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西方人究竟如何看孔子

西方人究竟如何看孔子BY俞曉群(轉自天涯論壇)


    (南方都市報評論周刊20111106)近幾年,我國的“孔子學院”在世界上迅速鋪散開來。以“孔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大概出於兩個原因,一是孔子在西方的名氣,聽說美國都把他列為“十大思想家”之首;二是在我們的“先進文化”中,一時還找不到出其右者,讓世界上更多人接受。比如叫老子學院、孫子學院或毛子學院,行麽?


    三年前台灣也搞起全球文化推廣計劃,苦於“孔子”為大陸所占,隻好稱“台灣書院”。其主旨不在對抗,而在弘揚台灣文化和推廣正體字。嗬嗬,別的不說,稱繁體字為“正體字”真高!按照詞義理解,難道簡體字就成了誤體字、反體字或副體字麽?


    孔子名揚海外,源於16世紀以降,利瑪竇一幹人馬進入中國。本來是為了傳教,但當他們將中國的事情傳回歐洲時,剛剛走出中世紀的人們,無意中發現一個“孔子的中國”。出於驚奇,出於愛慕或厭惡,出於歐洲文化啟蒙運動的需要,孔子的名聲迅速傳播開來。此後四百年間,西方對孔子一直關注有加。但他們究竟對孔子印象如何呢?我整理出幾段,權作欣賞:
    孔子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道德哲學家、異教徒哲學家、東方智者、擁有5000弟子的派別首領、無冕的皇帝、哲學上的華盛頓,以及像畢達哥拉斯和巴門尼德、霍布斯和萊布尼茲一樣的政治家、統治家和立法家等等。甚至有人說,孔子是“18世紀歐洲文化啟蒙運動的守護神”。最有影響的說法來自康德,他說孔子是“中國的蘇格拉底”。但也有人說,孔子是“沒有找到柏拉圖的蘇格拉底”。謝林說:孔子與蘇格拉底根本不同,前者讓哲學家聽命於國家,後者讓哲學家不要參與國事活動。


    《論語》是一本什麽樣的書?把它與《福音書》和《辯白》相提並論。托爾斯泰說:“沒有他(孔子)和老子,《福音書》都是不完備的。”而最早將《論語》譯成拉丁文的利瑪竇說,它是“在人類理性的光芒下,對正常的道德活動加以指導。”不過它“隻是一係列混亂的格言與推論”。維科說,它像“埃及人的司祭書”,全是凡俗倫理。黑格爾說,它講的是一種“常識道德”,一點思辨哲學也沒有,隻有一些善良的、老練的、道德的教訓。所以,“為了保持孔子的名聲,假使他的書從來不曾有過翻譯,那倒是更好的事。”


    孔子哲學是一種什麽樣的理論?是一種“道德哲學”。中式道德與西方不同,黑格爾說,西方道德包含在法律之中,中國道德就是法律。孟德斯鳩定義:中國人“把宗教、法律、風俗、禮儀都混淆在一起。所有這些東西都是道德。”這樣的“道德”帶來的結果是:1.如果道德淪喪,國家就陷於無政府狀態,革命就來了。2. 國家不會由於被侵略而喪失法律,因為法律含於道德中,道德不變,最終改變的一定是侵略者。3.“道德化的法律”追求與專製主義並行,即使專製者試圖自我完善,給自己帶上法治的鎖鏈,最終還是用鎖鏈武裝自己,變得更加凶殘。4. 孔子的“禮”不同於禮貌,禮貌是用於粉飾邪惡,禮是用來抑製邪惡。但“禮教”可以演化為枷鎖,泯滅男子漢的氣概,讓人隻會像狐狸一樣四處張望,不求進取。 5.禮教的“平等”還會演化為自由民與奴隸的平等,導致全民奴性化,人們由自貶自抑走向自暴自棄,最終產生“道德放任”意識,像隨處扯謊、佛教流行等,而佛教把“上帝認為是虛無,把鄙視個性、棄絕人生當作最完美的成就。”(黑格爾語)


    讀到這些,會讓人產生兩種感覺:一是混亂與陌生,難道這就是我們的孔子麽?再一是疑問,時至今日,西方人的認識有變化麽?當然有,但思想根源依然存在。東西方文化衝突,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化解。分析近百年的變化,倒是有兩點值得提及。


    其一,西方人對待孔子的態度,表麵上是一個文化問題,實際上更像是一個經濟問題,或曰政治問題。因為它是隨著中國經濟的起伏而忽冷忽熱。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6—18世紀,經濟上“中強西弱”,孔子被捧上天;18—20世紀,經濟上“西強中弱”,孔子被痛批或遺忘;近30年,中國經濟日見崛起,西方經濟日見衰退,孔子又日見走紅。
    其二,有觀點說,中國“尊孔”2000多年,“批孔”不足100年。正所謂“中國曆史孔子之一人曆史而已。”(夏征佑語)而且近百年真正批孔的不是魯迅等人,因為魯迅批的不是孔子,而是尊孔的人;真正批孔的無非是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察其言行,他們麵上批判孔子思想的弊端,實質上還是出於政治目的,將國家經濟落後,歸咎於孔子哲學的影響。問題是今日中國“頁麵”上掛著的人,正是飽受“批孔”教育和影響的幾代人,尤其是我們這些文革中長大的人,還練過“童子功”。所以一聽到有人說孔子的好話,就會從心裏感到不舒服。比如上世紀80年代,有報道說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消息傳來,竟然引起國人全球範圍的“追謠”,一鬧就是好多年,至今不見平息。如此對待孔子,外國人都感到驚訝。難怪上世紀70年代,美國作家賽珍珠呼籲“讓孔子早日回到他的家鄉”;難怪不久前鄰國的一位學者說,既然中國人那麽討厭孔子,幹脆把他轉讓給我們,我們拿去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此想到“中國文化複興”問題。有答案是“融合多元文明,實現先進文化的中國化。” 這話聽起來有些飄忽。梁漱溟先生答得果斷,他100年前就說,也就是“孔子禮樂”的複興;上世紀80年代,他又強調:“以後世界是要以禮樂換法律的,全符合了孔家宗旨而後已。”這話聽起來也不順耳,怎麽辦?沒辦法。連季羨林先生都說,雖然他認為未來“隻有東方文化能夠拯救人類”,但“未來”那塊匾還沒掛起來,誰知道上麵寫著什麽?幹脆學《三岔口》,每個人耍自己的刀槍,但誰也碰不著誰。

 

部分跟貼:

作者:獨鶴與飛  回複日期:2011-11-08 22:11:04 
回複 
  西方人眼裏的孔子其實是朱子了。最有意思的是,我們後世把朱子學視為新儒學,如果朱子有知肯定會氣得從墳墓中爬出來——人家從祖師程頤開始就自認為是繼承了孔學的正宗,所謂道學——道統之學,怎麽就變成“新”儒學了呢

作者:深圳一石 回複日期:2011-11-08 23:40:19 
回複 
  因為我們幾乎是受著種種孔子的種種變體的浸養,其中好處自不待言,壞處則同樣是罄竹難書,所以,國內人對孔子的看法,時常在極度褒揚和批評太過之間搖擺,讀國學的一些書,粗略的翻四書五經,孔子在我們的精神母體裏,覺得有親人的那種奇特的感覺,如何讚如何罵都無法遺棄。
  
  看到國外的一些談孔子的書(大多都是片段,我沒有讀過專門談孔子的專著),大概基本和俞先生談及的這些差不多。
  
  對於中國文化的真正複興,因為中國現在的曆史和以前所有的曆史都有不同(製度的設計,哲學的不可能獨善其身的自我圓滿解釋,和西方的廣泛而全方位的交融),我自己感覺,應該會逐漸出現類似西方文藝複興的一個批判接受和揚棄中國古典文化的先聲,期待會出現天才式的人物來在這樣一個亂世當中創作出中國麵對世界性問題的新哲學。中國的真正複興(不單單是文化,而是全麵的複興),如果還是從孔子學說中產生,覺得這樣的複興包含著文化浪漫主義和不真實。

作者:小說讀者 回複日期:2011-11-09 19:21:33 
回複 
  “真正批孔的無非是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察其言行,他們麵上批判孔子思想的弊端,實質上還是出於政治目的,將國家經濟落後,歸咎於孔子哲學的影響。”
  
  五四文人,一般不會批孔子,而批的禮教,這個要區分開,而且正是批了禮教,才使孔子的真正的麵目可以讓世人看到,這個批判也不是什麽政治目的,而是啟蒙,略等於西方對基督教的清算。(基督教現在還在,但沒有那個地位了),禮教也是這樣,代表性的著作,胡適之寫的中國哲學史並沒有完全否定孔子,但把他說成一家之說,這可能就已經觸怒了不少拜禮教的人。中國中小學沒有再抱著四書五經,這已經說明了孔家店的倒台。

所有跟帖: 

這個老家夥不是早就被打翻在地永世不得翻身了嗎? -醜女的天空- 給 醜女的天空 發送悄悄話 醜女的天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11 postreply 13:41:05

謝謝分享:) -看客2010- 給 看客2010 發送悄悄話 看客2010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11 postreply 19:30:48

孔子在我們的精神母體裏,覺得有親人的那種奇特的感覺,如何讚如何罵都無法遺棄。------ 就是這種感情。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11 postreply 20:31:48

就是這種感覺----- -簡丹兒- 給 簡丹兒 發送悄悄話 簡丹兒 的博客首頁 (108 bytes) () 11/11/2011 postreply 20:41:14

我大膽預測一下,今後的三十年,將是中國人重新向儒家精神回歸的三十年,但不會是 -為人父- 給 為人父 發送悄悄話 為人父 的博客首頁 (39 bytes) () 11/12/2011 postreply 10:29:31

如果中國能在民主普世的社會監督之下弘揚儒家精華,也是對全世界的文化補充與貢獻。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xingfu^ 的博客首頁 (277 bytes) () 11/12/2011 postreply 12:38:23

謝謝。就記住吾日三醒吾身。 -加州花坊- 給 加州花坊 發送悄悄話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1/11/2011 postreply 23:08:29

論語絕對不等於孔子。 -玄野- 給 玄野 發送悄悄話 玄野 的博客首頁 (315 bytes) () 11/14/2011 postreply 07:36:4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