民的女知識青年,也顯出了她的金剛怒目。這些抒情議論極大地豐富了冰瑩的報告文學內涵,增強了可讀性,使她的報告通訊一登出來,民眾便爭相閱讀,捐錢捐物。冰瑩的報告文學以她特有的文學素養贏得了當時的讀者,在報告文學史也留下了光彩奪目的一頁。

馳騁於沙場,後闖入文壇而名滿天下的女作家,至今似乎隻有一位謝冰瑩。“可以見到新中國新女性活躍的姿態,可以見到前方將士在槍林彈雨中與敵人肉搏的情形……(漢口《新華日報》,1938414日)”謝冰瑩的作品具有台兒莊的報告文學的三個主要共同點:“1.記者剛到戰場時的親身見聞和感受描寫。2.戰鬥中驚人相似的英勇故事的傳播。3.戰役的經驗、教訓和意義的總結。”“台兒莊報告文學生動地、形象地似乎把某一戰場上的空前士氣和軍事成就傳播給全國,並把這種誓死不退的精神和對最後勝利的信心傳播給各戰場上的兵士和中國各界民眾。”(【美】羅福林《台兒莊的報告文學》)

謝冰瑩說“我絕不承認我有什麽寫作天才……但顧耕耘,不問收獲;不肯向現實低頭,有跌倒了爬起來,失敗了再幹的勇氣。……假如不是參加北伐,我不會了解社會如此複雜,民間如此疾苦,革命如此重要;誠實的民眾和熱情的男女青年是這麽可愛的”。“沒有偉大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是不能寫出好作品來的。”

一九八三年台灣著名作家白先勇在《聯合報》撰文寫道:“《現代文學》同仁有鑒於抗戰文學對中國近代曆史研究的重要性,於二十一期推出‘抗戰文學專號’。……謝冰瑩、卜少夫、劉以鬯、何容、鍾鼎文等如今尚在台灣、香港,看了他們的文章,使我們了解到這些前輩作家抗日期間的愛國情操。王藍先生的《第一封家信》、謝冰瑩女士的《台兒莊》……都曾使我深深感動……”

 

19381024日,周恩來偶遇將領白崇禧時,曾專門探討台兒莊大戰的得失。周恩來說:沒有民眾的支持,台兒莊戰役的勝利是不可想象的。其中無名老太太為傑出代表。從當年謝冰瑩的《會見池峰城師長》新聞報道中查得重要線索:池峰城當年贈給謝冰瑩一張照片,照片上有兩具女屍,其中一具正是這位無名老太太。綜合多篇報道可以印證,守衛台兒莊的第五戰區第31師師長池峰城是事件的講述者。謝冰瑩在報道中寫道——池峰城說,日軍曾想利用她偵探我後方軍情,不想老太太愛國家不惜生命最後慘死於倭寇。沒有千千萬萬的犧牲,哪有“勝利之花”。
    台兒莊大捷之後就謝冰瑩預言說:可愛的台兒莊啊,暫時你雖然成了廢墟,成了焦土,但戰士的血開成了勝利之花。等把敵人都消滅時,你就會繁榮燦爛起來!201051日,連戰為“江北水鄉·運河古城”開園,在“廢墟”“ 焦土” 之上“繁榮燦爛”起來的世界上第二座複古存古的曆史名城,讓珍愛和平的人們瞻仰、憑吊。(時培京整理)

所有跟帖: 

謝轉載。 -逼真- 給 逼真 發送悄悄話 逼真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8/2012 postreply 16:37: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