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從“名紳千金”到“紅色大姐”(組圖)

本文內容已被 [ 雕塑佛 ] 在 2010-10-19 09:43:4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鄧小平的一生是光輝、偉大的一生。他的一切與他有一個溫暖、幸福的家,有一位溫柔、善良、不斷給予他支持與幫助的妻子是分不開的。卓琳就是這樣一位默默站在他身後,不斷給予他力量和扶持的偉大女性。

綿綿不絕的懷念

在北京景山後街的一條胡同裏,有一個兩進的普通院子,灰磚灰瓦,方方正正,院內種了花、草、樹,鬱鬱蔥蔥,這就是“中國人民的兒子”鄧小平生前的生活世界,全家是1977年搬到這裏的。至今,與鄧小平相伴走過了58個風雲多變的春夏秋冬的卓琳還生活在這裏。

卓琳比鄧小平小12歲,兩人都屬龍。院子裏有兩棵靠得很近的油鬆,一棵高大挺拔,一棵婀娜多姿,枝條互相交叉著,並肩矗立,好像兩個人相依相伴。於是,孩子們稱這兩棵樹為“雙龍樹”。卓琳閑庭信步時,總愛倚靠在雙龍樹幹旁靜靜地回憶些什麽……

院子裏原樣保留著鄧小平的辦公室,書櫃裏擺放著他生前喜愛的書籍,寫字台上還擺著孫輩們送給他的禮物,台曆定格在1997年2月19日這個特殊的日子。每逢鄧小平逝世的忌日,卓琳和兒女們都要在院子裏撒滿花瓣。花雨灑落,情思綿長,這是一家人對老人的深情祭奠。

家屬隨軍奔前線

1939年初秋,鄧小平與卓琳相識在延安。卓琳說?“他(鄧小平)是從前方回來的,和鄧發住在一個窯洞裏頭。我是在公安部工作,他們經常到公安部來,因為公安部女同誌多。有時候也叫我們到他們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個時候就對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塊兒到延安的女朋友,讓她來跟我談,說他想跟我結婚,問我同不同意。那個女朋友和我談了兩次,我不願意。我說我年紀還輕,不想那麽早結婚,於是我拒絕了。”鄧小平當時是八路軍129師政委,卓琳是一個年輕女學生。對這位從前方來的長征幹部,卓琳自然缺乏了解。

據卓琳講,當時她怕跟一個工農幹部成一家,因為去延安的那些幹部多是工農幹部,“我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怕他們沒有知識,跟他們說不到一塊兒”,因此她不敢同這些人談情說愛。後來,鄧小平兩次主動找上門來,卓琳聽了他的有關情況和理想後,覺得他還不錯,是個知識分子。“我想,反正早晚都得結婚,那個時候自己已經23歲了,我說算了吧,湊合吧”。

沒多久,在延安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前,戰友們以淳樸的方式為卓琳夫婦舉行了簡樸的婚禮。幾天後,卓琳便隨丈夫離開延安奔赴前線。婚後,快言快語的卓琳慢慢適應了同沉默寡言的鄧小平相處,也漸漸理解了丈夫的心,她默默地支持著丈夫。

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抗日戰場到解放戰爭,鄧小平率領部隊每解放一個地方,卓琳隨後就帶著孩子們也趕到那裏。“以前都是他們在前方打,我們家屬都在後頭住的地方;打完仗休整時,他們再接我們去。後來,進軍西南時,他下命令不準任何人帶家屬。我不幹,不能把我們‘丟’了不管,是共產黨員的我一定要跟著你去,你砍我的頭也要跟著你去。他沒辦法了,隻好向我‘投降’,帶著家屬。”

那段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在戰爭年代卓琳拖兒帶女所經曆的苦難難以表述?“日子是很苦的,男孩子尿尿,汽車走著,就那麽把著。女孩子要尿尿怎麽辦呢?教堂裏有一種水罐,就拿那個水罐給小孩接尿,接了以後倒在汽車外頭。”

“名紳千金”積極投身革命事業

卓琳的經曆雖不像鄧小平那樣波瀾壯闊、震撼人心,但卻同樣充滿曲折而耐人尋味。她出生在一個富甲鄉裏的工商名紳家庭裏,是家中第七個孩子,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

卓琳原名浦瓊英,父親是雲南有名的“火腿大王”,曾因某種原因而被“軟禁”過,當時才四五歲的卓琳就由母親帶著先後赴越南、香港、廣州,千裏尋父。她從小就感受到女性地位低下、與男人不平等,為之憤憤不平,小小心靈就萌發出莫名的反抗意識。

上中學時,有一個音樂女教員常常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宣講革命、宣講共產主義,卓琳深受感染。

有一天,這個教員突然被捕了。在押赴刑場時,這位戴著手銬腳鐐的女教員慷慨悲歌,高喊革命的口號。那英勇就義的場麵與大義凜然的共產黨人形象,深深銘刻在卓琳心底。於是,追求自由、追求個性解放、追求革命的真理,漸漸在卓琳的心底明確。

1931年,卓琳作為雲南省體育代表團少年選手參加在北平舉辦的全國運動會。剛剛到達香港時,“九.一八”事變爆發了。國難當頭,運動會沒開成,雲南隊隻好撤返。卓琳心不甘、情不願,於是寫信給家裏,表示不回雲南,要求去北平讀書。家人同意後,她經上海輾轉北平,在一個補習班學習數月。次年,考入北平女子一中。

1935年,“一二.一六”運動中,19歲的卓琳同數千名學生走上街頭,手挽著手,肩並著肩,加入抗議洪流,用不可遏製的憤怒高呼“不當亡國奴”的口號,聲討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和南京國民黨的賣國行徑。對她來說,這是一次靈魂的洗禮,她的思想覺悟發生了質的飛躍。

第二年,卓琳抱著實業報國、科學報國的理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物理係。在校時,她積極參加了學校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沒多久,“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卓琳喬裝成百姓,躲過了日本鬼子的視線,逃出了北平。逃出北平後,卓琳決計去延安投奔八路軍。幾經折騰,她終於到達延安,並考上了延安陝北公學。次年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而成為一名矢誌不渝的革命者,並因工作需要而改名為卓琳。

從一個名牌大學的女生,到邁入革命殿堂的青年革命者,卓琳毫無畏懼接受戰爭的洗禮,投入到抗戰的槍林彈雨中。她的頭三個孩子都是在戰火紛飛的歲月中出生的,在戰爭的殘酷環境中成長。卓琳多次忍痛把孩子托付給老鄉,隻身一人,隨部隊行軍、轉移。

攜手克服種種困難

1952年,鄧小平從西南局調到中央工作,卓琳也帶著全家一同來到了北京。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的鄧小平對自己的妻子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不要到外麵工作,不要出風頭。於是,卓琳多次謝絕了一些單位、團體請她參與工作的邀請,一門心思為鄧小平當秘書,整理日常文件。卓琳就是這樣默默在鄧小平背後奉獻著,盡職盡心做好自己認定的分內的、力所能及的工作。

家庭的溫暖,無疑有助於鄧小平從容應對接踵而至的政治風波,在風風雨雨與境遇沉浮中,不變的是與他相伴永遠的妻子兒女。卓琳與鄧小平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夫婦,但他們心底深處有很多內在的東西是相通而融和的,兩人默契著應對一切來自外界變幻的風雲。

196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把鄧小平一家推向了災難的深淵。艱難歲月,更顯出夫妻的情深意切。那個時候,有不少人想的是劃清界線,而清醒的卓琳特別信任自己的丈夫,沒有“犯糊塗”:“那時我相信他沒有錯,當然失誤可能是有的,但不會有錯誤,更不會有大的錯誤”。

1969年 10月,鄧小平以“全國第二號走資派”的身份被下放到江西監管勞動。卓琳頂著巨大的精神壓力,毫不猶豫地陪伴鄧小平到了江西,迎接生活的挑戰,共同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時光。鄧小平被分配到一家拖拉機修配廠幹鉗工活兒,卓琳的活兒則是折線圈。那時工資全部停發,生活很拮據。鄧小平夫婦的生活水平明顯降低了。鄧小平愛喝酒,他們就自己釀米酒,還開墾了一塊地。

這一段日子是卓琳終生難忘的。院子裏挖地、拔草、種菜、施肥,他們幹得很愉快,互相幫扶。鄧小平幹重活、粗活,卓琳做些燒飯之類的技術活,夫婦倆在配合中相互照顧,享受著勞動收獲帶來的喜悅。

曆史是不能假設的,如果沒有卓琳對鄧小平生活的照顧和精神上的理解,如果沒有卓琳用行動給予鄧小平最大的支持與關愛,我們無法想象後來的鄧小平曆史是否要真的重新改寫。


“中心”、“核心”都忠心

鄧榕說:“爸爸老在忙工作,因此對我們來說,媽媽自然就比爸爸更為親近。我們的媽媽,不僅在生活上照料我們,在思想上,乃至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媽媽的影響力都是非同尋常的。

”卓琳曾是北大物理係的學生,三個子女也都相繼選擇了北大物理係,可見母親對子女影響之大。

在家裏,卓琳是“中心”,鄧小平是“核心”。卓琳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把家管好,把孩子看好,不讓小平操心,讓他專心致誌地幹好工作。家裏開支都是由卓琳計劃實行,鄧小平從不過問,當然卓琳總是盡量將開支向丈夫傾斜。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保證丈夫吃好一點,卓琳要他單獨吃,鄧小平不幹。後來,她就派次女鄧楠陪著老爺子吃。可不久,老爺子又不幹了,堅持要跟大家一塊兒吃。卓琳沒轍了,就單獨多給他炒一個菜,但到了飯桌上也叫鄧小平“給你點、給你點”給大家分了。最後,誰也不再享受“特殊待遇”了。

卓琳夫婦倆都非常喜歡孩子,同他們在一塊兒備感天倫之樂的溫馨。他們自己的5個孩子、鄧小平的妹妹及妹妹的孩子、卓琳姐姐的孩子都生活在鄧家,由卓琳照顧。同時,她還十分關心老戰友的孩子,並盡力幫助老戰友。

鄧小平也喜愛大家庭中暖融融的氣氛,喜歡一家子住在一起。在他晚年時,卓琳“規定”孫輩每天定時要看爺爺,要在爺爺麵前坐一坐。每天老爺子還沒起床,卓琳就把孫輩抱到他被窩裏去陪老爺子。在孩子中間,鄧小平說話不多,可他的品格卻深深影響著孩子們,既親切又威嚴。

帶著無盡思念安享晚年

晚年的卓琳對待生與死的問題非常坦然,她多次和子女討論身後事。她說,我的骨灰撒在小河溝裏就行了,不要給國家添什麽麻煩。她很早就填寫了角膜捐獻誌願書。

鄧小平逝世,很長一段時間卓琳都沉浸在綿綿的哀思之中,她再也見不到相濡以沫的身影了,再也聽不到那熟悉的聲音了。當國人、家人還沉浸在悲痛之中,當人們還在思考如何向老人家表達最深切的哀思時,卓琳向家人、向子女們提出了一個要求?一切要以中央的決定為準,你們不能提出高於中央標準的要求。於是,喪事從簡,她在家裏沒有設靈堂,隻是將鄧小平的書房簡單布置了一下以方便親友悼念。

“到香港自己的土地走一走,看一看”與“親眼看一看中國人民的小康生活”這兩個心願,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遺願。與鄧小平相伴一生的卓琳替他實現了這心中的夢想。每逢忌日,卓琳預先買些花瓣,在院子裏拋撒,邊撒邊喊“老爺子,給你撒花了,你聽見了沒有?”這情這景,令人動容。

如今,卓琳在兒女和孫輩們的簇擁下安享幸福的晚年。每天早飯後,卓琳要聽上一會兒京戲,這是她一生的愛好。鄧小平生前關心和愛護高雅國粹藝術,支持“十足的戲迷”卓琳看戲。卓琳看完戲後隻要老爺子沒睡著,她就“匯報”表演如何精彩、如何獲得全場喝彩等等。卓琳非常關心老戲新演,如戰友京劇團排演《白衣渡江》和《柳蔭記》時,從經費到演出她都給予具體幫助。

卓琳還喜歡聽評書,她曾請人幫忙找了很多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的錄音帶,沒事的時候就聽上幾段。在中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中,她尤其喜愛的是《紅樓夢》,其中不少精彩段落還能背下來。

近些年來,卓琳還設法為家鄉做點事情。她多次為雲南宣威的“希望工程”捐款,並一次同姐姐浦代英聯名致函家鄉領導說:“……我們雖然離開家鄉數十年,但對家鄉人民還是念念不忘、尤其兒童教育問題是我們最關心的事。我們現已年邁,常以不能為家鄉多作貢獻而內疚……”她還隨信寄出了2600元錢給家鄉的“希望工程”以表心意。

小平走了,但小平時代還在延續,“春天的故事”已延伸進21世紀。

(摘自《傳記文學》餘瑋 石妍文)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揭密王明與毛澤東鬥爭失敗真相(組圖)
  • 內戰中喪生的國民黨將領遺孀的淒慘歲月
  • 民國名媛陸小曼給前夫“戴綠帽”很冤(組圖)
  • 在中南海做客的毛澤東親戚們(組圖)
  • 粟裕得罪彭德懷而蒙冤始末(組圖)
  • 所有跟帖: 

    什麽紅色的?隻不過一個傍大爺的女人,全無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 -再世包拯- 給 再世包拯 發送悄悄話 再世包拯 的博客首頁 (47 bytes) () 10/19/2010 postreply 07:25:08

    罵人的人難道素質就高嗎? -tangxiaobaobao- 給 tangxiaobaobao 發送悄悄話 tangxiaobaobao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0/2010 postreply 21:42:30

    鄧小平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我看排不上 -huabing- 給 huabing 發送悄悄話 huabing 的博客首頁 (33 bytes) () 10/23/2010 postreply 05:43:33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