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敬可愛的朱鎔基(轉載摘錄)

2003年3月,朱鎔基正式從國務院總理的職位退休,溫家寶接任總理。
 

當了七年副總理和五年總理的朱鎔基,退休後,一下子從公眾視野中銷聲匿跡。時至今日,不見蹤影的朱鎔基,一切都好嗎? 這位昔日威風八麵的鐵腕人物,離開轟轟烈烈的政治舞台後,其退休生活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

 

正式退休前,朱鎔基在最後一次聽取香港特首董建華進京述職時,曾向在場詢問其去向的記者透露:退休後,將閉門謝客,在家讀書。
果然,告退政治生涯後,他深居簡出,低調異常,不再於公眾場合露麵。
與退休後的朱鎔基接觸過的人透露,現在的朱鎔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稱,他的心態也完全回複到平民百姓之狀。以前,他當國務院副總理和總理的時候,屢次自我感慨身上的擔子重,壓力大大,日子不好過。現在,他無官一身輕,每天的日子過得自在而鬆弛。
退休後,朱鎔基最大的原則,就是不談工作。他明確表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已不在職的他,要求任何人都不要再和他談工作。
離開中南海的總理座椅後,朱鎔基並不固定在北京居住。他去過上海,去過湖南,也去了廣東。無論在北京,還是在外地,他都極力避免與地方官員接觸時談及工作。中國的慣例是,即使退下來的國家領導人來到某地休養,當地領導人亦會進行禮節性拜訪。每當這些官位在身的人來訪時,快人快語的朱鎔基總是開門見山先行表態:不談工作。
朱鎔基在任時,是個公認的“工作狂”。自一九五一年朱鎔基從清華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包括被打入“右派”的監督改造在內,他總共工作了半個世紀又兩年。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為他的生活習慣和第二生命,然而退休後,他說放下就放下,絲毫不留餘地,也足見他的個性。

加拿大都市網
朱鎔基的祖籍在湖南鄉下,家境敗落後,他父親朱希聖遷居長沙市,所以朱鎔基從小成長於長沙市。有說朱鎔基17歲那年,曾回過一次鄉下老家。1947年,三伯父朱學方做出決定,讓朱鎔基與自己的兒子朱錦民一同赴上海趕考。朱鎔基在上海同時報考了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結果兩所大學均考中。最後,朱鎔基選擇入讀清華,當年清華考生的入選率是4%。自入京讀大學後,朱鎔基再未回過老家。
朱鎔基在任總理時,他老家的鄉親盼望他回去,他沒能成行;退下來後,他老家的幹部更盛情力邀,但朱鎔基最後還是沒有返鄉。朱鎔基並非對故鄉沒有情感,他心中的顧慮仍然存在。在位時,他擔心家鄉拿他旗號行事;下來後,他擔心家鄉拿他包裝搞旅遊。其實,像這樣少年離開鄉下老家從此未返的不止朱鎔基一個,鄧小平從少年時期離開四川廣安鄉下赴法勤工儉學,即使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出任西南局政委常駐重慶時也沒有返回家鄉,最後仍是終老未歸。
朱鎔基主導國務院時,曾經先後在多個場合向官員推薦西安碑林上刻錄的一則明代官箴:“吏不畏吾嚴,而畏吾;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朱鎔基說他從小就會背誦這段箴言,他希望每個官員都能明白這個道理。他曾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說:退下來後,老百姓隻要給他一個清官的評論,他就很滿足了。

朱鎔基自十八歲成年之後,不知做過多少熱血之舉:北平解放時,朱鎔基是清華電機係的班長,他一馬當先,動員傅作義部隊的家屬進城,以瓦解守城軍人的軍心;開國大典結束,他立即要求加入共產黨,當月就如願以償;抗美援朝伊始,他是第一個向黨支部遞交參戰書的清華學生,卻未能走成;全校學生會主席大選,他積極組團拉票,最終高票當選。
大鳴大放時,他耿直陳情,結果當上右派;九十年代初,中國經濟形勢極其嚴峻,他以副總理之身兼任中央人民銀行行長力挽狂瀾;初任總理,他放出豪言壯語,“不管前麵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會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無後已。”
入世時,他追求轟轟烈烈,波濤洶湧。
出世後,他卻一下子從公眾視線中抽身,突然間消失的無影無蹤。誰能想到,曾經那麽叱吒的風雲人物,說隱就徹底隱了。
當然,朱鎔基並沒有進入深山,他仍在人間,與世無爭、樂得逍遙地過著平靜無波的退休生活。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