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是“百家”,也有儒家的影響

本文內容已被 [ 悟空孫 ] 在 2011-06-09 08:56:04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儒家的“德治”主義---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 


    儒家的“德治”主義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這種教化方式,是一種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恥辱而無奸邪之心。這是最徹底、根本和積極的辦法,斷非法律製裁所能辦到。 


    毛澤東的“德治”思想---以“共產主義信仰”(共德)去感化教育人 


    毛澤東全力去消滅私有產權,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生產資料公有製即人民進行集體生產,社會主義建設與革命時期進行鬥私,提倡先公後私,或者公而忘私,一切為人民服務,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儒家的“人治”主義---人格感召力 


    儒家的“人治”主義,就是重視人的特殊化,重視人可能的道德發展,重視人的同情心,把人當作可以變化並可以有很複雜的選擇主動性和有倫理天性的“人”來管理統治的思想。從這一角度看,“德治”主義和“人治”主義有很大的聯係。“德治”強調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則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種賢人政治。由於儒家相信“人格”有絕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礎上便發展為“為政在人”、“有治人,無治法”等極端的“人治”主義。  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係的基本支柱之一。 


    毛澤東的“人治”思想---以“為公之德”(公德)人格作感召力 


    毛澤東全力建立“人治”的榜樣,其表現為大力樹立工農兵這些下層人為榜樣,大力樹立張思德這個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精神典範,大力樹立雷鋒這個平凡的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的人,甘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精神;在農業戰線上樹立陳永貴這個農村幹部主動帶領村民戰天鬥地,搬山造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拚搏、驅窮致富,無私無畏,不屈不撓,吃苦在前,享受在後,與村民同甘共苦,帶頭勞動,不計報酬,清廉肯幹的的大寨精神的典範,在工業戰線上樹立舍身為公的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埋頭苦幹的的愛國,忘我拚搏,艱苦奮鬥,奉獻等的鐵人王進喜精神。在官員裏樹立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等等,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所有跟帖: 

孫先生這話有些道理。 -大江川- 給 大江川 發送悄悄話 大江川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6/08/2011 postreply 15:23:02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