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前聽說日本人聊天時有“三不問”的原則,即“不問年齡、不問工資、不問學曆”。
這三項在中國可是人們展開話題的主要內容,坐火車時互不相識的兩個人也會從“什麽單位的?效益怎樣?工資多少”談起,遇到熱心人還會問年輕人“多大了?有對象了嗎?”這本是咱中華民族熱心待人的傳統表現,沒覺得有什麽不好。
到外國生活才發現,拋開這三點與人來往會感到很輕鬆。現實中除了上麵的“三不問”以外還有“一不問”,就是“不問孩子”。
一年春天正是各類學校發榜的時候,小林女士滿麵春風地走進教室,看她那表情就知道她女兒考上了好高中。
“看你笑開花的樣,一定是你女兒考上好高中了”我跟她很熟,自以為問也沒有關係了。
“嗯、她考上了她最想上的學校了”說這話時,嘴都笑得合不攏了。
即使這樣她也沒有說出學校的名字。我知道她是怕在場的人說她炫耀顯擺。
日本受儒教文化影響深,教育競爭不亞於中國,“虎媽”式的“教育媽媽”也很多。但是她們不太敢張揚,教養越深越不張揚,鄰裏有時甚至不知道她孩子上了那所學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養育18年終於達到了設計理想,大人高興一下,自豪一下,有什麽不好?!
可是“考上了她最想上的學校”更讓人感到她上了好學校,更想替她祝賀一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