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好文! 加幾個補充說明。。。

來源: 不明則問 2011-05-27 09:54:5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759 bytes)
回答: 科學、人性、法製和 “真、善、美”悟空孫2011-05-26 16:27:09

關於科學:

提到“科學”這個詞,許多人的直接反應就是:“哦,就是那些數理化生天之類的東東。。。”。有些人甚至覺得那些隻是學校裏的學習科目,是拿來折磨學生的。畢業到了社會上,該掙錢的掙錢、該泡妞的泡妞,很多人的生活好像跟科學沒什麽關係。

科學是建基於數理化生天沒錯。但科學其實代表了一個更寬廣更深刻的含義。那就是人類對於自然、社會和人本身的理性思考、鑽研以及其所本的實事求是的做法。歸結起來可以稱作是“科學精神”。這個精神要求我們在考慮和處理事情的時候所應該采取的理性做法,同時要直麵事實,既要探求事實的真相,也要在這個過程中做到處處真實---使用真實的證據、采取真實的推理結果、反映真實的情況等等。

這個可以很簡潔的歸納為一個“真”字。在弱條件(隻看表麵字義)下,這個“真”字隻代表上述的對待事實的做法---追求真實,不一定包括理性思維的那部分。但在強條件下,也就是在整個過程中都處處嚴格做到真實的話,理性思維是不可或缺的。所以這個“真”也暗示了對於理性思維的要求。

但不幸的是,許多人本身就沒能做到這麽理性的去理解這個“真”字,所以他們對於這個“真”字的理解常常是很不完全的,也常常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處處真實。所以這個本來很優美的、高度概括的“真”字就常常失去其在普羅大眾教育中的意義。而且常常被某些人有意或無意的歪曲了。

如此看來,“科學”是個更好的表達。不過“科學”一詞還是會引起上麵講到的對科學的模糊認知---把科學簡化成數理化生天等一些隻有專家們從事的工作和在學校裏拿來折磨學生的東東。

所以我覺得,“科學精神”才是最好的表達。這個說法既反映了這種理性和追求事實的精神,也不至於為科學的具體研究科目所混淆。


關於美

“美”是一個更抽象、更高深和更讓人摸不著邊際的東西。而且每個人對“美”的理解也不同。作為社會規範或者標準,不但很難有統一的標準,而且也無法實施:長的不夠美的就是壞蛋?甚至就該拖去斃了?還有,一個長的不夠美的人也可以做出很好、有益於社會的事情。大眾應該怎麽評價他/她?---讚美其好事的同時還要強調其相貌之平庸?

而且,以美作為一個社會規範,很容易導致各種歧視行為:不但會歧視長的不夠美的人,還會讓人按照自己的“美”的標準來判斷人甚至歧視人。

其實,“美”不但是個人的主觀判斷,而且是人對於某個人或某件事的一些片麵的、不完全的了解和描述。用這麽一個既主觀有殘缺不全的東東來作為社會規範,其繆大矣。

關於人性

人性的內涵很多。我這裏隻想指出幾點比較重要的:

-          人性所表達的人的本性(自私、貪婪、感情、欲望、同理心等)。不深入了解這些,就難以對人的許多事情和行為有深刻的理解和作出客觀的評價。

 

-          人的同理心。這個是人對人的理解的一個重要基石,也是人類社會許許多多進步的重要支撐點。幾個這種進步的例子:一夫一妻製的確立,平等、民主思想的發展,法製的量刑,許多社會福利措施(養老、保險、教育等)的實施,等等。

 

-          講究“人性”實際上所表達的對人的真實與終極關懷。這個關懷從上一點提到的人的同理心出發,走過了漫長曲折的道路,在許許多多的令人感動的好事和令人心寒的血腥壞事的幫助下,走到了現代的高度和深度。它包括了對人性的許多深刻理解和對人的關懷的許多具體做法。它還在進步中。。。

 

用這麽一個“人性”來做社會的行為準則之一,是要兼顧公眾政策和公民行為兩個方麵的。在目前來說,其“準則”的具體實施還是相當不完整和有相當的模糊性的。但作為一種指導思想,卻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