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一下奧斯卡最佳男女演員背後的事兒 (一)
三天天讀到紐約時報上一篇關於梅麗,史翠普和另一部電影《The help》的主演 Viola Davis 的評論。聽說兩個人的得票數接近。後來有資深前輩出來說:從技術難度來說,史翠普演的更累。演真人總是不討好的,而《鐵娘子》的劇本寫得一般。基本是把很多的重大事件簡單地帶過。但史翠普還是發揮了她擅演內心戲的特長,把鐵娘子進入老年期後,在老年癡呆的境界中的掙紮演得讓人看得下去。
上圖為她聽到自己得獎後的表情
對 Viola Davis, 我很不熟悉,還沒去電影院看過《The Help》那個電影。倒是在網上找到很多和電影有關的視頻以及她的訪談視頻。你無法否認,這個非裔女人有著一種內在的力量。爆發力也很強。 和史翠普比,她還算年輕的,應該還有機會的。不過,對一個非裔演員來說,適合她演的劇本是有限。David在被采訪時說:我是個黑女人,沒有很多人把大把大把的劇本寄給我。我出生時,家裏很窮。貧窮對一個年輕人的成長有著巨大的壓力。她還說,即便是年輕而有才華的非裔作家寫的劇本,大多也是關於城裏人的故事,關於靚小妞的浪漫喜劇。她覺得自己的天空是低的。
我想,她對自己被史翠普擊敗,會有負責的想法。但她還是在第一時候祝賀了史翠普 (見圖)。
如果說,Davis很難得地演出了“身份低微者”內心的力量,史翠普則比較成功地打開一個名人的內心世界。
史翠普的粉絲是“普世的”。男人,女人都喜歡,東方,西方都能接受。英語裏有個字叫"sensual", 一直找不到這個字的確切翻譯。我模糊地覺得,在個體層麵,她就是那個字的最佳注釋。
有人叫她“梅姑”,也有人叫她“梅姨”。也許大家喜歡她的理由有所不同,從她的身上看到不同的東西。她的那種"sensual"是用愛的方式釋放出來,裏麵含有巨大的情感力量。難得的是,她能抵抗很多的誘惑,隻把她的那種能量投入到她所鍾愛的表演事業中去。不想用“道德自律”那些字眼去形容她。能成功演繹那麽多種角色的人想來應該是深刻的。她對生存本身似乎有一種特殊的,直感的悟性。很難想象沒有男人追求她。也許她是善於隱藏自己的affection的,也許她隻把那種被壓抑過的情感在表演中爆發出來。
在她所有的片子裏,我最喜歡的應該是《蘇菲的抉擇》和《走出非洲》。那兩個電影不知道看了幾遍了。蘇菲是她演的最成功的角色。她演一個波蘭移民,那種近乎歇斯底裏的矛盾心態,對苦難回憶的隱藏和默認,對兩個截然不同的男子(一個幾乎是個瘋子,一個是年輕的作家),她恰很如其分地表現了她和他們之間的情感鏈接。引誘,深度的恐懼,神經質的笑聲,還有困惑,她的表演主要集中在那三種情感狀態。那口波蘭話,天哪,真的不知道她是怎麽做到的?
打住,下篇探討喬治,克魯尼的幸和不幸:)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