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故事(新四軍)
母親有一些發黃的照片,在那裏麵,她穿著新四軍的軍服。
那是在西安事變之後,國共已經合作,而日本人還沒有打到母親讀書的地方,母親就跑到了新四軍那裏,要求抗日,要去打仗。
我已經說過,母親一貫思想激進,所以沒有去那時的國軍,認為他們不是真心抗日,要不然國家怎麽就不斷丟失領土,而去了共產黨的軍隊。
結果,新四軍並不要她,讓她好好回去讀書,抗日總是有機會的,不一定非要上前線,要去扛槍,於是她隻好掃興而歸。
倒是讓他們過了一下軍裝癮,當然,那是要他們幫著做宣傳。
他們一共去了五個人,但留下一男一女。在回來的路上,他們慢慢就琢磨明白了,留下的兩個早就是地下黨預訂好了的,從一開始,其它的人都不過就是陪襯。大家都不高興,誰願意當陪襯呢,但毫無辦法。
從母親的談話中間,我感到母親和留下的那個男生關係非常好,肯定不是那種泛泛的同學,但到底是怎麽樣呢? 我不知道,她從來不對我講她年輕時候的感情生活。
她告訴我,那個男生家裏很窮,隻有一個寡母,之所以能夠上學,是因為在浙江有些農村裏,有一種“學田”製度。就是家族裏有一部分土地,不屬於任何人,收的地租供那個家族裏窮困的孩子讀書。所以那一帶教育水平高不是偶然的。
現在那個製度肯定是不存在了,窮人的孩子麵對著高昂的學費又該怎麽辦呢?
她接著告訴我,他學習成績好,願意幫助人,而且長得十分帥氣,
我自然就問,你跟他一定很好吧?
母親看了我一眼,顯然明白了我的意思,說:他跟所有的同學都很好。
我也做過學生,當然明白那是不可能的。但她不說,我也毫無辦法,於是接著問:那麽後來呢?
她答到:沒有後來了,後來就是打仗,我逃難去了後方,跟他失去了聯係,49年以後,才知道他在“皖南事變”中失蹤了。
等了一會,她接著說:
“隻是可憐了他的母親,說不定還在苦等著自己唯一的兒子。”
眼睛裏仿佛有了淚光。
我想的卻是,他可有點冤,並不是戰死在抗日的疆場,完美地體現了中國人在大敵當前,還熱衷於內鬥的惡習。要是中國人不把力氣,生命花在內耗上,來一心一意地建設國家,中國要比現在好得多。
抗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母親在重大做助教,有天碰到了一個女生喊她。一看,好像見過,就以為是她的一個學生,就問:你是哪個班上,你一定是新來的,不然我不會不記得你的名字。
那個女生答到:我在另一個係,不是你的學生,我某某某的妹妹。
母親那一下就呆住了,因為她的哥哥是母親的同學,比母親早一年畢業,立刻參軍,後來在著名的“滇緬戰役”中犧牲了。
那個男生家裏是有錢人,浙江有點名氣的大家族,那時因為躲避戰亂,都在重慶。他是長房長孫,在那個時代,是家族中最看重的後代,所以家裏都反對他參軍上前線,但他根本就不理。
母親趕緊把她拉到一邊,問她家裏人的情況,最後她說:
“我來找你是想請你幫一個忙。你知道我哥哥戰死以後,我們都瞞著奶奶,可那不能長久。奶奶最近猜到了,就不吃不睡,不停地哭。
她非要父親去找回哥哥的屍骨,帶回家來,那怎麽是辦得到的事。我們隻知道大概的位置,臨時慌亂中埋的,在那種荒山野嶺,到哪裏去找。而且還是在國外,那裏現在也不太平。
我父親答應花錢派人去找,奶奶根本就不依,說:你們不要兒子了,我一定要我的孫子,他從小就跟我最親。我也不要你們去找了,我自己去,反正我也活夠了,死在哪裏無所謂,就是不能讓我的孫子留在那種地方。我還不放心你們去找了,你們就會騙我,會隨便拿另外人的來哄我。
我父親現在連家都不敢回,一回去奶奶就把他趕出來,要他安排走的事。
我哥哥有很多朋友,同學都到我們家裏來過,可不知道為什麽,奶奶就是隻記得你,我想請你去我們家,幫著勸一勸奶奶,說實話,也不一定有用。”
我問:
“你去了嗎?”
“我哪裏能不去,結果真是糟透了,我哭得比他奶奶還要狠,她反而來安慰我,我根本就不是能做這種事情的人。”
記得小時候看這些照片,我就十分地佩服母親,等到大了,就覺得有些好笑。因為在照片上母親滿臉笑容,擺出輕鬆的姿勢,居然還有一張是爬到了一株開滿鮮花的樹上,就忍不住要開心:
“你這個樣子,別人是怎麽敢要你呢?”
母親有些不好意思,說:
“我們那個時候,哪裏知道戰爭真正是什麽樣子呢。”
她很快就知道了,因為在逃日本人的時候,如果沒有一個不知名的好心人拉她一把,她就死了。後來她又在戰場的醫院裏做過看護,目睹了許許多多的死亡。這我在《母親的故事(逃難)》中講過了。
她那個時候把戰爭當成了郊遊,根本就不知道戰爭是一件多麽殘酷的事情。戰爭中最讓人不堪的就是:每一次大的戰爭,平民的死亡人數都要數倍於戰場上的士兵,就像現在在伊拉克和阿富汗。
不是隻有恐怖分子才向平民開火,在德國對倫敦,美國對東京的大轟炸中,誰去管你是不是平民,勝利是唯一考慮的事情,戰爭中人命是最不值錢的。
就像那一句名言:你不想找戰爭,那沒有用,戰爭會找到你。
那時在母親那種年輕人看來,小日本肯定是不禁打的,因為我們是正義戰爭,是為祖國而戰,而日本人是侵略者,他們心虛,就沒有我們勇敢。
實際上日本人也愛國,他們是在為天皇而戰,如果不是比我們更不怕死,也不會差很多。即使到了最後,甚至在現在,很多日本人並不認為他們進行了一場不義的戰爭,而隻是打不贏。
戰爭的勝負是由很多因素決定的,不是光勇敢,愛國就能贏的,思想不能決定一切。而且,別人一樣會有理想的支撐。如果認為我的理想是正確的,所以就一定會勝利,這種想法現在有一種簡單的表達,叫“聖戰”。
我們接受的教育是: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必定勝利,反之必定失敗。用這種想法來對曆史進行拴解,必然是“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況且絕大部分戰爭都很難絕對地用“正義”和“非正義”去劃分,所謂“正義”不過是從自己的觀點來看罷了,哪裏有什麽絕對標準。
誰說侵略者一定失敗,中國曆史就不是那麽一回事,蒙古人,滿人都無疑是侵略者,但他們建立了元朝,清朝,你能說他們就失敗了?
最近兩岸都在爭做打敗日本人的英雄,有點好笑,實際上隻有美國能讓日本無條件投降,道理很簡單,隻有美國人有強大的海軍,能夠對日本進行封鎖,有大規模兩棲作戰的能力,能夠打到東京。
為了減少磚頭,我不是說中國就沒有作用了,但中國人也好,蘇聯人也罷,最多也就是把日本人趕回去,他們要是真正打算“玉碎”,卻沒有什麽辦法。
我從來就欽佩那些那些抗日英雄,不管是哪一個黨的,但那時中日兩國實在是實力相差太大。如果抗戰開始時大家都沒有數,打了幾年後恐怕心裏都是明白了。所以說,我們應該能夠想到,那些人之所以義無反顧走上戰場,不是要爭做什麽凱旋的英雄,而僅僅是認為自己不能逃避那個時代的責任,是履行自己不得不盡的義務。
這樣來看,他們更加了不起。
我總是認為,父母親是兩個相差很多的人。
母親最喜歡讀小說,看電影,可以被弄得眼淚汪汪,她年輕的時候一定和許多小女孩一樣,喜歡浪漫。一生都有點由著自己的性子來。
父親則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實實在在,不看什麽電影,喜歡的是《資治通鑒》那一類的曆史書。他能夠大段背誦曾國藩的家書,小時候一定讀這些東西很多,影響也大,講的是修身克己;母親則是一個很西方化的人,除了唐詩宋詞以外,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她不喝茶,卻喜歡咖啡。
從用錢也看得出來,父親非常節省,而母親則是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怎麽考慮價錢。
母親結婚有點晚,是在大學畢業以後。我估計母親有點心猿意馬,父親卻一直緊追不舍。這兩個人和母親的交往都在讀書的時候,有兩,三年的時間差,也許他們都相互愛慕過,甚至表白過,母親也許在等什麽?
母親從來不說,我隻好瞎猜。因為根據我的經驗,母親那種人,隻有熱血青年才能真正吸引她。
但是,在那個戰爭,動亂的時代,熱血青年並不長命。
母親那一代人所經曆的苦難,是現在的人們永遠難以了解的,但願那些事情永遠不要再發生。
母親的故事(新四軍)
所有跟帖:
• 好故事,條條線索都能鋪展來成一章,很喜歡。 -娓娓- ♀ (156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13:15:22
• 故事裏麵建鎮裏--很會意。 -醜女的天空- ♀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13:19:37
• 回複:故事裏麵見真理--很會意。對不起,搗亂的電腦 -醜女的天空- ♀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13:20:29
• 一如既往地跟讀。 -Xingfujiaren- ♀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18:30:24
• 頂這句:在那個戰爭,動亂的時代,熱血青年並不長命 -simonyan- ♂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22:10:45
• 很喜歡你的故事,謝謝分享! --平民百姓-- ♂ (0 bytes) () 09/16/2010 postreply 23:05:43
• 頂好文。如果有她年輕時候的照片就更好了。特別喜歡看老照片。 -dongfangshaoer- ♀ (0 bytes) () 09/17/2010 postreply 17:00:13
• 每一篇都寫的好!“那些人義無反顧地走上戰場,不是爭當凱旋的英雄,而僅僅認為不能逃避那個 -為人父- ♂ (60 bytes) () 09/17/2010 postreply 21:32:58
• 好作品,年輕人的天真和愛國的熱情促成追求的步伐!故事裏塑造的母親形象也有血有肉,講述的故事感人至深! -shelleyNO.1- ♀ (0 bytes) () 09/21/2010 postreply 01: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