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祭奠“11.15”——最悲哀的,是今天你的無動於衷》



昨天下午,還在報社采訪大陸遊客在台灣蘇花公路遇難的事情,沒想到圍脖就直播了上海一28層高的教師大樓燒透燒穿的事故,繼央視大樓在北京奧運會的火災,也是中國高層住宅鮮有的大火,巧合的是發生在世博盛世大會之後。

火災時,居民紛紛跑到樓頂等著救援,最後卻是活活燒死。有人說清早的時侯還聽見民工在窗外的架子上作業,歡快地哼著小曲,可是火災的時侯那些民工逃到了頂 樓,但直升飛機卻未能將他們救下來,生死未卜;有人說火災時有些人直接掉了下來,老人跪在地上嚎啕痛哭;有人說接到女友的短信,可打過去時已是無人接聽。

有報道稱,起火點在大樓北麵,餘姚路一側十層左右腳手架。70名傷員在七家醫院救治,17人傷勢嚴重,有的燒傷麵積30%,有的呼吸道嚴重受損氣管切開。 但是,南方周末財經記者現場目擊,“我昨天在靜安區中心醫院看到的接治名單,就有80多人,當然其中一些是輕傷。其他醫院沒去,不亂說。”

截至目前,死亡人數已是53人,下午,在那棟樓裏的多為老年人以及退休的教師。昨晚23:48,新華網快訊:截至晚十時,上海靜安區膠州路大樓的火災已經 導致42人遇難。我想,我們期望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遇難者的名單。在台灣,同樣是災難事故,電視新聞會滾動播放三天,遇難者名字不斷出現。這是 對死難者的尊重,也是對生者的交代。如果連死,都死得沒尊嚴。這才是最悲哀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汶川地震以後民間有人自發組織調查學生名字,不僅僅數據的統 計,更是對公眾的交代。當時寫《嘉年華式的礦難營救》時,編輯在後麵加上了一段巴西總統對於礦難營救人性關懷的話,排版的時侯我還不以為意,結果緊接著中 國又再次發生礦難,相形之下,對於個體,對於生命,我們的“相關部門”給予的實在太少。

反倒是第二天新聞,“韓正領銜11.15火災事故善後處置:領導小組該小組今天淩晨成立,市委副書記、市長韓正任組長。市領導殷一璀、胡延照、沈駿、張學兵,以及薑平擔任副組長。”死難者名字難以公開,公布這串名字,有何作用?就算有用,早一點做什麽去了?

天災還是人禍?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

在美國的時侯,記得一次忍不住想吃辣的,去大華超市買了郫縣豆瓣,自己開始炒回鍋肉,恰好又忘記開窗開抽風機,中國重慶式油煙頓時彌漫開來。還沒等我回過神,屋裏的火警就響了,持續了五分鍾。

現在回想起來,才明白當時租的apartment,還有學校的教學樓,每層樓的過道門都是關著的,因為一旦起火,如果門是關著的,火就不容易從一個屋擴散到另一個屋子裏。

韓寒在博客裏麵說,你若不追問,這很快就變成不可抗力的天災,然後官方順勢和諧媒體,最後變成他們給自己的慶功。在我們大大小小的災難麵前,這已成不變的定律。你不能因為永遠得不到答案而遷怒那些提問的人。所以,你的問題是什麽?

事發時正進行外牆節能改造工程,上海靜安區建設總公司為工程總承包方,具體施工方為分包方。居民表示,“事發的膠州公寓在2008年時,高樓的外立麵還是紅色的,去年到現在,換了一次,現在又要改動建築的外立麵。”

另外,也搜到這樣的報道:為宣貫公安部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頒布的《民用建築外保溫係統及外牆裝飾防火暫行規定》文件精神,2010年9月16日靜安區 建交委組織召開了主題為“節能與防火”的建築節能推進。從2009年開始,上海市靜安區就開始啟動對高層舊住宅外立麵整治工程,主要針對96年前竣工的公 房類高層住宅和高層商品房住宅。另一項整治“節能保溫改造工程”也涉及到高層房屋改造。

改良,改良,改得人脊背發涼。當我們期望城市越來越國際化的時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舊樓翻新,令人啼笑皆非的麵子工程,我們的精神,信仰,價值觀,有 沒有同步發展?是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在大躍進式地打經濟基礎時,哪裏還管得基礎教育,傳統文化,信仰構築,價值觀重建,這是中國模式,我代表 我個人表示無奈和費解。

可想而知,昨晚上海各大報社是如何的忐忑。南京大爆炸,當地有的媒體第二天竟然將巴基斯坦墜機的新聞列為頭版頭條,引得當地居民痛罵難道是報社老總夫人在 飛機上麽?很明顯是“宣宣”作祟,一道禁令下來各大媒體啞然失聲。報社無奈,讀者憤怒,最後受益的,已是再明顯不過了。

最後,俞書記說“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及時報道火災實情”。話雖簡單,可以想象,相關部門一定與中央商議很久,其中的周折不為人知。

在南方周末,每到周三,編輯老總反複修改刪減報道裏的敏感內容,往往是剛剛上版,一道禁令下來,又不得不徹稿重新編輯。李剛案便是如此,當大家都還沉浸在 亞運或者爭議“三個代表”記者是非時,“我的老爸是李剛”便悄然收尾,給了大家一個意料不到或者又是在情理之中的回旋球,期間媒體也全體失聲,隻盼著香港 的媒體還能垂死掙紮一下,但也隻是杯水車薪。

值得欣慰的是,今天早晨起來第一時間打開網頁,上海各大媒體均未缺席。《時代報》這種以廣告為主的地鐵報都拿出整版來報道,報頭都是黑白的,一個完全依賴 廣告的報紙尚且如此,足以體現“以人為本,向生命致敬”。《東方早報》一口氣大手筆地做了13個版,事無巨細地報道采訪。

其他地方報也給力,《新京報》頭版把“滬高層公寓大火已致42人遇難”的標題用黑框進行了處理,同時,臨時撤掉了封麵原有的大幅廣告,以表達對遇難者的哀 悼。當然,也有媒體的行為令人費解。《錢江晚報》,頭條是上海大火,下麵巨幅圖片寫著“Happy Birthday”。




接下來,很多問題都需要公眾關注:應該問責誰?燒透了的大樓,整棟樓居民的損失誰來賠償?地方媒體,全國報紙,會不會又在某個時候集體被掐住喉嚨說不出話 來?死難者名單會不會公布?高層建築的消防措施如何加強?如何才能夠發揮消防隊的最大作用?消防演習能不能夠不要搞得像演戲?盛世大會之後會不會又是一把 大火火冒三丈地燃燒一把?想必此時廣州政府的官員也是提心吊膽。

2010年11月15日,是上海人的痛和傷,但也是你我他的痛,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種模式之中,這樣的事情也許某一天也會降臨在你的親朋好友或者你本人身上。最悲哀的,是今天你的無動於衷。

有一部電影,叫《記住我》,本以為是happy ending的電影,末尾處,鏡頭不停地切換,老師在課堂上用粉筆寫著“Tuesday, September 11, 2001.” 母親從房子裏出來,看到街上行人的奔跑;父親從車子裏走出來,眯著眼睛往向自己最熟悉的地方-世貿大廈;妹妹從學校裏出來,不知所措地張望,眼睛裏滿是淚 光;朋友從房間裏出來,滿臉都是不願相信的震驚;深愛的女孩,向那個有他在的方向,撕心裂肺地呼喊。

後來,大家都學會了記住。那些離開的,曾經的,過去的,美好的,都會永遠地記住。這不僅僅是對生命的敬畏,也是對自己當下生活的關注。

有上海網友調侃著:房子漲不漲早就和我們無關了,吃的都是最差的東西,有毒沒毒要靠運氣,空氣連著幾天重度汙染,物價每天都在怪異膨脹中,好不容易有個海外代購又被海關掐了,睡個午覺窗外就燒大火。最後領導還握著你的手說,活著就好了。
Better city, better life?這不僅僅是上海模式,上海發生的事情,有一天,它就悄然不知地發生在你周圍甚至你身上了。

周 菁
寫於南方周末新聞部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