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下鐵》看幾米的天空 (二 )



談到成人繪本,僅管獲得無數獎項的幾米希望他的作品能夠
定位在
成人繪本上,美國版的《 地下鐵 ( The Sound of
Colors ) 
卻顯然是朝著兒童讀物的方向改編的。換句話說,
adapted(改編) ,而非 translated(翻譯) 頁數也
從原著的
128 頁刪減為美國版的 80, 想必是考慮到兒童
讀者群的緣故吧。因而原著字裏行間那份淡淡的憂傷和美感
以及寬廣的想像空間,在美國版裏無奈都大為縮水了。
 比如
以下的原文在美國版裏並沒有相應的英文句子存在
:


昨日的悲傷,我已遺忘。

可以遺忘的,都不再重要了。

這一站是終點?

還是另一個起點?

空氣中彌漫著草香,

小鳥在鳴唱,

我再度憶起童年桂花樹下

沉默的葬禮。

 

然而,相較於中文書名《 地下鐵 》,英文書名《 The Sound
of Colors
》似乎更能反映出這部作品的詩意境界。一位目盲
的少女為了體會周遭豐富的色彩,她一路用心傾聽來自色彩
的聲音,由聲音進一步想像滾滾的紅塵。我認為《
 看不見 
隻是一種隱喻,象徵著生命中的種種不完美。然而即便是
 看不見 》,卻依然能《 聽得到 》,《 聞得到》,《 摸得
著》,也能《
嚐得到 》啊!書中的少女不以悲淒的心情看待
失明的不幸,反倒截長補短,從容地接受自己的處境。她走入
了人群,獨自摸索著優遊於人間,倘佯於無常。這是作者的
人生智慧,又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應有的人生態度呢?


Now Ilisten for the sound of
the colors I can't see.
I try to smell the shapes,
taste the light and dark.

十五歲的女孩繼續探索下去,因為地鐵的另一端或許有那麼
一個人正在等候著她。這個《
 等候的人 》也是一種隱喻,
象徴著正麵光明的東西。


Onethought keeps me going -
Someone could be waiting for me
at the other end.

多日來反覆翻閱著床頭的《 地下鐵 》和《 幾米故事的開始 》,
在色彩與線條的盛宴中,似乎也領略到了世間無常的淒美和其
勵誌的一麵。深
 感幾米的書,一筆一畫,一字一句,都是那麼
的真摯而細膩,清新而詩意,在細微認真之處見證作者的用心
和敏銳的觀察。幾米的筆既能寫也能畫,這在文壇與畫界上都
是難能可貴的。僅管他本人較為低調,十多年來也已受到廣大
讀者群的肯定,熱愛與支持了。


熟悉他的作品的讀者們都知道,過去這些年來幾米已獲得多種
獎項。其中《
 星空 》一書獲得了中國時報《  2009 開卷好書
 》的最佳青少年圖書獎。由於幾米的第一部作品《森林裡的
秘密》曾經榮獲開卷最佳童書獎,因此他特別感謝《
 開卷好書
獎》對於創作者的鼓勵,並接受了採訪。在蘇惠昭所寫的
BV
側記裏,我十分喜歡以下這一段關於幾米畫室生動的描寫。請
容我以這段摘錄作為本文的結束吧!


 導演過來喊說可以拍了,我們進入幾米畫室,那ㄟ按ㄋㄟ,
這畫室

未免太簡單樸素,不講究整體風格,毫無大師排場。
一張畫桌從畫

《微笑的魚》時就開始用,十多歲了,水彩顏料
死去的活著的挨擠在

一盒,一疊 CD亂七八糟堆著。幾米特別
說明,這已經是整理過的狀態了。
 他把最華麗的想像和狂野的
顏色都給了畫。




幾米幫我的文章《捨不得》畫的插圖
( 去年十月四日世界日報副刊 )





請閱讀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從《地下鐵》看幾米的天空 (二 )
  • 從《地下鐵》看幾米的天空 ( 一 )
  • 暑天說說傘
  • 庶民情懷
  • 《武昌街一段七號》- 明星的故事 · 古早的人情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