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http://news.guoxue.com/article.php?articleid=18639
書法課是好早以前的往事了,用計算機錄入打印,連鉛筆鋼筆都用得越來越少,還提筆墨紙硯做什麽?
文房四寶真的成為可以封存起來的老古董了嗎?想想不久前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我們用了什麽節目向世界展示中國;再想想神州七號上天前後,國家領導人和科學精英們會書寫下多少豪言壯語、勵誌箴言和讚歌頌詞,被製成條幅、錦旗高懸廳堂;還有大街上的老字號匾額、新潮建築上金光閃閃的題詞、博物館和拍賣行裏的天價國寶它們都出自書房案頭的筆墨紙硯!
從洪荒時代開始,我們的祖先用竹木和毛發造筆,木炭和生物膠製墨,植物纖維造紙,精美石頭造硯,然後用它們鍛造出輝煌的中華文化。在這些取材天然的簡單文具中,國人又演繹著中國特色的哲學思辨:太極生兩儀,萬物分陰陽,在文房四寶的關係中,紙硯為陰、筆墨為陽;以筆而論,筆頭為陰,筆杆為陽;在它們創造的書畫中,黑為陰白為陽,弧線為陰直線為陽就在這無數的二進製關係中,水墨藝術還有它所承載的中國文化變化無窮,生生不息。
作為書桌上的中國符號,筆墨紙硯也大可不必如此玄奧。浪漫的中國古人將它們當作書房中的密友,還為它們封官進爵。國慶之時,讓我們用中國特產的眼光,讀一讀書房中這四位君子的“列傳”。
筆 以剛禦柔的“管城侯”
中國的造物智慧 竹子和獸毛是製作毛筆的天然原料,在中國的地理環境中很容易找到,千萬不要以為這項因地製宜的發明沒什麽稀奇,正因為有陰柔的毛製筆頭,毛筆能將使用者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於是從中國到東亞這些使用毛筆的文明,使文字呈現出了獨有的畫卷般的藝術氣質。
湖筆:軟硬出天然 浙江湖州的湖筆,素有“毛穎之技甲天下”的美稱。以性能論,湖筆有軟毫、硬毫、兼毫三種。軟毫一般是羊毫、雞毫,攝墨多,圓轉自如,但不善用時筆畫無力臃腫。硬毫多為狼(黃鼠狼)毫、紫毫(兔毛),鋒利勁峭,但用不好字體就會瘠薄多角。半軟半硬的兼毫多是不同動物毛按比例配合而成,剛柔折中,是大多數書法家的最愛。
當人們發現把動物毛發捆紮在木棍上以後,用小刀和錐子吃力刻畫的時代就一去不返了。這項發明相當了不起:硬直的筆杆適於手握,鬆軟的筆頭便於吸墨和塗抹。在秦朝以前,筆並沒有統一的名字,這種書寫工具在吳國被稱為不律,在燕國被稱為弗,在楚國被稱為聿,被命名為“筆”,要歸功於秦始皇手下的大將蒙恬……
墨 舍身成仁的鬆滋侯
與“管城侯”對應,墨的官爵是“鬆滋侯”,唐人文嵩曾經煞有介事地為墨立傳:“易元光,燕人也,其先號青鬆子,頗有才幹,封鬆滋侯”。墨君姓易,是因為燕地的易水盛產名墨,由鬆樹燃煙製成,所以其先號青鬆子。
早期的墨,製作原料往往就是鬆煙。在窯狀密閉的小房間裏,燃燒多脂的老鬆,然後收集漂浮在房頂上的煙塵,作為製墨的原料。要想使這些不溶於水的碳粒子固結,就要借助膠的力量。由於動物皮和軟骨熬成的膠汁氣味不佳,要摻進香料,於是就有了獨特的墨香。
徽墨:鬆煙凝墨香 墨的經典原料來自鬆樹—這種中國很普遍、且富於神仙氣息的植物。著名的徽墨產地就在安徽黃山地區,最原本的核心製墨工藝就是在密室燃燒多脂的老鬆,收集頂棚上的“鬆煙”炭粒,再黏合成塊。此外桐樹、漆樹也可以燒煙製墨。
紙 清白柔韌的好疇侯
紙的官爵是“好疇侯”,姓氏“褚”來自於造紙的上等原料楮樹皮,名知白,字守玄,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出產貢紙)。
唐朝以後,貢紙中最有名的當然是宣紙,它產於安徽南部涇縣,因古屬宣州而得名。“滑如春冰密如繭”的宣紙,不怕舒卷,不蛀不腐,久不變色,有“紙壽千年”之稱。也正是因為如此,古代許多書畫文獻至今仍能完好地展現在我們麵前。
宣紙:敏感並寬容 我們熟悉的宣紙,因產於古時宣州(今安徽南部涇縣)而得名。宣紙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擅於承水吸墨,同時又對水墨的幹濕、濃淡和著色力量方向等信息非常敏感。所以就如同精品膠片才能拍攝出層次和細節豐富細膩的照片,也隻有宣紙才能體現出水墨之間的魅力和使用者的心境修養。
硯 堅實穩重的即墨侯
硯台被封的官爵是“即墨侯”,據說硯君姓石,名虛中,字居默。
硯者,研也。最早的硯出現於陶器作坊,為了在陶器上繪畫圖文,硯被用來研磨天然顏料。出土的最早一方書寫硯,是在戰國至秦初,比起現在的精致硯台,它更像一塊石板……
端硯:無聲的滋潤 硯台中的極品端硯,產於古端州(今廣東高要縣和肇慶市一帶),身價堪比美玉,關於端硯的收藏賞析,唐宋以來發展出一整套審美體係。古人將端硯的特點概括為“溫潤如玉,扣之無聲,縮墨不腐”。然而硯的意義絕不僅是供人欣賞把玩,達到溫潤無聲境界的端硯,貴在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特質,能與水與墨實現最完美的配合,研磨調製出極品墨汁,並且能對來此蘸墨掭拭的毛筆起到養護作用。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