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文明時代人類的新哲學思想觀念

來源: 二野 2012-07-02 23:23:43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283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二野 ] 在 2012-07-03 12:32: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宇宙文明時代人類的新哲學思想觀念


 


 一、人類傳統的哲學思想觀念


 


  這個時代的人類傳統哲學思想正如恩格斯所說的:"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19頁)。一般的在哲學的概念上,所謂的思維是指人這個主體的思想意識活動;所謂的存在是指人的主觀思想以外存在著的一切客觀物質實在。據此,在傳統上,哲學把思維與存在確定為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即哪個在先,哪個在後,誰是本原,誰是派生,也就是誰產生誰,誰決定誰的意思,對此有兩種不同的認識。恩格斯總結說:"哲學家們依照他們如何回答這個問題而分成了兩大陣營;凡是斷定精神對於自然界來說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以某種方式承認創世說的人(在哲學家那裏,例如黑格爾那裏,創世說往往采取了比基督教那裏還要混亂而荒唐的形式),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於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0頁)。


 


  這就清楚地告訴人們,對於思維與存在的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在傳統上,哲學隻有兩種回答:一種是認為精神和思維是第一性,而自然界和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二性的,這就是唯心主義哲學,另一種認為自然界和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的,是本原的,而精神和思維則是派生的,是第二性的,這就是唯物主義哲學。恩格斯確定說:"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這兩個用語本來沒有任何別的意思,它們在這裏也不能在別的意義上被使用。"(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0頁)。我們認為:這兩種哲學就是人類傳統上的哲學思想觀念,是過去的人類文明時代的人類對世界的認識。


 


  二、宇宙文明時代人類的新哲學思想觀念的基礎


 


  我們的宇宙文明論的新哲學思想認為:自然世界是不依賴人類的思維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和一些傳統的哲學思想觀念沒有什麽不同。所不同的是:我們的宇宙文明論的新哲學觀念還進一步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由於其不斷地運動和變化,而貫穿著整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始終,即所謂客觀存在的物質其實是一個過程,亦即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質存在於迄今為止的所有時間之中,並非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某一個階段,或者之前、之後、之間。由誰先誰後或者之前之後這種時間上的順序性的關係,在傳統哲學中所確定的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或者第二性,誰是本原或者派生,我們認為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全部的、真實的和準確的反映和認識。


 


  因此,在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觀念看來:思維與存在之間並不存在第一性或者第二性,本原與派生那種傳統哲學上的意義,而是認為:生命及思維意識(我們認為生命是思維意識的基礎)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一個方麵;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質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另一個方麵就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也就是說:客觀存在的物質總是以生命和思維意識或者非生命非思維意識這兩種基本的本質的其中之一才可能存在,沒有哪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可以脫離生命和思維意識或非生命非思維意識這兩種基本的本質而可以"空泛"的存在,除非已經把其中之一的本質歸結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之中了。例如有些唯物主義哲學就認為:人類及其思維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物質長期運動和變化的最高產物;恩格斯就說:"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而精神卻隻能是物質的最高產物。"(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223頁)。因此,客觀存在的物質是本原的,人類的主觀思維意識是派生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決定人類的主觀思維意識,客觀存在的物質也就是第一性的,人類主觀思維意識則是第二性的,這種哲學思想在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觀念看來,卻存在著兩個重大和基本的問題。


 


  首先存在的問題是:在這些傳統的哲學當中,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質已被無一例外的、自動的被定義為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在人類的生命及其思維意識產生之前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自然就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無需定義,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人類這種(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長期運動和變化之後的最高產物;顯然,這樣一來,客觀存在的物質及其本質就被自然而然的歸結為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了,而人類的生命及其思維意識也就不再被認為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及其本質中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僅僅不過是由(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原派生而來的。這無疑是說:對生命而言,生命的本質不過是非生命,對思維意識而言,思維意識的本質不過是非思維意識。


 


  列寧就曾說過:"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128頁)。按照這種的物質概念,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和他腳下的無生命無思維意識的土地一樣,"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人與無生命的自然世界可以被攝影在同一張照片上,那麽,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人類與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土地之間就因而沒有什麽本質上的區別了嗎?這顯然不是事實;同樣的,一個人從有生命到死亡雖然隻是瞬間的變化,做為一個客觀存在的物質在實體生者與死者都同樣地"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但是卻已經在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質屬性上,有了生與死之間根本上的區別,雖然在這期間同一個人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實體本身並沒有消亡和創造。由此可見,這些傳統的哲學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質在認識和概念上,是回避了其生命與非生命,思維意識與非思維意識之間存在著的本質屬性上的差異,而把客觀存在的物質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當做了客觀存在的物質的唯一本質屬性了,因此忽視了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絕對不可能脫離生命或者非生命,思維意識或者非思維意識的其中任何一種本質屬性,而能"空泛"的存在的。迄今為止,有誰能告訴我們說,他"複寫、攝影、反映"過既不是表現為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又不是表現為有生命有思維意識本質屬性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至少我們沒有見識過。


 


  顯然,客觀存在的物質,要麽得以生命或思維意識的方式存在,要麽得以非生命和非思維意識的方式存在,沒有可能會有例外的。


  恩格斯看來曾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說:"注意,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第233頁)。也就是說:這些傳統的哲學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概念,僅僅是指"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而把客觀實在"質的差異撇開了。"然而問題是,這種把"質的差異撇開了"的"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的"客觀存在",又怎麽能用其在時間上的順序,與有"質的差異"的、"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進行第一性或者第二性本原與派生的比較呢?如果可以因此說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思維意識是第二性的,那麽,為什麽就不可以說客觀存在的物質是第一性的,非生命非思維,空間或時間,能量或信息等等的"質的差異撇開了"的"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都是第二性的,都是由"標誌客觀實在哲學範疇"的物質派生出來的呢?同時,這種可以派生出"各種有形的存在著的事物"的,既不包括生命及思維意識,又不包括物質(元素),時間、空間、能量、信息等等"質的差異撇開了"的;而僅僅是依靠"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的,"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的所謂"客觀存在的物質";這種"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的,並且是世界萬物及我們人類的生命及思維意識的本原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有誰能回答告訴我們說這究竟是什麽東西呢?因此我們認為:顯然不能把"質的差異撇開了"的"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與"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有第一性或第二性,本原與派生的比較。


  我們認為,傳統上的哲學之所以在物質這個哲學概念有先入為主的確定為是非生命非意識的,這在哲學的概念上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個方麵是在哲學的概念上,是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究竟是應該以本原,還是應該以本質來認識,兩個哲學概念雖然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是對於哲學的基本問題的認識卻有著天壤之別。本原論是指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來源和存在的根據。希臘文為αρχη,原義為開始。亞裏士多德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一切存在物都由本原構成,一切存在物最初都從本原中產生,最後又複歸為本原。古希臘米利都學派首先提出和探討了世界本原這個重要的哲學問題,開創了哲學本體論的研究。後來希臘哲學家圍繞這一問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哲學家認為萬物的本原是物質性的元素,如水、火、氣,以及原子,另一部分哲學家認為本原是抽象的原則,如畢達哥拉學派認為本原是數,愛利亞學派認為本原是存在等等。


 


  本原一詞從此以後為西方的哲學家所沿用至今,並和傳統哲學中哲學的基本問題相聯係。通常在傳統哲學中,主張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隻有一種本原的稱為一元論,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本原是物質的,即是唯物主義一元論,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本原是精神的,即是唯心主義一元論;主張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有物質和精神兩種互不依賴、彼此獨立的本原的稱為二元論。


 


  由此可見,本原論的核心就是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時間上有先後之分,先存在的就是這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來源和存在的根據,而後存在的則是從屬於這個來源和根據的。也就是說,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必須得有一個先於它存在的原因而後才能存在的;其實質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必須存在於一定是時間關係之中,時間是超事物和超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並且是事物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本質的最基本衡量標準之一。這必然就導致了人們隻能這樣的去認識: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由於一定的本原而存在的,陷於要麽是物質,要麽是精神的兩難境地中而不能自拔。


 


  而本質這個概念指的是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本身)的根本性質,是事物自身組成要素之間相對穩定的內在聯係,是由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構成的。就物質(元素)的運動的形態看,吸收和排斥的矛盾構成了力學運動的本質;化合和分解的矛盾構成了化學運動的本質;同化和異化的矛盾構成了生命運動的本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構成了社會運動的本質;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矛盾構成了認識運動的本質。而在我們看來:非生命和生命,非思維意識和思維意識則構成了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本質的全部。另外,本質和必然性、規律是具有同等程度的概念,是組成事物的要素以及要素之間的關係結構是事物本質存在的客觀基礎,一事物與他事物的本質區別是由事物的各個特殊的組成要素及其關係結構決定的,而非其在時間上的先後。因此,盡管我們也認為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非生命和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存在在時間上,可能是先存在的,但是如果這種先存在的非生命和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存在,會必然的產生出有生命和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存在的話,那麽,我們為什麽就不能因此認為,這必然會產生的,後存在的有生命和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存在,也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所有時間中)的本質之一,是構成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其中的特殊的組成要素及其關係結構呢?


 


  例如,任何人都是從無知的嬰兒開始的,經過後天的學習,任何智能正常的人都可以掌握不同程度的人類文明的知識,如果按照本源論的觀點,人一開始是無知的,因此,人從本源上來講就是無知的!無論人類在後天學會了再多的文明知識,都不過是從屬於這種無知的本源的,從而得出什麽人的無知是第一性的,而人的有知是從屬於無知的,是第二性的,這顯然是荒謬絕倫的!


 


  本質論的核心就在於對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認識上,雖然是可以有在時間上的順序上的關係的,但是卻沒有用時間上的先後,來作為確定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彼此之間的因果來源(本原)關係標準;如果一定要說有時間關係的話,那麽,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就是這一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所有的時間內事物發生的過程的全部。由此可見,時間並不能獨立於事物或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而存在,而是構成事物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的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哲學觀念與傳統哲學有所不同的是,我們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有本質而無本原,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存在並不需要什麽先於它的本原上的原因或理由才能存在的;因為如果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有一定的本原,那麽,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就一定得存在於一定是時間和空間關係之中,這顯然就會產生下麵的一係列的問題。


 


  這另一個方麵的問題就在於:千百年來,傳統哲學在物質這一哲學的概念上的含糊不清和混亂所致。例如,在傳統哲學當中,辮證唯物主義常常喜歡說: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是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不錯,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有些物質存在的方式的確是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但是這要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是以什麽方式而存在的,例如山川、河流、行星、太陽、宇宙中的無數天體等等,就是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而存在的;然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在所有時間中的物質存在在我們看來,是不可能脫離具體的存在方式而能"空泛的"存在的;——例如,如果沒有人類的意識,那麽,構成人腦及人類身體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就不可能以人類及其生命的這種方式存在和運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客觀存在的物質"要以生命和智慧的形式存在,還非得依賴於人類的生命和意識才能存在,有誰見過"客觀存在的物質",可以以人類的這種方式存在,但是卻是既沒有生命,也沒有意識的呢?我們說當然也可以有,不過那卻隻能是死去了的人,還是一個沒有生命,沒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其實人類的這種有生命和有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與那些無生命無意識的像石頭這樣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應該是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的,而這兩種不同的本質,在我們看來,就是在所有的時間中,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的全部;這也就是說,所謂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不管人們在哲學上是如何的去定義它,都是不可能脫離生命或者非生命,意識或者非意識的這兩種具體的本質存在的形式,而可以空泛的存在的。


 


  並且,在傳統上,人們隻是相信客觀存在的東西,相信隻能是客觀存在的東西在改變著人們的意識,而人類的意識的發展也必定得要獲得客觀存在的證實。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對於自己那自以為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運動和變化的最高產物——理性的深深的疑慮。的確,對於人類來說,想什麽和怎麽想是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外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對於人類自身的影響。於是,人們才會拚命的去了解那些深深和未必會影響到人類自身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所有的信息,來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意識,使自己的意識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由此可見,人類傳統哲學的思想基礎,實際上是建立在人類的精神意識的本質是非精神和非思維意識之上的。但問題是,如果說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一切客觀存在和規律都是非精神的,包括人類精神意識活動的的存在和規律也是如此的話——即人類的精神意識的本質是非精神非意識的,那麽,如此一來,我們又是如何能區分什麽是精神和非精神,什麽是意識和非意識的呢?


 


  況且,如果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不存在著生命和意識,那麽,這些生命和意識所謂的客觀存在和客觀規律又何從談起呢?因為這些生命和意識的客觀規律,隻能是在有生命和有意識存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存在和具有意義的。因此,基於這種理由,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本質上的生命與非生命、意識與非意識也就無從割裂了。


 


  而在另一方麵,在傳統上,哲學在把"客觀存在的物質"這一概念,在哲學上定義為不依賴人類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同時,又會把"客觀存在的物質"的這一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一般的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的概念相混淆起來,於是"客觀存在的物質",就在哲學上的概念與物理學上的概念出現了互相矛盾。因為按照哲學上的概念,"客觀存在的物質"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不依賴於人類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存在",如恩格斯所說的:"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的",或如列寧所說的:"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因此,我們認為,從傳統的哲學上來說,哲學的物質概念,與物理學上的物質概念應該是有所不同的,哲學上的物質概念應該包括了構成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所有的時間、空間、能量、信息,以及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的這些獨立於人類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顯而易見是,按照這種"客觀存在的物質"的哲學的概念,時間和空間都已經和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的概念一樣,包含在"客觀存在的物質"的這一哲學上的概念範疇裏麵。因此,時間和空間雖然並不是物質(元素),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會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運動和變化,但也和物質(元素)一樣,是哲學概念上的"物質本身是純粹的思想創造物和純粹的抽象。當我們把各種有形地存在著的事物概括在物質這一概念下的時候,我們是把它們的質的差異撇開了。"的,"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因為沒有什麽人能夠告訴我們說,時間和空間,能量和信息與物質(元素)是不一樣的,它們並不是獨立於人類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這樣的話則問題是,如果時間和空間,能量和信息不是依賴人類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存在的話,那麽,它們又是什麽呢?難道說它們不是獨立於人類的意識之外的客觀存在,而是依賴於人類的意識才能存在的嗎?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能量和信息僅僅不過是存在於人類的精神意識之中嗎?如果人類一但不存在了,時間和空間也就不可能存在了?這顯然是荒謬的。由此可見,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是存在於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關係之中的,然而哲學概念上客觀存在的物質,卻不可能存在於一定時間和空間之中的。然而,在傳統的哲學中,由於"客觀存在的物質"與人類的意識誰先誰後存在而產生的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原之別,卻是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中的物理學上的物質(元素)的概念,這就會存在著下麵我們要談到的矛盾和問題。


 


  這就是其次存在著的另一個問題:無論是對客觀存在的物質與人類思維意識之間做出"之前""之後"或者"長期"的聯係,"之前""之後""長期"這三者顯然都是一個時間上的順序的概念,而在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觀念上看來,這種把客觀存在的物質與人類的思維意識由於其存在的時間上的順序,所確定的兩者之間有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的關聯和認識,在哲學上是不具有對兩者有什麽認識上意義的,因為時間本身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物質(元素)運動和變化持續性和順序性的反映,沒有這種運動和變化也就無所謂時間;而且,時間本身也是在傳統的哲學範疇上被定義為是"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之一,就象物質(元素),空間、能量、信息等等一樣。並不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身存在於時間當中,或者是時間提供給客觀存在的物質得以存在的一個場所,並不能用同樣是客觀物質存在中的一部分的時間,來對客觀存在的物質做出什麽第一性與第二性,本原與派生的衡量。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區別在於其運動和變化的結果本身的差異和內涵上,時間上的先後隻是這種運動和變化的結果在差異上和內涵上不同的順序反映,是從屬於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和變化的。


 


  對此,愛因斯坦在他那偉大的《狹義相對論》中指出:"我想說明,空間——時間未必能看作是可以脫離物質世界的真實客體而獨立存在的東西,並不是物體存在於空間中,而是物體具有空間的廣延性。這樣看來,關於一無所有的空間'的概念就失去了意義。"(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淺說》第十五版說明),這就是說:空間和時間的存在及特性是相對的,是隨著物質(元素)的運動和變化而改變的。愛因斯坦並且用著名的E=MC2公式把客觀物質存在的世界之中,物質(元素),能量與時間和空間聯係起來;在這裏,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物質元素),C代表光速,即每秒約30萬公裏的單位時間裏的空間長度的概念;四者之間由於運動和變化所反映出來的差異,在我們看來這就是信息(我們認為,信息並不僅僅是人類意識的產物,廣義的說,信息在人類還未存在之前就已經存在,如生命由於細胞遺傳信息的傳遞所控製的生長發育和繁殖,以及天體間相互的無序運動而又能形成有序的幾種類似的星係模式等等,這其中無不是一定的物質信息相互交換的結果,而人類的意識對於信息的認識和運用隻不過是信息存在方式的其中之一)。這樣,列寧所說的:"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中的物質這一傳統的哲學概念,即我們所說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就不僅僅是物質(元素)了,還應該包括另外四個相對的基本構成要素:即時間、空間、能量和信息,並由於這一偉大的公式揭示了相互間的關聯,這就是物質(元素)與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變的高能核物理學的真理,以及物質(元素)與能量之間的轉變所產生的運動會改變時間的持續性和空間的廣延性的哲學新觀念,形象地說就是:當物體處於低速運動的情況下,人們是不容易察覺到物體的運動對於空間與時間的影響,但是,當物體的運動接近或者達到光速時,處於相對靜止狀態的觀察者就可以察覺到:沿物體運動方向的長度(空間)縮短了,物體內部(時間)的變化過程變慢了,即"空間收縮"和"時間變慢";如果超過了光速甚至會發生與我們今天的這種物體低於光速運動所反映的時間順序相反的時光倒流,當然,這是在現實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裏是不可能發生的,他解釋說:如果物體的運動速度無限的接近或達到光速,那麽一方麵,物體的質量會趨於無限的巨大,而另一方麵,加速的能量也需要無限的巨大,但是這兩者都是不可能發生的。所以並不用擔心時光會倒流。


 


  然而列寧卻認為:"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麽也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是隻有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運動。"(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177頁》,在他看來"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的"運動著的物質",卻是"隻有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運動"。這無疑是說,時間與空間是超物質的和超客觀存在的,也正是因此,傳統上哲學才會把時間上的順序作為衡量客觀存在的物質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唯一標準。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時間、空間、物質(元素)、能量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描述,卻為人類明確了時間和空間並不是為物質(元素)和能量提供了一個讓兩者得以存在的場所,而是互為因果互動的構成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新觀念,即時間和空間並不是超乎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之外存在,而是構成並且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之內的存在,因此在我們看來:時間和空間是不可能具有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或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的物質)的本原,具有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的確定和衡量的超物質超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地位的。


 


  況且,今天人們都傾向認為,時間是沒有起始的,無限的,無始無終的,這其實已包含了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沒有本原的意思,既然時間都沒有起始,又何以斷定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會由於在時間上存在的先後而有本原之分呢?現代宇宙大爆炸的理論雖然認為宇宙天體物質時空世界可能存在著一個奇點起始,並且假設說:時間、空間、物質(元素)、能量、信息是由這一奇點在大爆炸的瞬間同時(我們無法理解在時間還未存在的奇點之中,所謂的"同時"究竟表達了什麽意思)產生的,大爆炸發生之前的奇點雖然是今天宇宙客觀世界萬事萬物的來源,但卻是今天的物理學和科學所無法描述的既無時間、空間、也無物質(元素)及能量和信息的虛無混沌狀態,甚至有人進而認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個客觀世界是"無中生有"的結果,但顯然,按照大爆炸的理論,時間也不可能超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之外或之前存在。然而在邏輯上,又無法否認有奇點之前的存在,因為沒有這種之前的存在,奇點又從何而來呢?人類至今還難以相信世界及時間是憑空產生的,那怕是假定由上帝創造的也比憑空產生更有可信度。因此,傳統哲學當中由時間上的先後所確定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與思維意識的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本身就存在著一個在時間無限當中的來源性的問題,客觀存在的物質又是從何而來?在這之前又是什麽是本原或者第一性的?這也類似於一個人們至今都無法理解的問題:如果說人類及世界萬物都是上帝創造出來的,上帝則必先於世界存在,那麽;上帝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如何理解上帝未創造出時間出來之前,又怎麽能有先於世界存在這種邏輯呢?


 


  傳統哲學到是找到了一個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問題問到了客觀存在的物質在先或者上帝存在在先這一層就不能再向前問了,隻能做一種觀念性的概念上的假設,不過這樣一來,傳統哲學就不可避免的分裂為具有各自假設世界的本原不同的種種各執已見的學說:有天生地成的,有神創的,也有"絕對精神"的等等,因為反正也沒有誰可以溯源無限的時間抵達到世界本原的日子,把可以今人信服的世界本原的真理展示在我們的麵前。這就像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人們爭論了幾千年也毫無哲學意義和結果的問題一樣,其實,無論是確定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雞還是蛋是雞這個物種的本原,在哲學上都隻不過是一種觀念性的假設,根本就不是雞與蛋在雞這個物種當中真正的本質屬性的反映,因為誰先誰後隻不過是雞與蛋由於其內在的DNA生命遺傳基因的規律,在時間上表現出有順序上的不同,並不是雞與蛋在雞這個物種上有本質性的差異,沒有雞當然不會有蛋,而沒有蛋又那裏來的雞呢?顯然,在雞與蛋這種互為因果循環的生命物種當中,雞與蛋各自都不是雞這一物種本質的全部,而僅是雞這一物種本質中的其中的一個部分,由於其DNA遺傳基因機製的確定,外在表現為在時間上的順序先後,不可能由於確定誰先誰後的時間順序,來確定出什麽本原與派生出來,沒有DNA知識的前人對此在哲學上爭論了幾千年都沒有結論也就毫不奇怪了;這除了有哲學認識上的問題,還有科學認識上的問題。再如光就同時具有波動和粒子的雙重本質屬性,兩者是各為因果,並無所謂時間上的先後,因此既不能說波動是粒子的結果,也不能說粒子是波動的產物;當然也就沒有什麽本原與派生;光的全部本質就是光的波動與粒子這兩種不同的屬性的集合,而非其中之一,光其中的波動性或粒子性都不是光的本質的全部,有誰能告訴我們說:光其中的波動性或粒子性誰先存在,誰又因此而後存在,誰又能來決定呢?這種一元二次對稱性的客觀物質存在從微觀到宏觀都莫不是如此;電子有正負之分,人有男女之別,物質有正反物質,客觀存在的物質有生命與非生命,思維意識與非思維意識本質屬性不同的存在方式等等,不勝枚舉。有在時間和空間上可以同時同處存在的,也有不可以同時不同處存在的,甚至還有正反物質這種互相湮滅而無法共同相存的,人們隻是在科學上推測其存在的反物質客觀物質存在。又有誰能夠告訴我們說,電子是先有正還是先有負,人類是先有男還是先有女,物質先有正還是先反物質的呢?或者,就算是確定了誰先誰後,我們難道因此就可以說,先存在的正電子是第一性的,後存在的負電子是第二性的,和先存在的男人是第一性的,後存在的女人是第二性的等等的呢?


 


  然而時間的持續性和順序性對於人們認識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本質,卻在傳統的哲學當中具有根本和奇妙的作用,以致於客觀唯心主義就認為: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之前(時間上),在人的主觀意識之外(空間上),存在著一種觀念,它不依賴人和自然界,是一種純粹的"客觀精神,"這才是世界的本原,一切存在著的事物都是這種精神的產物,或者是它的表現。例如黑格爾就認為在世界和人類產生之前,就有一種觀念存在了,他把這種觀念叫做"絕對觀念。"宣稱一切自然存在的物質世界和人類,都是依從事先(這顯然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確定的"絕對觀念"發展而來的。如果按照這種觀念和邏輯,那麽,在人類的主觀意識中所反映出來的客觀存在著的時間,就是有"絕對觀念"之後的產物了,問題是應該是先存在的"絕對觀念"還得存在於有"絕對觀念"之後的時間當中,時間才會是"絕對觀念"之後的產物哩,這顯然都已經陷入了自己搬自己的屁股上天這樣的邏輯和觀念上的自悖之中去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麽。


 


  並且,對於時間的本質究竟的什麽,人類在科學上一直都沒有過無懈可擊的解釋。人們對此苦思冥想而不得其解的是,究竟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的事物才發生了變化呢?還是因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事物發生了變化後才有了時間的流逝的呢?過去人們一般會毫不猶豫的認為,隻有在時間的流逝中,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的事物才會發生變化。這種說法的實質就是認為時間超越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存在於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之中,也就是說,時間並不是一種人們通常意義所理解的那種與其它的客觀存在,例如是和物質(元素)一樣的存在,這必然要在客觀存在的概念上要發生混亂,這無疑是說,時間既獨立於人類的意識而存在,但是卻又不是和物質是一樣的客觀存在,如此一來,時間究竟是什麽呢?


 


但是,為什麽就不可以這樣反過來設想說,時間應該是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事物發生了變化的過程中的結果呢?即時間是在宇宙中的萬物運動、地球上的滄海桑田,生命的誕生和衰老,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從非生命非思維意識到有生命和有思維意識......等等的這些客觀存在的變化的過程中,時間才會"存在"、我們人類才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的呢?現在有些物理學家就為這一古老的問題作出了這種全新的解釋認為,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中,時間其實可能並不存在,至少,不是以從前人類所理解的那種意義上的存在。


 


  理論物理學家朱利安·巴伯在他的一本新書《時間的終點》中就提出說:時間並不存在,不過,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的這一理論是否成立,本身就還需要時間來作判斷。


 


  在巴伯看來,每時每刻存在的一切——他自己、他的美國客人、地球、地球以外的一切,直到最遙遠的星係——都是永恒不變的。沒有過去,沒有將來。實際上,在他的眼裏,時間和運動不過是個幻覺而已。在他的宇宙裏,每個生命個體經曆的每一刻——生、死,以及生與死之間的每一件事——都永遠存在。巴伯說:"我們生命的每一瞬間實際上都是永恒的"


 


  當然,巴伯也完全了解他的這個所謂的"沒有時間的世界"這個概念聽起來會是多麽的荒謬。他也承認說:"我現在還不能很容易地接受這種觀念。"因為這顯然不符合人們對於時間的感覺和常識。然而問題是,人們的常識對於人類理解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從來都是不可靠的向導——無論是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並不是圍繞地球旋轉,還是地球以每秒鍾30公裏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在運行,我們人類在感覺上都不會感覺到是地球在運動。所以巴伯相信,也許我們人類對於時間流逝的感覺就像這些對於地球運動和看上去地球是平的就以為它真的就是平的一樣荒謬。


 


  然而在客觀存在的物質現實世界中,時間和運動似乎是無法否定的,高山流水,孩子們在草地上奔跑、叫喊,怎麽可能會不存在著時間和運動呢?巴伯從一個看似簡單的命題開始給這樣的質疑者作出解釋說:時間在他看來隻不過是一把衡量物體位置變化的尺子,就像鍾擺一搖晃,鍾上的指針便向前推進一樣;但是鍾擺搖晃一停止,鍾上的指針靜止不動時,時間又在那裏呢?因此,物體以及它們的位置絕對比時間更重要。宇宙中任何一個特定時刻隻不過是包含著處於許多位置的許多物體。難怪現在的天文學家們一直都聲稱說,他們今天所看到的150億光年處的天體,就是150億年前那個時間時存在著的天體,並且相信如果人類能以光速回溯回去的話,我們人類是可以回溯到在今天的時間裏已經不存在了的,昨天存在著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之中的!對此我們將在下一章中詳細談到。


 


  看來,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人們除了確定其"不依賴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的這種"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真正的區分出客觀存在的物質與人類的主觀意識的內容存在以外,人類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需要認識的,是其最基本和互相對立統一的本質屬性,而不是去確定這個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原或者第一性,更不能用在時間順序上的先後或者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來對本原或第一性作觀念性的假設,這樣就會由於時間的無限性和事物間因果關係的循環性,本原或者第一性就成為種種由假設而來又無法實證的哲學觀念,並無助於人類真正和真實的認識和理解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


 


  因此,在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觀念看來:盡管非生命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在時間上也許在先(今天我們人類對於所謂的生命及思維意識的認識未必就是最準確和最真實的),但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身又具有生命及思維意識的這一基本的本質屬性,所以,我們認為: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在億萬年的運動和變化過程中,就會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表現出有生命和有思維意識的這一本質屬性出來,並在地球上表現為地球上的生命萬物及我們人類;這就是迄今為止,我們人類所能反映和認識得到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的全部。如果也一定要做傳統哲學的那種本原或者第一性那樣的理解的話,我們也認為所謂的本原或者第一性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這一運動和變化過程的全部,即本原或者第一性就包括了生命或非生命,思維意識或非思維意識兩者的全部,而無所謂兩者有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之分別。


 


  況且,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是可以(在哲學概念上)存在於時間和空間之中,並因此在具體的物質存在的形態上有先後之別,就如我們人類今天所認為的那樣,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一開始大爆炸誕生的時候其存在的形態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以生命和思維意識的方式存在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物質經過億萬年的運動和變化後的結果,這也並不能說明在時間上先存在的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形態就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原,這有兩個方麵的原因;一方麵是因為如果這就是本原,那麽,當先存在的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和變化到以生命和思維意識的方式存在的時候,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第一性的本原,就應該轉變成了有生命和有思維意識的第二性的方式存在了,而不應該再是存在著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了,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所有的以生命和思維意識方式存在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都是與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的方式存在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完美而和諧的構成全部的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今天地球上的任何一個生命、或者有思維意識的人類,無不是依靠著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才能夠生存的。


 


  這也好像是一個活著的人要去認識他的本質,是不能僅僅的取決於他一出生的開始,而是對於他全部一生過程的"蓋棺定論";如果說人的本原是生,死是從屬於生的,那麽,當人死的時候,他就不可能同時還有生了;同樣的,人在生的時候,也是不可能同時還可以存在著死;因為這顯然是不合符邏輯的,也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就是說,如果客觀存在的物質會必然(而不是偶然)的從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存在方式運動和變化到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存在方式的話,那麽,後來在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物質存在以後,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物質就不可能同樣也與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物質存在並存了,否則的話,這就像一個人在生的時候同時也擁有死一樣的荒唐可笑!


 


  而在另一個方麵,如果就算是按照列寧的"世界上除了運動著的物質,什麽也沒有,而運動著的物質是隻有在空間和時間之內才能運動。"(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177頁》的概念來確定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第一性與第二性。那麽,又如何在時間上,也就是在時間和空間中運動和變化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要運動和變化到什麽樣的時候,才算是具有哲學意義上確定傳統哲學中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第一性與第二性,本原與派生的先與後之別的標準呢?是宇宙大爆炸後三秒鍾後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說三秒鍾以前的宇宙是本原,三秒鍾以後的宇宙是這個本原派生出來的呢?或者是以地球還是宇宙中的那一個最先誕生生命的其它的天體的時候,還是今天的這個距離宇宙已經有150億年,已經存在著生命和智慧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仍然是先,仍然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處於第一性的時候呢?如果我們說是的話,誰又能告訴我們說這不是,是應該以宇宙大爆炸後的三秒鍾後算起,或者說是以宇宙中生命的誕生的那一天算起?甚至是以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能量,沒有物質,沒有信息的"奇點"的時候算起,說這才是宇宙真正的本原呢?而大爆炸後的宇宙物質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從屬於這個"奇點"本原的呢?果真如此的話,就算是沒有生命,沒有意識的物質,也是和我們這些有生命,有意識的人類一樣,都是從屬於那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能量,沒有物質,沒有信息的"奇點"本原的第一性的產物呢,又何來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可言呢?而應該是"奇點"是第一性的,非生命的物質和生命、人類的意識一樣,都是從屬於這個奇點本原的第二性的啊!同時問題還在於,這種以物質在時間上存在的先後之別有什麽樣的客觀標準和依據,又有什麽樣的哲學上的意義呢?有誰能告訴我們呢?


 


  也許,隨著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中的萬事萬物的繼續演化,隨著時間的流逝,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還存在著我們今天的人類還無法反映和認識的,或者在今天還並不能存在其它的基本本質屬性;但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思想觀念對於今天的人類,已經足夠讓人們對於山川與草木、土地與人類這些客觀存在的物質,能有了生命與非生命;思維意識與非思維意識之間在本質屬性上的分別和把握了;再不會由於兩者之間存在著時間上的持續性和順序性的先後分別,象傳統哲學的兩大陣營一樣地各執己見,把生命歸結為非生命,思維意識歸結為非思維意識當中,或者是相反的歸結的結果;來確定出存在與思維有本原與派生,第一性與第二性的傳統哲學觀念了。


 


  萬物生長又死亡,生命與非生命,思維意識與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在我們看來,並不是互相肯定或者互相否定的關係,也不是相互歸結的關係,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的兩個最基本的本質屬性,基於我們的這種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觀念,我們對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有幾點基本的總結和歸納:


 


  1、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存在和體現在迄今為止的所有的時間當中,與在時間上存在的先後無關;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迄今為止,都是以生命或者非生命,思維意識或者非思維意識這兩個方麵的基本本質而存在。非生命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在時間上可能會先存在,由於其運動和變化,會必然的產生出有生命本質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這種有生命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由於是原始和自然地產生的,我們可以簡稱為"原生命",原生命在地球上表現為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迄今存在過的所有生命物種,在地球以外表現為非地球的原生命物種。不過迄今為止,人類在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僅僅是發現隻有地球上才存在著"原生命"。


 


  2、有生命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經過長期的運動和變化,會必然的在其億萬年的演化過程中,產生出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這在地球上表現為人類這種有智慧的生命物種,在地球以外表現為迄今為止,人類還未發現的非地球人類的有思維意識的外星球智慧生命,這兩者我們統稱為原始思維或原始意識,即所謂的"原思維"或"原意識"。


 


  3、由於我們認為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具有生命和思維意識這些最基本的本質,因此,生命及思維意識的產生和存在,則應該有其固有的客觀規律和條件;因此,如果非生命非思維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經億萬年的運動會表現這種規律和條件,並產生出地球上的生命及像人類這種智慧的物種來的話,那麽,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人類或外星智慧生命),也一定會在其億萬年的運動和變化中,反映和認識這些規律和條件,能夠掌握並加以運用,再創造產生出新的有生命進而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來,這種由人類再創造出來的生命和再創造出來的思維意識我們簡稱之為"再生命"或者"再思維""再意識"。即所謂的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經過長期的運動和變化,必然會再創造產生出來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自然運動和變化所不可能產生出來的、新的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來。"再生命""再思維""再意識"同樣也有地球及非地球之分。總的來說,再生命和再意識的這兩種客觀存的物質存在,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自然運動和變化所不能產生的,隻能是在存在有原生命和原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和變化產生的結果。


 


  迄今為止,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基本本質屬性及其關聯,可以簡單的表現為以下:(略)


 


  三、宇宙文明論的新哲學思想觀念與人類社會的現實


 


  不過,即使我們闡明了人類的生命及其思維意識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性的產物,然而,在哲學觀念和現實科學的認識上,我們還是麵臨著一個人們至今都還爭論不休的、並沒有結論的問題:即生命的起源及人類思維意識產生的問題;也就是說:地球生命的起源,以及後來地球生命由低級到高級,直到產生今天我們這些能夠對於這一過程進行科學和哲學思考的人類,這一過程及其結果,究竟是偶然的呢?還是必然的呢?(我們並不是說是否一定在產生大熊貓這個物種,或者是否一定產生出人這種特定的能思維意識的生命,而是這種原則性的規律。)當然,這個問題對於創造了人類及世間萬物的上帝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倘若世界真的是上帝創造的),不過上帝在忙完這一切之後就"安息了",以後再也沒有人見到過上帝,上帝隻不過是給我們留下了一個人見人愛的"安息日"。顯然,我們人類今天並不能指望上帝會告訴我們些什麽關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奧妙和真諦。


 


  但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經過運動和變化,會必然還是偶然的產生出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對於我們所謂的新哲學的思想觀念,又是一個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問題;如果這一過程及其結果是"必然"的,那麽,我們宇宙文明論的這種新的哲學思想觀念就具有了根本和堅實的基礎了,因為隻有必然性的規律才在哲學的概念上具有本質上的意義。而如果這一過程其及結果是"偶然"的,那麽,我們所認為的生命及思維意識世界也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最基本的本質屬性之一,在哲學的概念上也就難以成立,因為偶然性發生的事物是沒有什麽本質性的意義和規律可言的,因而也就是無法重複和再創造的。自然,人類也就不可能"偶然"的創造出我們所謂的"再生命"或者"再意識"之類的傑作出來。這就象水必然往低處流,但卻絕對不會發生人會有第二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這種偶然的事情出來一樣。尋找外星球的其它生命和文明當然也是在白費功夫,其它的宇宙天體雖然數以無限之多,但恐怕是不會"偶然"的產生出毫無必然性規律可言的地外生命甚至智慧生命。


 


  當然,這種問題對於哲學這種詭於語言思辯的科學來說,到未然會成為真正的問題,我們其實可以簡單的設置兩個哲學上的詳謬來回答,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詳謬之一就是:正如笛卡爾所說的:"我思故我在。"如果沒有人類來可以認識這一過程及其結果,那麽,這一過程也就根本不存在什麽偶然性與必然性的問題和爭論了。因為如果連人本身都不存在,一個"不存在"的人,怎麽又有可能來討論不存在的人有什麽產生的偶然性或者必然性呢?而如果一但我們人類今天存在並正經地討論這一個問題,那麽,就隻能有一個結論:即必然,因為我們人類已經存在了,再去定義我們的這種存在是偶然的又有什麽哲學上的意義呢?黑格爾說得好:"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除非人們隻是把這當做一個假設性的各執已見的,在思辯上的動腦筋用的習題;例如那種假定人類文明必然在某一天會毀滅的無聊話題,其實,如果人類文明真的會在客觀規律上是必然要滅亡的話,我們又有什麽必要為這種不可避免要發生的事情在瞎操心呢?這就好象我們今天的人類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或者清楚,我們都不可避免的具有了來曆不明的生命和智慧一樣。況且,一個人類已經毀滅了的世界,在邏輯上根本就與這個今天我們這個存在著人類的世界毫不相幹。


 


  佯謬之二就是:宇宙的天體是如此的億萬億萬顆數以無限之多,以致於是我們所認為的外星球天體上存在生命及其它非人類的智慧文明,就變成了一個可以相對於人類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及能力之外的、可以無限延展和相對得以進展的、"科學"上有待證實的假設了;即隻要在人類有限的時間、空間和能力之內沒有發現,我們就可以堅持說存在於這之外,直到發現的這一天為止,但也許永遠不會有這一天,因為和宇宙的天體一樣,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無限的,隻有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也許會到即使人類的文明都因為不可抗拒的原因而毀滅了,而人類還是在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沒有尋找到任何地外生命的蹤跡!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卻恰恰是我們的這種必然性的觀念,可以相對無限延伸的最堅實最基本的依據,和最充足的理由。


 


  正是由於人類在傳統的哲學之中,往往在邏輯上存在著這種關鍵而微妙、又無法實踐證實的詳謬;諸如無神論者與有神論者之間就相互詰難;什麽萬能的上帝能不能創造一塊他老人家舉不起來的石頭,或者誰能證明不存在的神靈真的不存在等等。傳統上的哲學往往也就因此變成了自設觀念各執已見的,而又難以在實踐上實證的、在語言和邏輯上的推理思辯,以致於維特根斯坦這位日常語言哲學學派的哲學家認為:"哲學餘下的任務就是語言分析。"並且說:"不是每一個看起來象句子的句子都能用來認識事物,不是每一種工藝在我們的生活中都能得到應用。"(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第205頁)。人類的傳統哲學當中一直都存在謬誤比真理具有同樣甚至更充足的理由這樣的問題,這顯然無助於人類真實地和真正的從本質上反映和認識客觀物質存在世真理,人們不得不對於形形色色的自稱為真理的哲學思想觀念,定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地,對於新的哲學思想觀念,我們也應該找出詳謬之外的,真正科學的可以被實證和實踐地理論。


 


  我們認為,以今天人類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並在相對比較短的時間裏,對於我們宇宙文明論的新的哲學思想觀念,有兩條比較科學和可以被實證實踐地途徑:一條是人類對生命及思維意識的再創造,另一條是人類以地球做為人類文明的搖籃,在宇宙的天體之間進行星際間移民及地球人類文明的宇宙傳播。


 


  現代人類的自然科學家們,對與地球生命的起源及進化,雖然在傳統的哲學觀念上常常迷惑於必然性或者偶然性之間,但在實際的科學探索上,卻是在朝著相信必然性的方向來進行努力。例如人類至今發射出去飛行得最遠的宇宙探測飛船,先驅者9號和旅行者1、2號,都無一例外的背負著尋找非地球生命,和向外星球智慧生命傳播地球人類信息的使命,今後看來也會是如此。這就像是哥倫布時代的人類,不證實地球是圓的就不會罷休一樣,今後人類的宇宙飛船如果沒有找到非地球生命及智慧生命,人類一定會永遠的尋找下去,直到發現為止。同時在另一方麵,科學家們也在實驗室中模擬原始無生命的地球狀態,進行生命物質的自然合成模擬研究,也在分子遺傳工程學DNA的層次上尋找生命的信息,試圖破解其中的奧妙,這些迄今為止都已經取的了重大的進展。例如最近取得成功突破的對於生命進行複製的克隆技術;完成人類遺傳基因草圖的繪製等等。不過至今,人類還並未能重複地球生命的起源及進化到有思維意識的人類這一過程,人類的科學家們在今天雖然能複製克隆出一些生物生命來,但是卻仍然並不能成功的用無生命的物質來製造出一個真正具有生命的意義和全部特征的細胞出來。


 


  不過我們認為,這並不能因此就否認人類有一天會具有再創造出人工的、新的生命的能力,因為這是一切在時間上極不平衡的比較的結果。現在科學家們都傾向認為,太陽係及地球形成至今大約有五十億年左右,在地球形成之後十億到二十億年之間,非生命的地球上可能發生了一係列的化學變化,產生出了能夠構成地球生命的基礎的許多有機化合物,如氨基酸、糖、有機堿(嘌呤、嘧啶)核苷酸等等;並在此後進一步變化形成原核生物,如在南非發現的最古老的杆菌微體化石,距今已有32億年。又經過大約20億年的演化出現真核生物,然後在大約10億年左右的時間裏,比較簡單的真核生物演化出今天形形色色的高等動植物,其間雖然還有很多奧妙和空白點人類至今還未能認識,但地球生命從無到有直至演化出我們今天的人類用了三十到四十億年的時間,是有充分的生物科學及化石考古上的依據的。


 


  相形之下,人類對於生命本質及起源的研究時間要短的不成比例,從1828年德國化學家維勒第一次用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尿素算起,至今也還不到二百年,而且是直到1953年,德國科學家米勒才進行了一個模擬地球原始大氣的實驗,並合成了構成生命的一些有機堿,如嘌呤、嘧啶等等。這距今不過隻有五十年的時間,與地球生命起源的近四十億年相比,僅僅是億分之一的時間。不過,這兩者之間也有不能用時間來衡量的差異,即人類是在運用自身的智慧來研究探索生命的起源的,並且是以地球生命的起源及其進化為樣本的;而地球生命的起源看來是沒有什麽"智慧"因素的結果,可以肯定完全是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地球無機物世界,由於種種今天我們人類所不知道的地球物質(元素)隨機性和偶然性的運動和變化,由量變到質所產生的結果。時間可以改變一切,也就成了我們人類今天唯一能夠認識得到的關鍵因素。急功近利的人類隻不過是試圖用他們的智慧來縮短這一時間,盡快的得到結果出來;僅僅不過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人類今天就已經獲得了"克隆"動物這種對生命進行複製的成果;相形之下,我們新的哲學觀念中,所謂的再創造的生命,也就"再生命"甚至"再意識"不過是個隻待時日的事情,在人類的自然生命科學的發展上並不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真正會成為障礙的,卻是徘徊在存在與思維之間對立思辯的人類傳統哲學思想觀念及道德;人類寧可接受上帝造人的神話,就算是不接受這種神話,也絕對不願意相信人類會有再創造生命及思維意識的可能;不要說是對人的再創造,就是麵對著今天人類對於自然生命所進行的"克隆"這種對於生命的複製,以及轉基因工程出現的人與其它物種的基因混雜的結果,人類就已經陷入了在傳統哲學的思想觀念及道德上巨大的惶恐和不知所措之中,不得不頻頻的發出"暫停"的呼聲,等人類在哲學及道德上思考出結果了以後再說。人類的自然生命科學越是取得進展,就越是接近人類的自己本身,人類的也就越是像他們用來做為實驗和研究對象的小白鼠一樣,隨著任人宰割的實驗和研究的來臨,一顆無可奈何和不安的心在怦怦亂跳,都已經快要跳出來了。


 


  其實說起來,像"克隆人"之類的事情,人類古代的神話裏就有過。例如孫悟空拔幾根毫毛一吹,就會弄出幾隻小悟空出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路過女兒國,不小心喝了子母河的水,弄得幾個大男人都懷上了小寶寶;這恐怕是人類有史以來記載的最早的單性複製生命的事情,既簡單又實用,喝口水就行,省去了人們多少傳宗接代的談情說愛和兩情相願的麻煩,及成家立業的艱辛,怪不得女兒國的女人們人人美麗非凡,笑容天真爛漫,個個都有見了豬八戒這樣的男人也會大驚小怪的嚷嚷"人種來了"的閑情逸誌和灑脫;可惜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不過,即使是真的也不妨。隻要這子母河的水是天生地成的、或者是神賜予的就行,人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接受這種傳宗接代的辦法。千萬不能是人發明的,因為如果是由人類發明的,在現在人類的傳統哲學和道德觀念上,喝還是不喝,用上帝賜予的或自然的兩性繁殖,還是喝子母河的人造水單性生育後代,就會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甚至為此打得頭破血流的原則問題。就像摩門教徒堅決的拒絕現代科技文明一樣,理由既簡單又充足;上帝那個時代的人們是不這樣生活的,並且這些東西也不是神賜予的,接受了人弄出來的現代科技文明就是對神的褻瀆;在傳統哲學和道德的時代裏,人類在這方麵有可以接受的程度上的不同,並沒有原則上的不同。


 


  人類今天之所以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對科學技術日益發展深刻地影響到自身時,有根本上的不適應以致於逃避或完全拒絕,就來源於人類傳統哲學當中對於存在與思維在認識上的分歧和對立;人們因此並不認為人類的所做所為,也會具有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質上的意義,而僅僅是人類主觀意識的產物。因此,也就完全不能容忍和接受人類有一天會具有隻有上帝,或者(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物質存在運動和變化,才能具有的神話般的能力——從複製生命到再創造人類思維等等;而這些卻恰恰恰是我們新的哲學思想觀念的基礎,人類的生命和思維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質的反映和產物,並且還進一步認為: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的物質的運動和變化,還具有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運動和變化所不能具備的意義,這就是說:客觀存在的物質的有些運動和變化,盡管有其自身固有的規律,但是在客觀存在的物質沒有以生命及有思維意識的的方式存在的情況下,是不會也不可能產生和存在的,至少我們新哲學思想觀念所謂的"再生命"或者"再意識",以及星際文明時代的"星際間移民"等等就是如此。


 


  在傳統的哲學觀念當中,人們往往會糾纏於這樣的問題:究竟我們人類所反映和認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及其客觀規律,是在我們人類存在之後才具有的呢?還是可以由我們人類創造出來的呢?也就是說,假如我們人類生產一部汽車,是因為我們人類設計生產以後,有關汽車的客觀規律才存在的呢,還是無論我們人類是否設計生產出這部汽車,這個客觀規律都是不以人類意識的存在而存在的呢?亦即通常所說的是精神先於物質,還是物質先於精神?在我們看來,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有些客觀規律,是可以不依賴於人類的存在的。例如地球上的滄海桑田,宇宙中的天體運動等等;但是另一方麵,有些客觀規律的存在,則必須是人類精神意識的產物。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地球上不存在著人類,而地球上的萬事萬物經過億萬年的變化和運動,就會按照客觀規律形成一條高科技的汽車流水線,在沒有一個人影和生命的地球上生產著合符客觀規律的、沒有人用的汽車?這顯然是一個想一想就會讓人覺得是荒謬可笑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存在著不依賴人類的存在而存在的客觀規律又是什麽意思呢?然而,我們認為,在地球上的萬事萬物經過億萬年的變化和運動,產生出生命,生命進化出具有思想意識的人類,由人類按照一定的客觀規律創造出汽車和汽車生產線,並生產出汽車來,這一切,才是符合所謂的客觀規律。才是具有人類反映和認識上的意義的。


 


  其實,有生命有意識的人類,他們與無生命無意識的自然世界之間,一定存在著有機的和諧和統一。我們都知道,雖然地球上的幾十億人類都是具有生命和意識的,然而,滋育著這些人類的太陽係和我們所能觀察得到的宇宙空間,卻似乎並沒有生命和意識的痕跡,以致於雖然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苦苦的搜尋地外生命,但是卻至今都一無所獲。——而有生命有意識的人類的生存,卻是必須得依賴於無生命無意識的自然世界。並且這個無生命無意識的自然世界對於我們這些人類生存的安排,要遠遠的甚於我們這些自以為有智慧有意識的人類,甚至於使得我們人類至今都百思不得其解——生命是如何誕生的?我們究竟能不能人工合成生命?能不能創造新的智慧生命?如何建立和維持一個生命的生態係統的自我循環和平衡等等。正是由於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中是如此的充滿了遠遠超過人類智慧和意識的理性,才使得那些相信上帝的人們堅決的相信,這樣一個充滿了和諧和統一的世界,絕對隻能是上帝精心設計的結果。


 


  同樣的在微觀上,雖然每一個人都具有生命和意識,但是,構成這些生命和意識的人體內部物質(元素),看來卻並沒有什麽生命和意識。這無疑是說,地球上的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元素)構成的,而人類的意識,也是由非意識的物質(元素)所構成的。


 


  實際上,就在我們人類意識到我們自己是有意識的時候,我們會發現一種存在——原來人類的意識是在我們還未能意識得到它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於是,無論我們人類是否願意,或者意識對於我們人類的生存來說是多麽的重要,我們人類都擁有了來路不明的意識,並且在這之後也與我們是否意識到這一點毫無關係的、繼續的存在著。


 


  因此,人類的生命及其思維意識,盡管如大衛.休謨所說的那樣:"感覺是由我們所不知道的原因開始產生於心中的。"(休謨《人性論》第19頁)。但是卻並不是僅僅為了我們人類自己的生命或者社會的、政治的利益而存在的,在我們看來,是作為客觀物質存在的世界,宇宙中萬事萬物的本質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存在的。人類是天地之靈,因此,無論是我們人類願意還是不願意,能夠還是不能夠,總之,地球生命的起源,直到進化到今天我們這些能夠對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進行反映和哲理思辯的人類,就成為了今天我們人類所看到的"不可避免"要存在的客觀現實了。


 


  也許吧,這種"不可避免"會發生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現實,盡管有其存在合理的必然性,但卻又極其的偶然,偶然到放眼相對無限的宇宙空間的無數天體上,隻有我們這個可憐的地球,才能產生出有生命有思維意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 我們人類出來。或許我們這些孤零零的人類,永遠也不會找到好萊塢式的外星球生命及智慧的難兄難弟!但這又有什麽關係呢?相對於這些死一般寂靜的無生命及無思維意識和智慧的天體而言,我們人類不就是相對於它們的"外星球文明"嗎?就象幾百年前的哥倫布把歐洲的人種及文明的福音傳播到"新大陸"一樣,當未來的人類把地球生命及智慧的火種播灑到其它的星球天體上的時候,當它們的軀體成為我們生命的血肉的一部分的時候,一不小心"偶然"的在地球上產生出來的生命及思維意識,就會質變成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中最基本和最普通的本質原則,這就是偶然的量變到必然的質變的過程。相形之下,徘徊於傳統哲學思想觀念中的人類,囿於存在與思維在認識上的對立和分裂的矛盾,及可恥而又渺小的社會和政治現實的利益衝實而不能自拔,是多麽的無知和幼稚,在人類文明已進入具有毀滅掉地球幾十次的核時代,甚至會因此為了這些無關緊要的原因而毀滅掉宇宙中生命及智慧的火種;這時候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到真是歸結為非生命非思維意識的唯一本質了。不過可惜的是,也不會有誰來對這個了無生命和意識的死亡的世界長籲短歎,大談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原與派生,第一性或第二性之類的哲學理論了。


 


  地球在今天不過僅僅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但是也許有一天,會成為客觀存在的宇宙物質世界中,整個宇宙星際文明的起源地。"生存還是死亡",地球生命的起源,和人類的文明從原始森林走出地域,直到今天的地球文明時代,都一直是在生存的欲望和死亡的威脅之間徘徊掙紮不已。或者有一天,當越來越多"野蠻"的"恐怖分子",也和那些"文明"的人們一樣,具有無數次毀滅地球生命及人類文明能力的時候;當那些"文明"的華爾街的闊佬門由於恐懼這種毀滅,而有到其它的天體和星球上殖民和生存的欲望的時候,真正的星際文明的人類新時代就會到來了,星球大戰也許就會成為真實的謊言了!這顯然不會是任何新的哲學或道德觀念說教的結果,而是一直徘徊在"生存還是死亡"之間的,非生命或者生命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的本質,在我們這些可憐和孤寂的、追求榮華富貴而又貪生怕死的人類身上永恒體驗出來的結果而已。


 


  我們之所以成為一種叫做人類這樣的東西,這並不是我們人類願意或者能夠選擇得出來的結果,也未必就是上帝的傑作,上帝又是誰的傑作呢?感謝上帝,請他讓我們人類的那些子子孫孫們,今後不再問我們這類刨根問底,溯本追源的天真和無知的問題。世界有從前,然而卻未必一定要有起始,人類有未來,然而卻未必一定要有終結。讓我們人類安和樂利地,永恒地生存在這個美妙無垠的世界裏吧。


 


  雖然做人不是我們人類的選擇,但我們人類卻可以選擇做怎樣的人。 


 


 


 

所有跟帖: 

維特根斯坦之後,哲學家們已不再思考這種問題(誰是第一性),至少不從這種角度思考了。他們向科學投降了。 -野性- 給 野性 發送悄悄話 野性 的博客首頁 (100 bytes) () 07/03/2012 postreply 08:56:54

蘇格拉底曾說,我所知道的唯一真理就是我自己一無所知。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367 bytes) () 07/04/2012 postreply 10:32:29

思辨哲學就是那樣,自以為有新發現。但這些在古印度的那藍陀寺都辯論過。 -yfz9465- 給 yfz9465 發送悄悄話 yfz946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08/2012 postreply 05:39:0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