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的謙讓詩


 

    安徽桐城有一聞名遐邇的旅遊景點——六尺巷,這是一條長百米、寬二米的小巷,巷子的一旁是康熙時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的舊宅,另一旁乃其鄰居吳氏舊宅。張英在京做官時吳氏越界建房,張英堂弟馳書京都報告張英,望他憑借官威壓一壓吳氏的氣焰。張英接到家書後回詩一首:“一紙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禮部以萬裏長城至今依然存在而主建者秦始皇卻早已死去的事實,說明住宅不過是身外之物,沒必要為三尺地基與人爭強鬥恨。家人得詩後主動退讓三尺,吳氏見了深受感動,也後退三尺,於是便有了這條“六尺巷”。張、吳兩家以禮相讓的故事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話。

    宋朝楊樸、楊翥的故事與張英的故事異曲同工。楊樸字契元,是鄭州人,少與畢士安同學,太宗時被畢士安薦入朝中,以布衣晉見皇帝,後辭官歸。正當他準備回鄉時,族人卻來信說他的舊宅已被鄰人侵占。楊樸並不惱怒,寫了下麵這首詩:“四鄰侵我我從伊,畢竟須思未有時,試上含元殿基望,秋風衰草正離離。”

    “從伊”即“隨他”之意。楊樸告誡自己要想到“未有時”——沒有那座舊宅的時候,不也照樣過日子嗎?“含元殿”是唐代著名的宮殿,詩的最後一句展現了它早已荒蕪、雜草叢生的淒涼景象。言下之意為:連含元殿這樣華麗的建築都荒廢了,我的那座舊宅又算得了什麽呢?如今被別人占了也沒啥要緊。楊樸寬容的品格與豁達的胸懷著實值得咱鄭州人稱道。

    楊翥是宋朝理宗的禮部尚書,他算不上名臣,但品德很好。有一次,族人寫信告訴他說祖祠旁邊的地被鄰人侵占了幾尺,他寫詩作答:“餘地無多莫較量,一條分作兩家牆,普天之下皆王土,再過些兒也無妨。”

    詩中借用亞聖孟子地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明土地原本就不是私人而是皇帝的,鄰家再多占一些也不必計較。楊翥的觀點雖然不正確,但他寬容、豁達的胸懷卻值得世人學習。(來源:鄭州日報)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飛流濺末 徐凝題詩戰李白(圖)
  • 周武帝滅佛真相
  • 北周鴻門宴:竟讓五個王爺賠了飯局丟了命
  • 南朝的宮廷政變
  • 北朝的宮廷政變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