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兄,那不是比喻,而是史實。

傅斯年是個急性子,又是學生代表,當初北大念書時,就不顧老學究們的反對,發動同學暗中庇護留美歸來而遭排擠的青年教師胡適,是個非常較真的實在人。

當時老毛因為楊濟昌教授的推薦而在北大圖書館打工,但是他抄示的書目非常潦草、甚至還出錯,所以已經受過李大釗等人的批評。一次傅斯年前來借書,他竟然出示錯誤書籍,辯論之中又無法自圓其說(大概還有口音的問題吧),傅斯年情急之中竟然揮手給了老毛一記耳光,毛當然也沒示弱,兩人推推攘攘,以致要別人來評理。

另外,您所說的可能也有道理吧。最著名的是,胡適的課上,作為旁聽生的老毛舉手發問而沒被允許發言。我也讀到過後來老毛在上海寄給胡適先生的明信片,但是胡適終究沒回信。大概老毛很有挫折感吧。

可是為什麽大家都對老毛比較冷談,這個問題似乎一直不太清楚。比如胡適先生,他可是連民間升鬥小民的疑問都會認認真真地回信啊。

隻是有時讀到曆史,常常感歎楊濟昌教授去世得太早。這位倫理學教授有大愛,可是他卻沒有很好地保護好自己的女兒。我敬重楊開慧女士。^^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