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華盛頓州牛奶中測出每公升含0.8pico curies放射性碘131意味著什麽?誰應該對全球性的放射性碘汙染負責?我們應該怎樣應對著場核災難?
據昨天《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環保署(EPA)在華盛頓州產出的牛奶裏,檢測到每公升中含0.8 pico curies (curies = 居裏)的放射性碘131。這個含量雖然量不算大,但是牛奶還是被汙染了。碘是揮發性物質,日本富島核電站這幾個出事故的核反應堆遭不同程度的破損(meltdown),外泄的放射性碘131在反應爐的高溫環境下,非常快升華到大氣中去,然後隨著氣流跑遍了全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天從食物中攝入約 0.1-1 mg 碘。身體內的碘大約百分之二十五都集中儲存在甲狀腺內。因此碘131最容易造成甲狀腺組織損傷。雖然放射性碘131的汙染在日本可能會更高,但是因為日本人頻繁吃海鮮食物,體內已經積聚了大量的碘。因此日本人對放射線碘131的抵抗力,要明顯強於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我不確定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促成日本政府在封閉核反應爐上,采取推諉和拖延戰略。但如果真是這樣,實在令人憎惡。所以,其實我們現在都應該能理解,中國大陸民眾為什麽要搶購含碘的食鹽了。
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需要從食物中攝取碘的人來說,每公升牛奶中含有 0.8 pico curies 的放射性碘131是一個什麽樣的概念呢?
Curies(居裏)是放射線的劑量單位。從 curies, 到 millicuries,microcuries,到 nano curies,pico curies, femto curies, 每級差一千倍。One microcuries 等於 2.22 X 10(^6) DPM (DPM = DECAY PER MINUTE,即每分鍾多少次核衰變),這也就是每分鍾有 2.2 乘以 10 的六次方次的核衰變發生。每公升牛奶中含有 0.8 pico curies 碘131衰變,也就是每公升牛奶中,每分鍾發生 1.8 次碘131的核衰變。打個比方,如果您喝了200毫升這樣的牛奶(差不多一杯牛奶),每三分鍾身體內就會有一次這樣的核衰變。或者十一分鍾多點,您的甲狀腺內就會發生一次這樣的核衰變。雖然這個量不是很大,“專家”們說我們平時在自然界裏接受到的放射線,要比這個大很多。但問題是,因為進化的緣故,我們人體對自然界裏的放射線是有抵抗力的,但是碘131並不是自然界裏常見的放射源。因此我們人體還是可以是對它敏感,並受其傷害的。
這是因為每一次碘131核衰變,同時釋放出兩種射線,即 beta 和 gamma 射線。前者類似電子,其能量雖然比較低,但仍具有一定穿透力,並有電離作用。如果在近距離內連續發生兩次以上 beta 射線的照射,其能量足以打斷 DNA 雙螺旋鏈,即有製造癌變的潛力。gamma 射線在本質上是電磁波,其能量更大。gamma 射線在體內傳播過程中,將其能量傳播到蛋白質、核苷酸和脂肪分子上,可以造成蛋白變性,核苷酸斷鏈,脂肪氧化等損害。因此需要竭力避免。
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並也都懂得這是由自然災害(地震和海嘯)引發的核災難。雖然說日本在近海岸造這麽多核電站是可以有爭議的,但是我們也認了這一點,畢竟這是因為九級大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的。
但是地震海嘯已經過去二十天了,在這場巨大的核災難麵前,到目前為止日本政府做了些什麽有值得我們稱道的事情嗎?一點沒有!他們隻是在搪塞和忽悠我們!今天說是什麽什麽地方超標千萬倍,明天發布新聞說好轉了。要麽一天好消息一天壞消息,要麽一天換一個花樣。甚至直到今天官方才站出來說擬定把這四台反應爐廢了,好像這以前他們還在努力修複似的。實際上,稍微懂一點原理,或學了一點這方麵知識的人,早都知道這四台反應爐根本沒辦法修複,應該盡早封起來才是正確做法!(見拙文“灌水、排毒!核災難這事能一直忽悠我們下去嗎?”)
正是因為日本政府的“不作為”,才釀成這場全球性的核汙染。對此我們應該怎麽應付呢?
個人建議,我們應該暫停或少喝鮮牛奶,因為奶牛飼養需要大量的草,美國西海岸的養殖場肯定已經被汙染了。碘131的半衰期是八天,其壞處是在短時期內,比如以四十天為期(約五個半衰期),百分之九十七左右的放射劑量全部照射出來(如果半衰期長為幾千年,如果以質量單位計算,其造成的傷害反而小了)。但其好處是,如果能及時中斷汙染源,則其放射劑量在四十天後,就會變得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了。不喝鮮奶,可以暫時用奶粉替代,假如奶粉的生產周期是四十天的話(指從鮮奶中製取提煉到擺在超市的貨架上),那麽現階段飲用奶粉應該比鮮奶更安全。
所以,筆者覺得我們還應該行動起來,向美國各州的民意代表(參議員和眾議員們)反映我們的焦慮,並通過他們敦促美國政府向日本政府施壓,要求日本政府為全世界人民的福祉,盡早安全的封閉這幾個被損壞並泄露的核反應爐。這對日本自己盡早啟動災後重建也是具有決定性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