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裏話柳永
北宋時期的一位詞人柳永,其代表作是《雨霖鈴》,曰: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 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對於這首詞,不知道的人可能很少。它可謂是能“驚天地泣鬼神”。
詞是寫給誰,或者說,詞中的“執手”是誰的手?答案是妓女。
這首詞幾乎是以女性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並賦予了它一層情海欲天的感覺。俺小時候讀這首詞時,竟先入為見地認定作者就是女性。後來才猛然發現作者是男的。
沈祖芬說柳永的詞表達對妓女的感情是真摯的。她是江南才女,又是專門研究唐宋詞的,我爭取努力相信和理解她的話。
柳永姓柳,一生基本在花柳巷裏漂泊。他51歲時才進士登第。那已經是很老的年齡了。官至屯田員外郎。我推測,宋的員外郎大概是不管什麽事的候補官或編外官。他又沒有西門慶的生財術,而他又要整天去填煙花巷。他的結局你猜都猜到了。
什麽百科上說:
柳永晚年窮愁潦倒,死時一貧如洗,謝玉英,陳師師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學和癡情,湊錢替其安葬。出殯時,東京滿城名妓都來了,半城縞素,一片哀聲。謝玉英為他披麻戴重孝,兩月後因痛思柳永而去世。死後亦無親族祭奠,每年清明節,歌妓都相約赴其墳地祭掃,並相沿成習,稱之“吊柳七”或“吊柳會”,亦稱為“群妓合金葬柳七”。
這比什麽領袖死時還轟動!
柳永自比宋玉。人能知己是很難的一件事。
上文作者的根據是什麽,我推測大概是野史和文人的筆記一類的東西。是否誇張了,我可不知道。如果他說的是真的,或者有幾分真的,那麽,沈祖芬的話,我就更應當相信了。
中國人善於用稀裏糊塗的詞表達稀裏糊塗的概念。妓女們每年給柳永掃墳,並相沿成習。這個習俗持續了多長?鬼知道!也許三天!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估計這是柳永在行前或在船上寫的。柳永原名柳三變,字景莊。他大概也真的是多變,“景莊”,可能那些情全是裝的。我推測,實際上,柳永一下船,——執酥手,再入溫柔鄉,何必覓故鄉?
隻留下“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詞句給人們唱去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