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倡議:觀點可以不同,語言應該文明。中國不是禮儀之邦嗎? 來源: 湘西山民 於 2012-05-19 18:03:57
不要動不動“瞎子”,“落家灰”(難聽的就不重複了)的。這樣隻反映說話的人沒有教養。
今天到處溜達,很有收獲!
在品茶小軒推行文明用語,犧牲了多少好ID!
終於看到成效了,我們品茶小軒走出去的湘西山民成為了文明用語的宣傳隊播種機。
文明用語之花,一定能夠在WXC盛開!
再談安東尼奧尼拍《中國》的一點看法:
1972年,是轉折點,蔣先生的台灣退出了聯合國。
之所以有這個轉折關頭,是美國人在越南戰場上的戰果決定的。
也就是說,中國的文革,讓美國人認識到,當時之中國,已經不是那時之中國了。
而中國為了做到這一點,就是陳老總說的:賣了褲子。
所以,安東尼奧尼拍《中國》,就是那樣的景象。
說實在的,那樣的景象也沒有代表性,至少我們知道,那時候中國的空氣汙染並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