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也要看跟貼的評論:
http ://blog . csdn . net/zufeng_chen/archive/2010/09/11/5878152.aspx
給李開複:“創新工廠”最大的問題
http :// blog . sina . com . cn/s/blog_59e64c8e0100fi3u.html
李開複的“創新工廠”必定失敗!
給李開複:“創新工廠”最大的問題
李開複創辦“創新工廠”,理念上是好的,目標上也是明確的,但其實很有可能創造了一個孕育“浮躁”的平台。
“創新工廠”本質上來說就是“創造公司的公司”。按照李開複設想的藍圖,創新工場的目標是“科技創業者的黃埔軍校”。從市場導向上先誕生一些創意,然後利用自身優勢把這些創意轉變為項目,給與創業者們充分的支持,使之逐漸做大做強這些項目。等有了一定穩定市場來源,從項目自產模式轉變為扶持項目,進而利用這些項目做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公司,從而達到從孕育項目到孕育公司的目的。
其實孵化器項目並不是最新出現的,微軟SaaS就是一種類型,但它的理念更傾向於扶持並推廣,而不是創造。“公司孵化器項目”(我覺得可以理解為“創新工廠”的主營項目)是以創造為本質目的的,每一個項目(未來可能的公司)都具有相當的創新力。“創新工廠”的項目活躍且年輕,雖然還不能做到獨立自主,但“ 新穎”就能帶來活力。
“創新工廠”的優勢是李開複能夠利用他自身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吸引投資和市場,然後發揮創新能力,針對市場推廣一係列項目。可能其中某些項目不一定會成功,但是李開複的理念是至少有幾個能夠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創新工廠”的“孵化成活率”。而且,目前“創新工廠”的項目圍繞大多是3C大鱷的非核心項目,新穎且不具備大市場化,避免了和大公司的業務做正麵交鋒。“夾縫中生存,或許(一定?)能走出來這麽幾個”。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講,“創新工廠”的確是個偉大的計劃,帶動中國IT產業的創新性,注入年輕頭腦的思維模式,摒棄死氣沉沉的研發模式照搬,給穩定的、有經驗的團隊提供最有力的支持,給初步創業團隊提供盡可能多的協助,另一方麵還要開放具有創業理想的人才,更重要的,能幫助很多青年實現創業夢想。一切看上去那麽美好,不過“看上去的美好”,往往大多是虛假繁榮。
目前“創新工廠”的業務圍繞互聯網、電子商務和雲計算展開,目前已有12個項目。據說這12個項目來源於1萬份創業計劃書,由此可見進入“創新工廠”的標準也相當苛刻。創業不是說說而已,創業者沒有具體成熟的方案和成熟的心智,根本無法有成績。先不說是否成功,創業者越多,越代表我們這個社會是個巨“浮躁 ”的社會。人人都想做CEO,對不起,光有點想法你也做不了,你可以沒經驗,畢竟是創業,但你不能沒有成熟的心態和綜合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你不能沒有一顆“渴望麵對失敗的心”。
不渴望麵對失敗,哪裏有成功的可能?運氣?oh算了吧...
看了看“創新工廠”目前的項目,想知道到底哪些牛B項目在1萬多計劃書中脫穎而出。這些項目是:豌豆莢手機精靈(手機軟件)、Tapas(一個基於 Android的手機操作係統,也是手機軟件)、友盟(手機上的統計工具,手機軟件)、魔圖精靈(手機上的光影魔術手,手機軟件)、行雲(網絡遊戲開發)。
上述任何一個項目都看不到“創新”這兩個字在哪裏。另外再看看這幾個項目的負責人:王俊煜(“豌豆莢”項目,原Google UI Engineer)、蔣凡(“友盟”項目,原Google Engineer)、熊宇紅(雲計算團隊,原惠普研發經理)、包炬強(某移動互聯網PM,原騰訊Product Manager)...似乎這些人過往的Title都不錯,也許是李開複的魅力,也許是的確有創業的欲望,也許是不甘於寂寞的想法,這些人集合了在一起去實現他們口中的“理想”。
我從不懷疑“創新工廠”的技術實力和管理實力,畢竟其中的團隊成員都具備了相當了經驗。我也從不懷疑這些年輕人早已做好了麵對失敗和挫折的準備,他們年輕有的是時間。同時,我非常佩服這些年輕人對於理想的追求,和對於團隊協作的向往。不過,目前看到的情況是,難道這些項目就是這些“發達的”大腦裏想出來的點子?難道這些就是他們孜孜不倦追求的創業理想?
如果是,他們都是豬腦子;如果不僅僅限於此,他們還有一點值得尊敬的創業勇氣,僅此而已。
我不清楚李開複是以怎樣的標準選擇項目進入“創新工廠”的,就目前看,似乎務實的成分並不多,倒是有很多理想化的、從小做起的思想在作祟。首先可以肯定的說,目前“創新工廠”的項目,的確會像李開複說的那樣,“大多數會死”。這些項目給我的印象是,它們似乎不是出自於“創新工廠”,而是出自於國內N多靠手機平台混飯吃的研發小作坊。
這隻是其一,其二是“創新工廠”到底是本著什麽樣的目的去孵化企業的?“科技創業者的黃埔軍校”這種虛的名詞不該是一個創新企業正確的發展觀。正確的發展觀念是怎樣把務虛轉變成務實,怎樣把創業的公司做大做強,百年老店不敢說,至少是科技領軍企業。沒這樣的魄力,你創辦再多的公司,就算現在不是大公司的“ 炮灰”,以後也注定是曇花一現的作品。
網絡上已經有很多人在質疑“創新工廠”的項目並不新穎,我也不想多談。我想說的是,“創新工廠”就算沒有新鮮的項目孵化,但也不要變成很多“擁有創業理想也擁有浮躁心態的人”的借題發揮的機會。任何人都想做CEO,我也想,做夢都想,我還寫過2萬字的創業計劃書,但是我不想把創業變成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借口,也不想在沒做好充分準備之前去創業。這裏的充分準備是,你至少有5年以上的一線經驗,至少有5年以上的管理思維體係,至少有5年以上的市場發展觀,然後你還要正確認知自己,然後你還需要一點點的運氣,讓市場覺得你的東西就算不重要,也有潛力。沒有上述的充分準備,我覺得創業隻不過是年輕人在懵懂的前行過程中,一點點白日夢而已。
目前“創新工廠”似乎滿足了很多年輕人的創業夢、淘金夢,不過也讓更多“浮躁”心態的年輕人加入到創業的隊伍中來。可惜的是,他們中很難有成功者,因為中國目前的教育本質上已經束縛了他們的思想,創業也隻不過是“隨大流”的一種體現。沒有真正的創新,創業就是一個滿足年輕人虛榮心的方式,無非是告訴其它年輕人“我也是老板”。中國沒有多少戴誌康,但是有一大批小王小李小張小劉懷揣夢想卻被打擊的無地自容的例子。
年輕人不是不能創業,但如果你創造的僅僅是別人腳後跟落下的泥巴,那不如先踏實的做好你自己的事,學好你自己的東西。創業是個夢想,但創業了不代表你的價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定位,創業是少有人走的路,想走好,請先想好。
Facebook的CEO紮克伯格不知道是多少人的偶像,Amazon的CEO傑夫·貝佐斯更是太多年輕人的精神領袖,至於比爾·蓋茨就不說了,就他帶動起逃學創業的潮流。可是中國的年輕人你想過沒有,西方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在本質上就不同。別人的成功,隻是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切努力加上孕育新想法的環境。可我們沒有這些,我們有的隻是模仿。光靠別人幫你創造機會,你沿著老路走,還是沒有用。如果你真有點牛B的思路,馬雲是你的老師,而不是你那些看到聽到從而轉化成你想到的點子。創業應該多看看失敗的例子,而不是成功的例子;創業應該多關注你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別人的東西。
無可置疑,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的確現在很流行,但是“創新工廠”的項目呢? 無非是基於這個平台那個平台搞出來一些軟件上的東西,這些小軟件可能短期內會有人用,長期注定完蛋。越流行的東西,可預知性越不強,誰知道Andriod以後會怎樣? 誰知道電子商務會發展成什麽模式?
創業的人們,你該去創造一個新的手機OS,去和Symbian、WP7、Android、BlackBerry、iOS競爭,而不是基於他們;創業的人們,你該去設想一個新的電子商務模式,去和C2C、B2C、B2B、B2B2C競爭,而不是建立在他們上麵。如果你現在做不到,你現在就別急著創業!
“創新工廠”應該立足於創新,玩剩下的東西沒意思,也許能賺點錢,但是李開複你想過沒有,你不應該把創辦一個“僅僅為了賺錢的公司”當作目的,你該把創辦一個“行業領導者公司”當作目標。就算你創辦了一個企業年利潤10億又怎樣? 創辦一個企業上市、到處開分公司又怎樣? 帶動點GDP,帶動點就業崗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帶動中國的創新精神! 帶動中國自己靠創新發展起來的大公司、行業領先公司! 你培養的應該是下一個馬雲,而不是下一個XX網CEO、XX網經理!
市場上的公司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強越好,特別的對於中國這樣極其需要精華公司、而不是作坊公司的地方。我不是一個喜歡質疑別人的人,我覺得任何人有想法就成功了一半,何況這種想法是正確的、有價值的觀念。但是觀念和現實總有這麽一點差距,走對了就變成理念,走錯了就變成邪念。我相信李開複不是一個靠嘴皮子生存的人,但是目前來看,“創新工廠”的確在走老路。
李開複可以說“‘創新工廠’任重道遠,不可能短期達到目的,150個項目有130個會死”。但是我倒是想和李開複說說,過去成功的百年老店創業之初從來沒有說過“任重道遠”的話,隻是利用新的頭腦在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而且做的事情的確代表了未來。
如果“創新工廠”真孕育了大量尖端、高新、自主的企業,李開複名垂千古;不過如果它孵化的是一個滿足“浮躁”欲望的平台,一定罪不可贖。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zufeng_chen/archive/2010/09/11/587815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