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雜想很有點思維奔逸的味道。。。

回答: 陳光標台灣善行雜想樺樹2011-02-26 14:32:48

從文中看來,這些雜想的出發點是這句話:

“他發錢的背後沒有利益,沒有目的,不求回報,隻是為了接受者伸出手去拿錢的那一霎那,那一霎那感激的眼神,就足足夠了。”

首先,後半句那個關於“感激的眼神”的說法,是他自己的呢,還是你想象出來的?

其次,即使那個關於“感激的眼神”的說法是真的,那就足以支持你對他的下麵那些“雜想”?

“  所以,大多數人判斷他有心理疾病,需要看心理醫生,吃一點藥去控製某種分泌物的超常指數。我則從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國男人特有的國民性,就像魯迅先生刻畫的那種國民性,當然還摻雜著英雄主義,複雜多麵,陳光標把這種性格發展到了極致。”

“  首先,這種行為的緣由取自於極大的自卑感,缺乏自我強大的自信心,必須要通過別人的卑屈來證明自己的優越;第二,與前一條原因相反,是一種理想的自我崇拜,你不覺得《讓子彈飛》裏所表現的,把一包一包的銀子扔進窮人家中的薑文,與他有異曲同工之處嗎?第三,這還是一種變形的阿Q精神,自欺欺人的滿足感,不知道別人拿了錢心底裏還是看不起你; 第四,帝王功名權力的原始雄性征服欲望,老子用錢砸死你們,就和大陸眾多的大款打賞小蜜們的意思是同樣的。大款養小蜜是一種身份的象征,證明的是一種本事,一種麵子,一種社會地位的肯定。總之,盡管陳光標真是樂善好施,但客觀的效果也顯得他缺乏教育,沒有人文精神的感召,不懂得人世間基本的尊重。”

“。。。所以說,陰暗地想一想,陳光標是不是在粗野地戲謔大夥兒呢?”

請問,那位捐贈/施舍者不會因為看到受捐者的感激的眼光而高興?如果僅僅從這個“高興”就能推出那麽多的罪名,那麽世界上所有的(或至少絕大部分的)捐贈/施舍者都該擔當這些罪名了?

這樣的“雜想”不是思維奔逸的表現又是什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