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倦 ---- (ZT) “薩哈夫”:後現代政治奇觀中的文學性敘事

來源: 依依漢南 2011-09-15 00:52:0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414 bytes)

“薩哈夫”:後現代政治奇觀中的文學性敘事

作者:惠鳴
文化研究網

    一、“薩哈夫”:伊拉克戰爭的文學產品
   
     如果說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隻有一個人是最大的贏家,那麽這個人無疑是
戰爭期間擔任伊拉克新聞部長的薩哈夫(Muhammed Saeed al-Sahaf)。在伊拉
克戰爭中,薩達姆政權的高官無不身敗名裂,成為美英抓捕的對象,四處逃
匿,隻有薩哈夫一人是絕對的例外。他憑著自己在戰爭期間“精彩絕倫”的文
學性語言表演,不但避凶化吉,而且聲名鵲起,成為薩達姆政權高官在戰後唯
一名利雙收、身價上升的人士。

     戰爭期間,薩哈夫的新聞發言是外界了解伊拉克官方信息的唯一窗口,他
每天的亮相和表演都是戰爭雙方以及全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從3月20日戰爭爆
發到4月9日美國人占領巴格達的20多天裏,他每天以相同的裝束,準時出現在
伊拉克國家電視台,用他獨有的“語言導彈”刺激整個世界。他的詼諧幽默和
刮得幹幹淨淨的臉龐,都使他不同於人們印象中通常留著薩達姆式的小胡子一
般伊拉克官員,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一段時間裏,他的名字在媒體上的曝
光率急劇上升,人氣指數激增,他的光芒甚至使布什、布萊爾、拉姆斯菲爾德
這些戰爭政要黯然失色。互聯網和各國媒體上,他成了全世界的明星,在從戰
爭開始到6月下旬三個月間,網上單是關於“薩哈夫”的簡體中文網頁已超過
100000個!他擁有不計其數的綽號:“滑稽阿裏”、“巴格達Bob”、“可愛的
說謊人”、“小阿裏”、“銅牙鐵嘴”、“黑色幽默大師”,等等。他在戰爭
期間發言的DVD、關於他的各種“紀念性”商品都在網上熱銷。他消失後,美國
阿拉斯加的一位作家馬爾文尼(Kieran Mulvaney)為他成立了一個名為“我們熱
愛伊拉克新聞部長”的網站 ,點擊率每秒超過4000次。在人們眼中,他早已不
再是嚴肅得難以接近的政治人物,而更像是一位聞名於世的喜劇演員。

     戰後,作為伊拉克新聞部長的薩哈夫一度人間蒸發。媒體上不時傳出關於
他的種種傳聞,有說他已自殺,有說他已逃到國外,4月中旬的一天,有媒體傳
出消息說,隱藏在某處的薩哈夫要起訴曾報導他已自殺的兩家伊朗報紙《Al
Wifaq》和《Mardomsalari》侵犯了自己的名譽。2003年6月25日,英國《每日
鏡報》稱,美軍已經在巴格達郊區一處檢查站逮捕了伊拉克前新聞部長薩哈
夫,或許是怕受薩哈夫曾經對全世界說過大話的牽累,《每日鏡報》在該文標
題的後麵特意加了一對括號,裏麵寫著“不是開玩笑的”(NO JOKE)。6月26日
和27日,阿聯酋的阿拉伯電視台分別播出了一個5分鍾和30分鍾的對薩哈夫的電
視采訪。薩哈夫真的出現了,在采訪中,身著平民服裝的他堅持為自己在戰爭
中的發言辯白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大話”,自己戰爭中所說的一切都有
“可靠情報”為依據,總之,自己絕非故意說謊者。就在這次30分鍾的采訪
中,“平民”薩哈夫成功地收取了20萬美元的采訪費。更有意思的是,在伊拉
克戰爭中分別代表西方和阿拉伯世界視角的兩個著名媒體CNN和半島電視台都對
薩哈夫拋出繡球,希望有一天薩哈夫能成為它們的熱門主持人。  

     薩哈夫無疑是一個後現代的政治奇觀。他大概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會
使他同時成為不畏強暴的孤膽英雄、嬉笑怒罵的戰地新聞部長、電視脫口秀主
持人、滑稽演員、黑色幽默大師和流行商品標簽這些眾多“桂冠”的“全冠
王”。他曾當過伊位克駐印度、意大利和聯合國大使,1993年至2001年間擔任
薩達姆政權的外交部長,但卻近乎默默無聞。恰恰是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第一
次現場直播的戰爭”把他推到了全球媒體風暴的“風眼”,使他“幸運”地成
為戰爭造就的政治奇觀。在薩哈夫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戰爭中的新聞部長因為
媒體傳播而成為人們念想的“滑稽演員”和“商品符號”,不論他們的語言多
麽幽默和富有想象力。造就“明星”薩哈夫的,是他的“文學性”表演與後現
代媒體的合謀。薩哈夫的文學性的戰爭演說、媒體對他傳奇性敘事以及他對人
們的文學想象的激發這三者合力將他推向了伊拉克戰爭敘事的文學中心。

     極富市井魅力的文學性語言是薩哈夫在戰爭中成名的根本原因。在伊軍與
美英聯軍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他的許多犀利而又形象的語言成為伊拉克軍人乃
至阿拉伯世界精神勝利的表征,沙特阿拉伯一家報紙曾在頭版頭條寫道:“盡
管美軍的‘戰斧’巡航導彈正在轟炸伊拉克,但薩哈夫的‘語言導彈’同樣使
得聯軍領導人的耳朵都快被震聾了。” 整個世界都被他極富文學性的語言所吸
引。他痛斥侵略軍為“私生子”,指美國總統布什為 “惡棍”,他說英國“還
不如一隻舊鞋子值錢”。“砍頭”、“懦夫”、“放屁”、“病狗”、“侏
儒”、“流氓”、“毒蛇”、“騙子”這些痛快淋漓的市井俚語從他口中噴薄
而出,呼嘯著射向敵人。他的“國罵”語匯是如此豐富,以至一些在場的外國
記者不得不借用電子辭典。一家黎巴嫩報紙表示:“電視觀眾一看到薩哈夫就
興趣濃厚,他們都想聽聽薩哈夫搞笑卻擲地有聲的話語。” 在許多西方人的眼
睛裏,薩哈夫已不是一個交戰國的新聞部長,而是一個活脫脫的笑星,一個每
天準時在電視上為人們帶來笑料和幽默的“脫口秀”主持人。隨著進攻方壓倒
性勝利的不斷臨近,他在西方觀眾心中的喜劇色彩也愈為強烈,就連美國總統
布什都公開承認自己是個“薩哈夫迷”,稱薩哈夫為“我們的人”。據說,布
什幾乎收看了薩哈夫的所有新聞發布會,有時甚至不惜暫停正在召開的會議。
薩哈夫的許多名言,如“巴格達城裏沒有美國異教徒,永遠也不會有”,“真
主會把他們交到伊拉克人手裏,在地獄裏把他們的胃烤幹”,英國“還不如一
隻舊鞋值錢” ,都已成為膾灸人口的流行語。在各種媒體上,隻要有薩哈夫的
名字出現,就必然伴隨著對他的天才口才的由衷讚歎。

     與薩哈夫式語言的文學性相對應,媒體和觀眾對他的接受也是文學性的。
美英聯軍是打著推翻薩達姆“暴政”、“解放”伊克人民、維護世界安全的旗
號侵入伊拉克的。但事實上,這場帝國霸權對抗獨裁暴政的戰爭中,正義╱邪
惡,敵人╱朋友,現實╱虛構,謊言╱真實之間已經沒有任何鴻溝。在這種價
值混淆、是非不辨的後現代政治語境中,對薩哈夫的新聞發言進行傳統意義上
的軍事和道德解讀已失去意義。這種背景下,對薩哈夫語言的文學性解讀成為
應運而生的反戰策略。麵對一場沒有懸念、近似單方屠殺的“非對稱戰爭”,
人們需要為自己對戰爭和屠殺赤裸裸的電視“直觀”尋求心理上的庇護,於
是,欣賞和同情薩哈夫部長對帝國霸權和戰爭機器痛快淋漓而又形象生動的怒
斥就成為人們在良心和道義上同情弱者的表征。在這場沒有注定“英雄”的戰
爭中,薩哈夫以他的“語言導彈”和無畏氣概在精神上一次次“戰勝”武裝到
牙齒的強敵,滿足了人們的“英雄”想象,成為文學意義上的英雄。

     富有反諷意味的是美國人竟然未將薩哈夫列入必須抓捕的55名伊拉克高官
名單中。美國人對薩哈夫出人意外的寬容和欣賞也許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
在美國人的眼中,薩哈夫是一個為戰爭事件帶來喜劇因素的滑稽演員。作為戰
爭狂的美英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薩哈夫那些氣勢如虹的“語言導彈”對美英大兵
生命的威脅,但薩哈夫充滿隱喻、象征、雙關和種種文學性修辭的狂歡式語言
在很大程度上麻木著美英民眾和全世界對戰爭的反感,使人們在文學性快感體
驗中忘卻戰爭的血腥和殺戮,這種效果正是美國所需要的。這足以成為美國人
他寬容有加的理由。美國總統對薩哈夫“欣賞性” 的寬容態度本身就是喜劇性
的,它充分地映射出強大的帝國機器在壓倒性地麵對弱小異己時自大、驕橫而
又虛偽的自我鏡像。

     作為後現代政治奇觀,薩哈夫的文學意義還在於他直接激發了人們的文學
性想象與衝動。在薩哈夫下落不明之際,一篇紀念他的文章這樣寫道: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我坐在聯合國大廈過廳的沙發上休息。一個男人走
到我身邊,彎下腰來用堅定的語氣對我說:“我給你三倍的保證,這裏沒有一
個美國人。”我甚至連頭都沒有抬起來,他的名字就隨著我的兩行簌簌而下的
淚水從我的唇中滑落出來: “薩哈夫。”

     另外一篇關於薩哈夫失蹤前後的新聞的報導這樣寫到:

     ……

     即使到這時,薩哈夫仍然拒絕承認薩達姆已經垮台。直到4月10日淩
晨,當美軍大批坦克開進廣播站所在的街區3小時後,薩哈夫才承認大勢已
去,一切已經無法挽回,他選擇了匆匆逃亡,甚至連一個保鏢也沒有帶。

     哈森回憶道:“當大門外傳來美軍坦克開過的聲音後,薩哈夫慢慢摘下了
他頭上的黑色貝雷帽,接著他又摘下了他軍裝上能顯示他身份的肩章,然後,
伸手拿了一條紅白相間的阿拉伯頭巾裹在了頭上,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就消
失在廣播站的後門外。在他臨走之前,他還要求我們繼續廣播到淩晨3點
呢。”當問及哈森對薩哈夫的評價時,哈森道:“我認為他是在打一場一個人
的戰爭。所有高官都逃亡了,隻有他一人還在堅守陣地。最後這兩天,我們幾
乎失去了任何食物來源,薩哈夫可說是餓著肚子在廣播的。他真是一個勇敢的
人。”

     兩篇短文盡管文類不同,但卻都以充滿文學性情感的敘事方式表達著對薩
哈夫的真切思念。在這充斥著明星、廣告、網頁、商品、宣傳、BBS、FLASH、
蒙太奇以及TALK SHOW的後現代視像世界中,傳統的文學想象力正在和古典浪漫
與傳奇一起離我們遠去,但薩哈夫卻把我們帶回了文學時代。在伊拉克戰爭的
時代,身為詩人和藝術家的政治人物也並不罕見,但沒有一個政治人物能夠象
薩哈夫那樣,用他激情而又浪漫的“形象化語言”帶給我們如此刻骨銘心的文
學想象、激發起我們早已遲鈍的文學感受能力。
   
     二、戲仿與反諷敘事中的薩哈夫
   
     伊拉克戰爭還造就了一個文學符號意義上的“薩哈夫”。伊戰結束後,盡
管不少人十分念想那個作為伊拉克新聞部長的薩哈夫,但一個真實的薩哈夫是否
存在對於人們已不重要。人們更需要一個想象中的薩哈夫。想象中的薩哈夫已
成為人們隨意戲仿和反諷的敘事符號,他的“語錄”被任意改編和模仿,他的
形象和麵孔被“隨意地”移植到各種事件和圖片中。一個薩哈夫的幽靈,在後
現代的網際星空飄移:

     他成了在《黑客帝國》伊拉克版招貼畫上的主角;他成了在“新英格蘭樂
隊”的“披頭士”樂手;他成了沃爾·瑪超市的員工;他成了披著紅色鬥篷飛
翔太空的“新超人”;他成了身材性感衣著暴露的代表伊拉克的“世界小姐”
候選人;他甚至成了童話故事《稻草人》中的男巫,正在和沒有大腦的稻草
人、膽小獅子和迷路的小女孩一起尋找會思想的頭腦、勇敢的心和回家的
路……他成了一個不斷“延異”的遊戲符號,隻要人們願意,每個人都可以按
自己的需要不斷加工出一個個“新薩哈夫”:

     —他變成了多倫多市政府發言人,被SARS困擾的多倫多市的摩天大樓上,
和市長並肩而立,對人們說:“……我高興告訴你們,多倫多沒有SARS病毒,
根本沒有。的確有過一兩例輕度的花粉熱病,但它們被徹底治愈了。我感覺現
在是訪問多倫多真是再好不過的時機……”

     —他變成了薄餅連鎖店的廚師,身穿廚衣站在店前說:“這裏沒有薄餅,
也沒有薄餅這類東西。如果有的話,我們會在門口擊退它們。當它們在自己的
盤子外自殺時,它們的媽媽會哭出和著槭糖、草莓、越桔、牛油核桃汁的眼
淚。”

     —他變成了魔術師,身著黑色魔術表演裝,兩隻袖口分別垂著兩條絲巾,
帽子上趴著一隻小兔子,十分自信地對觀眾說:“我給你們三倍的保證,我的
衣袖以上沒有異教徒、絲巾和兔子。”
   
     —他變成了OPEC(歐佩克)新聞部長,站在淹至胸口的洪水中,身後是淹
到一半的房屋,說:“全球氣候變暖是那些偷走了我們的神聖色彩的異教徒生
態犯罪分子們發明的一個神話。但願上帝會對著他們的風車放屁。我們將會用
鞋子和碳氫化合物擊退他們。”

     —他變成了在微軟公司的技術服務工程師,回答客戶說:“安全後門
(bugs)?沒有安全後門。我們已經毀掉了兩個安全後門,兩處不規則,還有
一處拚寫錯誤。我們擊退了它們。那些說有安全後門的人(戲劇性地停頓),
他們自己就是安全後門。他們說的都是鬼話、鬼話、更多的鬼話。-謝謝您致
電微軟技術支持。” ……

     在這些“戲仿”中,無論“薩哈夫”多麽“投入”地以多倫多市政府發言
人、薄餅店廚師、魔術師、OPEC新聞部長的身份,還是以微軟公司員工的身份
說話,“他”都沒有代表這些身份各自本來的形象和立場,相反,“他”卻是
這些身份和話語的“潛入者”和內部瓦解者。

     作為後現代主義敘事普遍采用的一種解構形式,戲仿(Mimicry)敘事通過
運用雙重語碼間的悖謬等方式改寫傳統經典文本和傳統,來瓦解其在曆史中的
尊貴地位。它體現為表層語碼以冷漠的方式依從、模仿統治性權威的風格或慣
例,但深層語碼卻與之相忤逆,包含著顛覆性的潛力,拒絕接受或認同被戲仿
對象的權威或合法性。所有對於薩哈夫的“戲仿”不光自我顛覆著它們各自代
表的的權力身份與話語,而且以共謀的方式對它們的“母本”—一個真實的伊
拉克新聞部在戰爭中代表國家和信仰的堂皇話語進行了強烈的顛覆和瓦解。通
過在這些戲仿敘事,真實意義上的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所代表的嚴肅意義已
蕩然無存在,隻剩下一個想象中的滑稽可笑的“薩哈夫”在遠去的記憶中孤獨
地自語著。

     幾乎所有戲仿都包含著反諷(irony)。布魯克斯曾經將反諷表述為“語境
對於一個陳述語的明顯歪曲” ,認為語境的壓力致使其中某些詞語變形,產生
了字麵之外的潛台詞。反諷敘事旨在通過彰顯潛隱對立的兩項,如戲仿性文本
與母本之間的對比、敘事語調與表達內容及表達意旨的乖離、話語與誤置環境
不符、或異常敘事者的獨特視角與慣常視角相異等方式產生獨特的反諷效果,
挑起表層敘事與深層敘事之間的對立與緊張關係。在後現代敘事中,反諷不僅
意味著自我解構,而且意味著對荒誕性、多重性、隨意性以及或然性等等征兆
的暖昧態度,潛含著對於世界和人生根本易變性的後現代式寬容。在被盡情
“戲仿”的“薩哈夫”身上,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找到任何一種反諷敘事症
候。

     在戲仿與反諷的雙重敘事中,伊拉克新聞部長薩哈夫代表的“國家”和
“信仰”的神聖代言被盡情嘲諷,成為滑稽可笑的馬戲表演,“薩哈夫”成了
一種符號化的狂歡。人們借用這個真誠可愛的“新聞部長”,盡情表達著自己
的歡娛,日常生活中不能言說的和不願言說的,被壓抑的和被回避的,都在對
“薩哈夫”無限延伸的想象中得到實現或者渲泄。而帝國霸權的遮羞麵具、戰
爭借口的荒謬邏輯、資本權力的自私虛偽、統治權威的掩耳盜鈴也同時遭到痛
快淋漓的譏笑。

     正是在這些以符號化的“薩哈夫”為中心結構起來但卻毫無中心可言的
“後現代喻象”中,後現代社會生活世界中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向人們敞開了
它們之間可以任意替換、修改、轉移的均質化關聯。這種“薩哈夫”式的均質
化恰是傳統價值判斷的莊嚴與神聖被消解之後的無深度、無中心的符碼化替換
遊戲。在這裏,我們再一次體會到拉伯雷式的狂歡。
   
     三、作為商品符號的薩哈夫
   
     作為“後現代喻象”的想像中的“薩哈夫”不光是一個被用來戲仿和反諷
的文學符號,而且已成為一個不折不不扣的商品符號。

     薩哈夫的形象和他的“令人難忘”的“語錄”被燒製在瓷盤和茶杯上、被
印在T恤和時尚的背包上出售,他在戰爭中發言的錄像被製成DVD出售。在網
上,一張印有 “我現在告訴你們,你們離現實太遠了”的背麵帶膠的“薩哈
夫”小標簽售4.99美元;一件印有“我的感覺-和平常一樣,我們將會宰光他
們”的“薩哈夫”三角內褲售10.99美元;一條印有“美國的媒體全在說撒謊,
它們講的全是鬼話,鬼話,鬼話!”的“薩哈夫”鼠標墊售13.99美元,印有同
樣內容的“薩哈夫”瓷杯、白色T恤、長袖T恤和汗衫售價則分別是14.99、
19.99、24.99、29.99美元;一件印有“真主將會在地獄裏烤它們的胃”的“薩
哈夫”廚衣則售21.99美元。 在美國,人們還生產了長著薩哈夫的臉孔,戴黑
色貝雷帽、身著綠色複興黨軍裝“薩哈夫”玩具娃娃,人們隻要拍一下它的背
部,它就會機械地重複:“沒有一個美國壞小子能夠進入巴格達,他們都會被
打死”,這種娃娃售價36美元。

     事實上,不光是作為“後現代喻象”的“薩哈夫”商品熱銷網上,那個作
為符號化的“薩哈夫”的“本體”的真實的薩哈夫也隨著作為“商品符號”的
“薩哈夫”商品化了。還在戰爭進行中時,美國的CNN和阿聯酋的阿拉伯電視等
著名媒體就看中了薩哈夫的價值,有意在將來讓他成它們的主持人。事實上,
薩哈夫“複出”的第一個亮相中就輕易地從阿拉伯電視台賺取了20萬美元。參
加伊拉克戰爭的美軍謝爾茲上校談到薩哈夫時說:“我非常想見這個家夥,如
果將來我能將他帶到美國,他一定會成為百萬富翁的—因為他無論做什麽公司
或產品的代言人,都會產生絕對的廣告效應。”

     我一點也不懷疑謝爾茲上校的斷言。薩哈夫傳奇的故事、浪漫的語言、還
有他絕對的知名度與“聚魅” 效應毫無疑問都會使他成為走俏的後現代“名牌
商品”。問題是,一個作為文學符號的“薩哈夫”何以能夠成為炙手可熱的
“商品符號”?同時,一個真實的薩哈夫與一個作為“喻像”性文學符號“薩
哈夫”之間聯係何在?

     後現代社會是一個標準的消費社會,這個消費社會的特點為就是生產過剩
的引起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形象價值的分裂與對抗,這集中體現在消費過程中
對商品的品牌和文化內涵的追求上。商品的品牌和文化內涵的塑造和積澱都依
賴文學性的敘事手法來激發人們的想象和聯想,這樣,後現代社會中文學性與
日常消費活動發生了天然的聯係。正是這種文學性與日常消費的天然聯係決定
了一個作為文學符號的“薩哈夫”向一個作為商品符號的“薩哈夫”的轉化。

     沒有對“薩哈夫”文學性想象,也就沒有對“薩哈夫娃娃”的消費衝動。
所謂“薩哈夫娃娃”隻是一種十分簡單的玩具,它既不象變形金剛那樣能夠變
化拆組,也沒有芭芘娃娃那種美麗精致,總之是一種沒有競爭優勢的玩偶。單
從“可玩性”的消費功能上講,它是極其普通的。它的唯一的特點就是薩哈夫
的形象和能夠重複一句薩哈夫“語錄”。而這恰是它的“賣點”。購買“薩哈
夫娃娃”的人所選擇的主要是它的形象價值。在使用價值相當的情況下,人們
購買印著薩哈夫“語錄”的T恤,主要是選擇了它的文化內涵。消費“薩哈夫”
係列產品就意味著“消費”了“薩哈夫”式的戲仿與反諷,也意味著對身置其
中的後現代生活世界采取了遊戲、消解和狂歡的消費態度。反之,當一種文學
性想象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消費時,它就已具有了為商品“聚魅”的潛在商業價
值,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人們就會將文學性的想象“剪貼”到商品上去,賦
與普通商品以文學化個性,當這個“文學化個性”和商品的其它部分一起被
“消費”時,文學符號也就變成了商品符號。這就是後現代社會中作為“文學
符號”的“薩哈夫”向作為“商品符號”的“薩哈夫”轉化的內在機製。

     在一個由過剩的信息和商品組成的後現代社會中,傳統敘事的個性化精神
維度已經被對於作為物的符號的商品的消費以及“機械複製”的藝術品“祛
魅”,陷於同質化。作為文化符號的商品已充當了新的“聚魅”之源,人們隻
有加入到對流行物的消費之中,體會與別人同樣的快感,才會獲得自己的文化
身份。也隻有在一個物的消費想象共同體中,人們才能體會到自己的社會存
在。這就是為什麽,“薩哈夫”及其商品能迅速在上網上“走紅”的原因。

     伊位克戰爭之後的薩哈夫已經已成為一個文學性的“雙麵人”:一半是那
個真實世界中的前伊拉克新聞部長,他正生活在我們中間,也許此刻他正在網
上瀏覽自己的戰爭“語錄”,也許明天他又會出現在電視上,對我們說“我和
薩達姆,不得不說的故事”……;另一半是那個幽靈般的文學-商品符號“薩
哈夫”,他輕輕飄過傳說中的網頁,來到我們的茶杯裏對我們發誓,在我們的
手掌上,他機械地重複著“……沒有美國……異教徒……”。

     在這個後現代生活世界中,“‘新聞’、戲劇和遊戲之間的區分界線已變
得日趨模糊,在這個過程中,現實正演變成諸多形象之一,但並不是特別清晰
和有趣(娛樂)的形象。各種形象在同一個意義世界裏為吸引人們注意力而彼
此競爭。” 我已經無法把作為文學-商品符號的“薩哈夫”與真實世界的薩哈
夫本人拆分,就象我無法把,《紅樓夢》與曹雪芹分開一樣。正是在這個意義
上,我可以三倍自信地說:沒有薩哈夫,隻有“薩哈夫”。

(XYS20040203)

所有跟帖: 

謝謝漢南兄轉貼,但是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觀點流於膚淺,不知道這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xingfu^ 的博客首頁 (481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1:50:32

謝謝漢南兄轉貼,但是覺得這篇文章的觀點流於膚淺並大發煙霧彈,不知道是作者有意還是無意?^^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xingfu^ 的博客首頁 (483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1:54:27

幸福小妹,你也太當真了,你以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在瞎掰?不知道這些鬼話連他們自家孩子都羞於啟齒? -依依漢南- 給 依依漢南 發送悄悄話 依依漢南 的博客首頁 (494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3:02:12

原來是這樣啊!^^ -xingfu^- 給 xingfu^ 發送悄悄話 xingfu^ 的博客首頁 (73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3:36:23

俺的中文確實比較爛, 多謝依依漢南君指點。受益匪淺:)) -點點流星雨- 給 點點流星雨 發送悄悄話 點點流星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7:22:54

隻要大家都心安就好,有些詞可能真是同義詞。嗬嗬 -點點流星雨- 給 點點流星雨 發送悄悄話 點點流星雨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07:32:20

同意這是同義詞,形容在不同處境,背景,心情下的遷移轉變。 -依依漢南- 給 依依漢南 發送悄悄話 依依漢南 的博客首頁 (761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14:54:57

盲頂, -阿二- 給 阿二 發送悄悄話 阿二 的博客首頁 (67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11:35:37

不敢當,破帽遮顏過鬧市,隻因長相虧世人:) -依依漢南- 給 依依漢南 發送悄悄話 依依漢南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5/2011 postreply 14:57:2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